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英之,董秋琴,陳方英
(1.復旦大學 旅游學系,上海 200433;2.泰山學院 旅游學院,山東 泰安 271021)
影視產品與旅游業(yè)融合促進旅游業(yè)繁榮發(fā)展,通過客源受眾的廣泛傳播,可以極大地增強影視旅游的產業(yè)價值,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國際形象,因此作為新形式的特殊旅游,影視旅游研究越來越受到學者的關注。本文的研究背景在于:首先,旅游產業(yè)蓬勃發(fā)展。隨著改革開放40年的發(fā)展,旅游業(yè)規(guī)模不斷擴大、市場更趨多元、結構逐步優(yōu)化、區(qū)域格局逐步完善、發(fā)展模式不斷創(chuàng)新。旅游業(yè)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居民的旅游消費需求多樣化,消費觀念逐漸成熟,更趨理性,人們在旅游決策中更加注重個性化和情感化的滿足。比僅僅局限于傳統(tǒng)的觀光旅游,多種專項旅游形式也應運而生。其次,電影旅游產業(yè)融合發(fā)展。影視旅游是旅游與影視產業(yè)相結合的產物,最早產生于1920年代的美國,隨后各地拍攝地旅游、主題公園旅游漸漸興起并發(fā)展到今天[馬冬玲(2013)][1]。電影和旅游業(yè)融合是一場新產業(yè)革命。在兩者相互融合基礎之上產生的電影旅游產業(yè),有可能為中國電影產業(yè)和中國旅游產業(yè)帶來前所未有的巨大商機和1+1=3的文化生產力[李道新(2006)][2]。再次,泰囧熱播帶動旅游。喜劇片《人再囧途之泰囧》的熱播帶動了泰國旅游業(yè)的發(fā)展,2012年赴泰的中國游客達到了250萬人次,超過馬來西亞,一躍成為泰國最大的游客來源國[馬冬玲(2013)][1]。2013年來泰國旅游的中國游客數量比2012年大幅增長,游客人數從2012年的270萬增至2013年的470萬,增幅達68%,是前來泰國旅游人數最多的國家[查云帆(2014)][3]。2018年中國赴泰國旅游人次已超過1千萬人次,泰國成為中國游客心目中常勝不衰的出鏡旅游國家。
因此,不難發(fā)現優(yōu)秀的影視作品以其信息范圍廣,獨具特色的美學效果,對旅游產業(yè)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無疑會成為推動旅游業(yè)發(fā)展的一大法寶。由于影視旅游這個細分領域仍然非常年輕,國外研究主要以案例討論為主,內容集中在影視對旅游的影響情況、影視旅游主體感知和影視旅游吸引力上,我國對于該領域的研究就更晚。國內外影視旅游的相關研究,具有以下特點:一是以定性研究的偏多、定量研究的偏少,而研究影視產品與旅游客源受眾關系之模型結構的實證研究更少;二是大多都是以定性的描述性研究為主,更缺乏針對旅游企業(yè)和政府旅游機構的影視管理科學決策的科學性與針對性研究。
本研究在對影視旅游研究文獻綜述的基礎上,以電影《人再囧途之泰囧》為例,基于市場調研,通過頻度分析、主成分因子分析、結構方程模型(SEM)等研究方法,分析客源受眾關于客源觀影動機、影視吸引力、劇情表演、演員表演、影視滿意度、影視影響力和旅游意向之間的關系,建立結構方程模型,其研究結果可以為影視旅游目的地,更為旅游企業(yè)和政府旅游機構有效制定影視旅游營銷策略提供科學的量化依據,并為國內外影視旅游理論拓展和應用實踐提供一定的參考。
國內對影視旅游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兩方面:一是對旅游意向方面的研究,郭文(2008)[4]運用瑟思頓態(tài)度比較評價模型定量測度受訪游客參與無錫唐城、三國城、水滸城影視旅游展演意愿傾向程度;王艷(2007)[5]證明韓劇可以提高居民觀眾對韓國旅游形象的感知,增加他們對韓國的熟悉程度和韓國旅游的興趣;劉力(2013)[6]納入影視劇對潛在消費者目的地形象感知和旅游意向兩大部分,證實目的地形象的認知維度顯著影響情感維度,兩者共同決定了目的地整體形象,但情感影響更強烈;孫雪梅(2012)[7]研究得出影視作品對城市居民的出游意向選擇有影響;龍春鳳(2012)[8]以態(tài)度—認知—出游意向的關系為基礎,營銷載體(影視劇)認知對游客的出游意向產生直接影響且顯著性高。