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炳辰 張雪輝 肖國有 許梅本
【摘要】 目的 探討血清總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血清游離前列腺特異性抗原(FPSA)和FPSA/PSA比值與前列腺癌(PCa)骨轉移的關聯性。方法 選取2015年3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128例,經核素骨顯像后分為無骨轉移組56例和骨轉移組72例;另取同期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健康男性體檢者各56例作對照,檢測各組對象血清PSA、FPSA水平,并進行組間對比分析。結果 PCa患者的PSA、FPSA水平高于PCa無骨轉移組、BPH組及對照組(P<0.05或0.01);PCa患者的FPSA/PSA明顯低于BPH患者及健康體檢者(P<0.05),而PCa骨轉移組與PCa無骨轉移組的FPSA/PSA比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前列腺疾病惡化與PSA水平值呈正相關(r=0516,P<0.05),前列腺癌骨轉移與PSA水平值呈正相關(r=0.494,P<0.05);前列腺疾病惡化與FPSA水平值呈正相關(r=0.442,P<0.05),前列腺癌骨轉移與FPSA水平值呈正相關(r=0.438,P<0.05);FPSA/PSA與前列腺疾病惡化無統(tǒng)計學相關性(r=-0.108,P>0.05)。結論 PSA、FPSA水平值與前列腺癌骨轉移呈正相關,FPSA/PSA比值下降對前列腺惡變有診斷意義,PSA、FPSA與FPSA/PSA三者聯合檢查對前列腺癌骨轉移診斷有重要參考價值。
【關鍵詞】 前列腺癌;腫瘤骨轉移;PSA;FPSA;FPSA/PSA
中圖分類號:R737.25 文獻標志碼: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9.04.004
前列腺癌是中老年男性常見惡性腫瘤之一,近年其發(fā)病率在我國呈上升趨勢[1]。在前列腺癌的進展過程中,至少有65%~70%的患者會發(fā)生腫瘤骨轉移[2]。PSA、FPSA以及FPSA/PSA是檢查前列腺病變的常用血清學指標。本研究觀察三者檢測數值與前列腺疾病惡化的關聯度,旨在評價PSA、FPSA及FPSA/PSA對前列腺癌骨轉移診斷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我院2015年3月~2018年12月前列腺癌患者128例,平均年齡(72.7±10.3)歲,排除合并其他腫瘤,核素骨顯像后分為無骨轉移組56例和骨轉移組72例;另取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健康男性體檢者各56例作對照,平均年齡分別為(71.6±10.5)和(69.8±8.9)歲;其中PCa與BPH患者均經穿刺活檢或術后病理確診。
1.2 觀察項目及檢測方法
觀察所有對象血清PSA、FPSA水平。采血前1周避開前列腺手術、穿刺、按摩等,早上空腹采集靜脈血。3000 r/min離心標本10 min取血清。應用新產業(yè)MAGLUMI 4000化學發(fā)光分析儀進行檢測,采用美國伯樂公司質控品。以PSA>40 ng/mL,FPSA>1.5 ng/mL,FPSA/PSA<0.15為陽性界值。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學分析,所測數據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多組計量資料比較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用q檢驗,兩樣本均數比較采用成組設計t檢驗,相關性分析使用Pearson進行,檢驗水準:α=0.05,雙側檢驗。
2 結果
2.1 四組PSA、FPSA、FPSA/PSA值比較
PCa骨轉移患者的PSA、FPSA水平高于PCa無骨轉移組、BPH組及對照組(P<0.05或0.01);PCa患者的FPSA/PSA明顯低于BPH患者及健康體檢者(P<005),而PCa骨轉移組與PCa無骨轉移組的FPSA/PSA比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PSA、FPSA、FPSA/PSA水平與前列腺疾病惡化的相關性
前列腺疾病惡化與PSA水平值呈正相關(r=0.516,P<0.05),前列腺癌骨轉移與PSA水平值呈正相關(r=0.494,P<0.05);前列腺疾病惡化與FPSA水平值呈正相關(r=0.442,P<0.05),前列腺癌骨轉移與FPSA水平值呈正相關(r=0.438,P<005);FPSA/PSA與前列腺疾病惡化無統(tǒng)計學相關性(r=-0.108,P>0.05)。前列腺疾病惡化與PSA水平值散點圖見圖1。
3 討論
前列腺的靜脈回流經前列腺靜脈叢匯入髂內靜脈,與椎靜脈下部有廣泛交通,椎靜脈叢主要收集椎骨和骨髓的靜脈血液,亦是溝通上、下腔靜脈的主要途徑之一,故前列腺癌極易發(fā)生骨轉移。影像學方面,SPECT是傳統(tǒng)的診斷骨轉移瘤的最佳方法,通常比X線影像提前3~6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發(fā)現骨轉移[3]。
