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俊
我玩過許多有趣的游戲,如“木頭人”“泡泡糖”“老鷹捉小雞”“捉迷藏”,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玩的就是“泡泡糖”游戲。想知道怎么玩嗎?請聽我細細道來吧!
游戲的規(guī)則是這樣的:由主持人選出5至7人。當大家準備好,聽到主持人喊“泡泡糖”,臺下的觀眾就要回應“粘哪里”。主持人隨機說出身體的某個部位,臺上的同學就要找到自己的伙伴,兩個人一組,相互接觸主持人說的部位。沒有找到同伴的同學就要被淘汰出局。如果臺上的人數(shù)是偶數(shù),主持人就要充當一位玩家,要使游戲的人數(shù)始終保持奇數(shù)。留到最后的兩個人就是勝利者。
游戲開始了,老師點名請同學上臺的時候,我的心里就像有一只小兔子撞來撞去,非常緊張,生怕老師點我的名字。我忍不住環(huán)顧了一下教室,發(fā)現(xiàn)有的同學比我還害怕上臺,居然用衣服套住整個頭縮在桌子下;有的同學卻非常大方,把手高高舉起,自告奮勇要上臺。最后老師隨機點了7位同學,還好我躲過去了。不過,此時我心里竟然有一絲失落感。
7位同學整齊地站在臺上,只見他們有的表情嚴肅,好像要參加什么隆重的會議一樣;有的嬉皮笑臉地望著臺下的同學,在做鬼臉;還有的低著頭,好像在思考著等下怎樣把游戲玩好。老師先讓他們分散站開,圍成一個小圈圈,不要靠在一起。
“泡泡糖——”老師說出口令。“粘哪里?”臺下的同學們大聲問道?!罢呈终?!”臺上的幾位同學像早就商量好似的,迅速地找到自己的小伙伴,各自把手掌緊緊地粘在一起,還發(fā)出“啪”的聲音。有個別同學在拍手掌的時候,臉上還短暫地流露出痛苦的表情,可能是用力太猛,把手掌拍疼了吧!看著臺上同學們的表現(xiàn),我不由得笑了起來。而有一位同學沒有找到合作伙伴,只好乖乖地走下臺。
第二局游戲,因為臺上的人數(shù)是偶數(shù),老師充當了其中一個“泡泡糖”。她響亮地喊道:“泡泡糖——”臺下的同學笑容燦爛地問:“粘哪里?”“粘頭頂!”只見臺上的同學飛快地找到合作小伙伴,把頭碰到了一起。由于碰撞的速度太快,還發(fā)出了“咚咚咚”的聲音,“啊——”臺下一片驚呼,他們一定很痛吧。有好幾個同學明顯被撞疼了,眉頭緊鎖,不停地揉自己的頭。又經(jīng)過幾輪較量,最后的勝利屬于兩位反應靈敏的同學。當然我覺得這兩位同學除了反應靈敏,還很勇敢,最重要的是不怕疼。
“泡泡糖”游戲不僅給我們帶來了快樂,還增強了我們團隊合作的能力,真是太有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