二是對影響因素方面的研究,周優(yōu)光(2012)[9]分析橫店影視城游客的消費動機、消費決策影響因素;吳美娟(2014)[10]證實受眾參與的整體模型能預測影視旅游體驗的親密與回憶維度;田坤躍(2010)[11]證實生活方式感知不同因素對游客的整體滿意度起著不同的作用;李秋雨(2012)[12]以長影世紀城為例,從旅游體驗角度對主題公園進行實證分析;周熹(2008)[13]探討了影視城旅游各要素及旅游地形象等對游客整體滿意度和忠誠度的實際影響;方寒雁(2011)[14]將網絡游記資料與定量研究對比分析橫店影視城。
國外對影視旅游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兩大方面:一是目的地形象方面的研究,Kim、Richardson(2003)[15]通過實證研究評估特定的流行電影多大程度上能改變觀眾對拍攝地的認知、情感形象,以及對它的熟悉度和旅游興趣;Kim等(2007)[16]證實電視劇改變了感知形象,以及對影視旅游產品的偏愛。二是對影視產品方面的研究,Quintal、Phau(2015)[17]探究電影是否在移情、懷舊、感知風險、熟悉度和區(qū)域意象起關鍵作用;Zhuang等(2012)[18]證實電影品質的三個信號對影視表現產生不同的影響;其中,外圍品質信號對票房、觀眾評價和影評人產生正相關影響,演員表演品質對觀眾評價和影評人評價產生正相關影響;Yeh(2015)[19]采用收視率預測模型,證實網絡口碑是收視率預測的重要決定因素;Balli、Balli、Cebeci(2013)[20]引入傳統(tǒng)旅游需求引入模型,探究電視劇出口促使赴土耳其旅游人數增長。三是對旅游體驗方面的研究,Fu、Ye、Xiang(2016)[21]以真人秀節(jié)目《爸爸去哪兒》為例,探究了觀眾參與和旅游行為意向之間的關系和介入機制;Connell、Meyer(2009)[22]以馬爾島為例,引入結構方程模型探究旅游體驗的評價與重游感知;Kim(2012)[23]證實觀眾情感卷入和行為參與是影響現場影視旅游體驗的主要正向驅動力。
首先,國內外影視旅游的研究內容異同。第一,國內外研究內容的相同點。國內外研究內容的相同點在于,一是國內外文獻都研究影視旅游形成的原因,影視劇播出、影視文化和拍攝地的知名度促使旅游熱;二是國內外文獻都探究影視作品對旅游目的地的促進作用,影視作品刺激當地經濟發(fā)展,改善目的地形象。第二,國內外研究內容的相異點。首先,國內文獻的研究內容主要在于,一是集中于狹義方面,集中在依托影視基地開發(fā)的影視旅游方面;二是影視旅游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結合;三是對影視旅游內涵和外延上的分析,主要集中在旅游產品、文化差異以及心理訴求等方面。其次,國外文獻的研究內容主要在于,一是集中于廣義方面,偏重影視劇播出帶動旅游熱、影視旅游與目的地關系、影視營銷等方面的研究;二是電影作為旅游促銷手段的特性推動旅游拍攝地;三是不同的視角分析影視旅游的內涵和外延,主要集中在體驗旅游、后電影產品等。
其次,國內外影視旅游的研究方法異同。第一,國內外研究方法的相同點。國內外研究方法的相同點在于,一是國內外研究都以定性研究為主,定量研究相對較少,尤其是定量實證研究;二是國內外的定量研究以簡單量化分析為主,建模深入探討相關機制的量化方法較少;三是研究方法既有理論探討,也有案例描述和分析,體現了學者們對影視旅游的認知和利用程度。第二,國內外研究方法的相異點。首先,國內文獻的研究方法主要在于,一是數據主要來源于一手數據,以問卷調查的形式獲得;二是由于起步較晚,方法基本局限于描述性和概念性方面,定性研究更多一點。其次,國外文獻的研究方法主要在于,一是除一手數據之外,同樣分析二手數據獲得實驗結論;二是除了概念性分析外,更加注重定量分析,尤其對個案分析更加突出。
