文/劉春生
“棋品如人品”,是我與老黃下棋時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話。
老黃是我的棋友,算起來我們在棋盤上廝殺酣戰(zhàn)有二十多年了。他原是我的一位同學的同事,又是鄰居,也兼棋友。我是通過同學認識的老黃。他今年已有六十多歲,其貌不揚,謝頂,頭上沒有幾根毛發(fā)了,同學的妻子常取笑他“黃沒毛”,他嘿嘿一笑,并不生氣,有時還自得其樂。老黃性格和年輕人一樣爭強好勝,一點不服輸、不服老。大約七八年前,他還住在城區(qū)老舊小區(qū)的一座低矮的房子里,家里養(yǎng)了一只黑色卷毛狗,客人進了家門,它往我們腳面嗅嗅,甩甩尾巴,就蹲在一張桌子底下,默不作聲看我們下棋。后來老黃搬了新家,與我家只隔兩站路程,騎個車子幾分鐘就能到對方的家,這樣下起棋來就更方便了。
他最大的興趣愛好就是下棋了。有人說,對某一樣東西上癮了就是“癡”,可以說老黃對下棋就是非常癡迷。只要有人找他下棋,他二話不說,其他東西都可丟下,而且一下就是數(shù)小時甚至十幾小時不下臺。剛開始我們下的次數(shù)不多,后來,每到周末下兩次,成了固定“節(jié)目”。冬天在室內(nèi)下有點冷,就打開取暖器;夏天就擺上電風扇,再放置一個水瓶,沖泡一杯茶,然后擺好陣式,開戰(zhàn)。當頭炮,馬來跳,兵來將擋,車進馬跳,雙方直殺得天昏地暗,地動山搖。有時“戰(zhàn)爭”從下午打到次日凌晨,終分不出勝負。
有一次,老黃拿出一支筆、一張紙條。我問干什么,他說記賬。哦,原來下得多了,誰勝誰負記不清了,他就想出了這一“妙招”,記賬,誰輸了都賴不掉。
下棋的時候,經(jīng)常發(fā)生一些趣事。因牙齒不管用了,我們都喜歡吃湯圓,柔軟,好進口。于是到晚上吃飯的時候,為節(jié)省時間下棋,我們就吃湯圓。老黃那邊將芝麻湯圓下進鍋里,這邊又與我下棋,下到正酣時竟然忘了鍋里還在煮著東西。等記起時,湯圓早就變成了稀糊。還有一次蒸渣肉,也是因為下棋太專注忘了,渣肉變成了“干肉”。
春去夏至,秋去冬來,每一次我與老黃下棋,都是一種快樂,都是一種享受。
臨窗對弈,沉湎棋局,物我兩忘,與世無爭。有時,爭吵兩句,復歸平靜,無傷大雅;有時,啜兩口茶,抽三兩支煙,云里霧里,楚漢爭霸,將對手斬于馬下,大呼:痛快?。?/p>
老黃常說:“下棋能活動腦筋,不容易得老年癡呆,比打麻將好?!庇袝r自吹:“我棋品怎么樣?不差吧!”我恭維他:“不錯,不錯,是個好棋手!”我們相視而笑,人生的快意襲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