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韭菜坪,枉看貴州山”。因為這句話來看韭菜坪的我,意外邂逅了阿西里西村。
去到赫章我才知道俗稱的韭菜坪分為大小韭菜坪。大韭菜坪是世界上最大面積的野韭菜花帶,小韭菜坪主峰即是貴州海拔最高的地方。當?shù)厝烁嬖V我,大韭菜坪看花,小韭菜坪看山,兩個景區(qū)相隔50多公里。我是沖著山來的,當然選擇先去小韭菜坪。
小韭菜坪沒有辜負我遠道而來的熱情,沿著登山木棧道向上攀登,一路涼風習習,花香陣陣。木棧道兩邊是繁盛的草原,如一張巨大的綠毯望不到邊。牛兒馬兒悠閑的吃草,紫色的韭菜花朵點綴其間。不時還可以看到奇形怪狀、造型各異的奇石或立或臥,或小巧玲瓏,或魁偉遒勁散布其中,至于這些石頭像什么任憑你發(fā)揮想象力。因為這片石林處在貴州最高海拔的山峰上,因此又被稱為“天上石林”,當?shù)匾驼Z叫“洛布惹”,意為“滑竹與石頭構成的森林”,也可以說成是“像古代民族部落一樣的石林”。在這里,你可以看到:或石頭上長出樹,或樹叢里冒出石頭,或青藤與石頭纏綿相生,或樹木與石頭相依相偎,看上去亦石亦木,木石難分。似人似物的石林,配上灌木、藤蘿的裝點,更顯生動多姿,嫵媚萬千。不僅讓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自然造化。邊看邊走,我們來到韭菜坪最高峰。登臨頂峰環(huán)顧四野,藍天白云之下群山環(huán)繞,一覽眾山小。山巔一塊巨石上印刻有“韭菜坪”三個紅色的大字,兩側又各有一排小字,“海拔2900.6米”“烏蒙之巔,貴州屋脊”。迎風而立,心情開闊,不禁感嘆如此美景只應天上才有。
在返程的途中,我們來到了阿西里西村。阿西里西村位于小韭菜坪風景區(qū)腹地,整個村子倚山而建。阿西里西村原名韭菜坪村,彝語叫“以那滿地”(意為夜郎屯兵之地)。它沒有西江苗寨的壯觀驚艷,沒有肇興侗寨的熱鬧煙火,有的只是襯在遠山下的返璞歸真。由于地域偏遠,加上山脈的阻隔,阿西里西村保留了較為完好的彝族傳統(tǒng)文化,擁有撮泰吉、鈴鐺舞兩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阿西里西村,古老的彝族風情如影隨形,我好像在古老與現(xiàn)代交錯的時空中穿梭。粉墻青瓦、鱗次櫛比的民居群掩映在一片綠色之中,寬敞干凈融入彝族文化元素的日月廣場在村寨的正中央,老人們手提長長的煙桿,就著自釀的雜酒,擺起了千畝石林撒豆成兵、神人支格阿魯揮鞭趕山和夜郎王在村里屯兵打仗的古老傳說。一色的青石灰磚,大理石雕刻的生肖彝文均勻的圍在用鵝卵石鋪砌的火塘四周,廣場上的休閑座椅各具特色,邊上的大秋千、小磨磨秋上幾個孩子蕩得正起勁,廣場上小孩嘻戲、婦女刺繡、男人們吹牛、老人散步,好不熱鬧。而那些古老的彝族酒禮歌又把你拉入久遠的彝族過往。村民們告訴我,如果趕上七月火把節(jié)或農歷十月初一的彝族年,阿西里西村更熱鬧。日月廣場中間的火塘會燃起篝火,人們圍著火跳起了阿西里西舞,唱起了古老的彝歌。
阿西里西的村民有驕傲的資本。彝族鈴鐺舞曾在2005年廣州舉行的全國民間文藝展演中榮獲最高獎項“山花獎”,而后屢獲殊榮,并成為第九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運動會開幕式的演出節(jié)目;而被譽為戲劇活化石的撮泰吉也在2010年“多彩貴州”小品大賽上獲得原生態(tài)組的金獎,這當中的多位演員就是來自阿西里西村的村民。這兩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傳承和光大,阿西里西村也是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
“巖上畫眉叫一聲,巖腳筍子出一對;筍子越出越好看,畫眉越叫越傷心;好久不走這方來,這方情哥好人才;打把彎刀斗(土語)把斧,修條花路等妹來”。婉轉的歌聲從遠方青色的黔西北彝族新民居飄來。尋音而去,只見十來個青年男女正在自由放歌。
阿西里西,如歌聲般讓人心動的地方。
區(qū)位:畢節(jié)市珠市鄉(xiāng)阿西里西村
民族:彝族
面積:36平方公里
人口:98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