不難看出,國內影視研究起步較晚,現有文獻以定性研究為主,定量研究相對較少,尤其是定量實證研究;盡管國外研究在影視旅游定量研究相對較多,但定量研究以簡單量化分析為主,建模深入探討相關機制的量化方法較少。國內影視旅游定性和理論研究雖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是對觀影動機、影視吸引力、劇情表演、演員表演、影視滿意度、影視影響力和旅游意向的影響角度進行研究仍屬國內外影視旅游研究的空白點。因此,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是基于研究角度切入的具體化,基于滿意度和受眾參與等基本理論,在國內外研究的基礎上,分析客源受眾在觀影動機、影視吸引力、劇情表演、演員表演、影視滿意度、影視影響力和旅游意向之間的關系,并嘗試建立適應性理論框架和結構方程模型,其研究結果可為旅游企業(yè)和政府旅游機構的科學決策提供量化依據。
受眾參與理論源于社會判斷理論,最早由社會心理學家Sherif、Hovland(1961)[24]提出,根據已知的或已有的感覺來吸收、同化新信息,原有態(tài)度起指導框架的作用,形成可接收與拒絕的態(tài)度。屬于可接受范圍的會被欣然接受,否則會被拒絕,介入度越高,可接受范圍越窄。Sood(2002)[25]將受眾參與理論分為五個維度:情感導向的交往、認知導向的交往、行為導向的交往、參照性映射和批判性映射。Kim(2012)[26]發(fā)現認知參與不顯現為一個顯著的維度,意味著認知導向的交往和批判性映射并不是構建、影響觀影體驗和影視體驗的主要因素。吳美娟(2014)[27]采用Sood的五維度模型的受眾參與量表,分別是情感導向的交往、認知導向的交往、行為導向的交往、參照性映射和批判性映射進行研究。Hui、Ye、Xiang(2016)[28]認為觀眾參與能轉化為積極情感以及對目的地的態(tài)度,從而引起積極的目的地意向,比如傳播好口碑,推薦給他人。
顧客滿意起于1970年代,最早的文獻可追溯到Cardozo(1965)[29]發(fā)表的“顧客的投入、期望和滿意的實驗研究”,顧客滿意是指一件產品的績效滿足顧客期望的程度。此后Kano等(1984)[30]最先在質量管理中提出滿意度的三因素理論即基本質量、表現質量和情感質量。Pizama、Neumann、Reiehel(1978)[31]提出游客滿意度,是游客對目的地的期望和在目的地的體驗相互比較的結果。田坤躍(2010)[32]的研究運用滿意度三因素理論,探索分析不同生活方式類型游客的滿意度感知差異。連漪、汪俠(2004)[33]構建了旅游地顧客滿意度指數的測評模型,包括三個輸入潛變量:顧客期望、顧客感知質量、顧客感知價值;三個結果變量:顧客的滿意度、顧客忠誠、顧客抱怨。周熹(2008)[34]主要從游客的整體感覺和與旅游前預期兩個方面的比較來衡量滿意程度。Connell、Meyer(2009)[35]將顧客滿意應用到旅游業(yè),并在一定程度上意向旅游者的重游意愿。
基于本文研究目的,在文獻回顧的基礎上,研究中出現了七個主要的變量維度:觀影動機、影視吸引力、劇情表演、演員表演、影視滿意度、影視影響力和影視旅游意向。故問卷包含九個部分:受訪者人口統(tǒng)計特征、觀影動機、影視吸引力、劇情表演、演員表演、影視滿意度、影視影響力、影視旅游意向和受訪者觀影經歷。第一部分為受訪者觀影動機;第二部分調查影視吸引力;第三個部分為影視的劇情表演和演員表演;第四個部分為影視影響力;第五部分為影視滿意度;第六部分為旅游意向;最后一個部分為受訪者的人口統(tǒng)計特征,包含年齡、性別、婚姻狀況、受教育程度、月平均收入和職業(yè)等變量。
以東部的上海、西部的四川和甘肅、中部的江西等各大影院收集目的地,以普通觀眾為調查對象,采用隨機攔截式方式邀請觀眾接受問卷調查。發(fā)放問卷450份,回收問卷420份,然后出現錯填、漏填較多、字跡模糊等問題的問卷被剔除,最終得到有效問卷404份,有效率達89.78%,適合做進一步的數理統(tǒng)計分析。
本研究利用SPSS 20.0和結構方程模型分析軟件AMOS 22.0,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因子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驗證性因子分析)、方差分析和結構方程模型。本文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受訪者的基本特征,包括人口統(tǒng)計特征和觀影經歷特征。因子分析,包括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驗證性因子分析,是一類降維相關的分析方法,通過考察一組變量(指標)之間的協方差或相關系數結構,來解釋這些變量與潛在變量之間的關系。結構方程模型SEM是一般線性模型的擴展,它能使研究者同時檢驗一組回歸方程。