PSA是前列腺上皮細胞分泌的絲氨酸蛋白酶[4]。其在血液中以三種形式存在,分別是自由分子形式,即F-PSA;與a1抗糜蛋白酶形成復合物,即PSA-ACT;與a2巨球蛋白酶形成復合物,即PSA-a2M。PSA在血液中大部分以 PSA-ACT形式存在,少量以F-PSA及PSA-a2M形式存在[5]。正常情況下,富含PSA的前列腺腺泡內容物與淋巴系統(tǒng)之間存在由內皮層、基底細胞層和基底膜構成的屏障。當腫瘤或其他病變破壞了此屏障時,腺管內容物即可漏入淋巴系統(tǒng),并隨之進入血循環(huán),導致外周血PSA水平升高。PSA具有極高的器官特異性,能夠代表腫瘤負荷和腫瘤對雄激素的敏感程度[6]。本研究提示,健康成年男子PSA一般都維持在低水平值;發(fā)生前列腺良性增生時,PSA水平值表達到一定的高度;前列腺癌變時,一般都伴著高水平值PSA;前列腺癌發(fā)生腫瘤骨轉移時,PSA水平值表達更高。這與鄭崗等人[7]報道相一致,其認為隨著PSA增高,PCa骨轉移的陽性率有增高趨勢。PSA水平只是針對前列腺器官特異,并沒有前列腺腫瘤特異,單憑高PSA水平值去診斷前列腺癌也是有所欠缺的。實際上PSA值為4 ng/mL通常用于活檢決定而不是癌癥標志。PSA的診斷力對于區(qū)分癌癥患者與健康人是合理的,但不足以區(qū)分BPH和PCa[8]。FPSA在健康成年男子也是維持在低水平值;發(fā)生前列腺良性增生時,FPSA也隨著PSA水平值的升高而同步升高;前列腺癌變時,FPSA也會升高,但與PSA的增幅相比顯得較為滯后;PCa發(fā)生骨轉移時,FPSA與PSA同步大幅升高。各級前列腺病變FPSA、PSA水平占比不同,構成各病變階段的FPSA/PSA值不同;健康成年男子血液中PSA與FPSA都維持在低水平值,FPSA在血液中占比不低,FPSA/PSA值常常維持在0.15以上;前列腺良性增生時,FPSA與PSA基本同步升高,FPSA/PSA值也常達到0.15以上,FPSA/PSA值與健康男子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BPH患者體內合成抗胰蛋白酶較少,PSA和FPSA在血液中的占比與健康男子并沒有太多的變異。但在前列腺癌變后,因前列腺癌細胞合成較多的抗胰蛋白酶結合PSA,血液中多以復合形式PSA出現,FPSA在血液中占比反而下降,FPSA/PSA值常維持在0.15以下。FPSA/PSA是鑒別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的可靠指標,在檢出PSA灰區(qū)(PSA處于4~10 ng/mL)的前列腺癌患者具有不可忽視的臨床意義[9];PCa發(fā)生骨轉移時,FPSA與PSA基本同步升高,FPSA/PSA值與前列腺癌變時變化不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與鄭崗等人[7]報道不一致,其認為FPSA/PSA值越低前列腺癌越易發(fā)生骨轉移。我們則認為,當PSA>4.0 ng/mL時,FPSA/PSA<0.15對PCa診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PCa發(fā)生骨轉移,PSA、FPSA水平值可同步升到一個新高度,而FPSA/PSA值與前列腺癌變時相差不大,前列腺癌變后以FPSA/PSA值去判別前列腺癌是否發(fā)生骨轉移意義不大。本研究中也發(fā)現有少部分PSA<4.0 ng/mL前列腺癌患者及前列腺癌骨轉移者,所以不能單憑實驗室檢查指標升高或降低去診斷前列腺癌或前列腺癌骨轉移,具體還要結合臨床指征和其他診斷因素。
綜上所述,血清PSA、FPSA水平值與前列腺癌骨轉移呈正相關,FPSA/PSA比值降低對前列腺惡變診斷有意義,三者聯合檢查對前列腺骨轉移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參 考 文 獻
[1] ?陳勇杰,許 春.血清骨膜素聯合PSA檢測對前列腺癌的診斷價值分析[J].國際泌尿系統(tǒng)雜志2018,38(3):375-379.
[2] ?石洪成.SPECT/診斷CT操作規(guī)范與臨床應用[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63-65.
[3] ?蔣炳辰,張雪輝,高永旺,等.放射性核素骨顯像聯合血清CA153、CA50、IL-8評價乳腺癌骨轉移的臨床意義[J].右江醫(yī)學,2013,41(2):189-191.
[4] ?Watt KW,Lee PJ,M'Timkulu T,et al.Human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similarity with serine proteases[J].Proc Natl Acad Sci U S A,1986,83(10):3166-3170.
[5] ?孫 敏,徐永成,田 ?軍.利用ROC曲線確定PSA診斷女性乳腺癌最佳臨界值[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6,23(11):1303-1305.
[6] ?江紹欽,李夢強,許恩賜,等.前列腺癌內分泌治療后進展為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8,39(11):847-851.
[7] ?鄭 崗,關晏星.PSA、fPSA/PSA與前列腺癌骨轉移的關系[J].江西醫(yī)學院學報,2008,48(2):85-86.
[8] ?畢泗成,劉 浩,張 鵬,等.血清LCN2與PSA聯合檢測對前列腺癌的診斷價值[J].國際腫瘤學雜志,2018,45(1):37-41.
[9] ?鄭 丹,孫艷虹,吳 娟.血清 t-PSA、f-PSA、f-PSA/t-PSA及鐵蛋白檢測在前列腺癌診斷中的意義[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8,36(4):578-581.
(收稿日期:2019-02-10 修回日期:2019-04-10)
(編輯:梁明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