本研究社會人口統(tǒng)計學特征表明,客源受眾的影視旅游客源受眾在年齡、家庭人數、受教育程度、月薪、職業(yè)等方面的分布差異均較大,而在性別、職業(yè)、婚姻狀況方面,受訪者的差異并不大。具體表現為,一是在性別方面,受訪者中男性比例比女性比例高,男性為51.1%;婚姻狀況方面,單身的受訪者比例略高于已婚的比例,占51.8%;家庭人數方面,受訪者家庭人數規(guī)模呈正態(tài)分布,以三人居多,超過一半,人數規(guī)模增大或減小,比例驟減;年齡方面,年齡主要集中在20-40歲,其中20-30歲的比例過半,31-40歲超過五分之一。二是在受教育程度方面,擁有高學歷的受訪者的比重最大,本科或者大專以上學歷的受訪者所占比重超過一半,為57.3%;職業(yè)分布方面,受訪者職業(yè)中退休人員、外企人員、個體商人比例位居前三,分別為26.4%、19.1%、13.9%。三是在收入方面,受訪者的人數分布差異不是非常突出,受訪者月收入呈現兩頭較大,月薪超過8000元的比例是14.6%,月薪小于1000元的占22%,中間部分主要集中在2000-5000元,其中2000-3000元最多,占15.9%。
為了獲取觀看《人再囧途之泰囧》動機的基本結構,本研究進一步采用因子分析法對觀影動機進行變量降維。在因子分析之前,先進行KMO測度和巴特利特球體檢驗,以確定樣本數據是否適合進行因子分析。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初始因子,然后采用正交旋轉中的方差最大法對初始因子進行旋轉,保留特征值大于或等于1、因子負荷大于0.4的因子,最后根據因子負荷較高的變量對因子進行命名??驮词鼙娖叻矫娴腒MO測度值均大于0.9,巴特利特球體檢驗表明相關系數矩陣顯著異于0,各因子之間具有明顯的相關性,因此可以進行因子分析。各主成分因子,累計解釋的方差比例均大于60%,克朗巴赫α系數均大于0.4,表明各主成分因子的各觀測指標之間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據此,本研究對客源受眾關于影視產品旅游認知的探索性主成分因子研究結果如表1。研究結果如下:
第一,客源受眾關于影視產品的觀影動機主要有12種,分別為“炫耀心理”、“表演吸引”、“情感需求”、“領略風情”、“減壓休閑”、“連鎖效應”、“熱點話題”、“娛樂輕松”、“產品單一”、“偶然效應”、“媒體宣傳”、“朋友推薦”。
第二,客源受眾關于影視產品的劇情表演的主成分因子主要為5個,分別為“文化內涵與藝術精湛”、“劇情跌宕與情節(jié)溫馨”、“風情引人與畫面優(yōu)美”、“音樂動聽與特效成功”和“對話幽默與題材通俗”,其均值分別為3.206、3.548、3.646、3.413和3.797。
第三,客源受眾關于影視產品的演員表演的主成分因子主要為兩個,分別為“主演陣容”和“友情出演”,其均值分別為3.783和3.557。
第四,客源受眾關于影視產品的評價滿意均值達到了3.6。
第五,客源受眾關于影視產品的劇情吸引力的主成分因子主要為5個,分別為“當地的交通方式”、“神秘的宗教禪修”、“獨特的節(jié)事風情”、“突發(fā)的不可抗力”和“精彩的武打場面”,均值為3.364、3.489、3.523、3.237和3.158。
第六,客源受眾關于影視產品的旅游意向的主成分因子分別為“欣賞都市景觀”、“體驗風土人情”、“體驗電影場景”,均值分別為3.584、3.555和3.081。
第七,客源受眾關于影視產品的影響力的主成分因子分別為“豐富旅游信息”和“提高旅游知名”,均值分別為3.436和3.733。
表1客源受眾對影視產品旅游認知的探索性主成分因子分析
續(xù)表
采用驗證性因子分析分別對觀影動機、影視吸引力、劇情表演、演員表演、影視滿意度、影視影響力、影視旅游意向和受訪者觀影經歷進行分析,各驗證性主成分的因子載荷值與推力模型擬合度如表2、表3所示。
表2 客源受眾關于觀影旅游驗證性因子分析
續(xù)表
表3 客源受眾對影視產品旅游認知模型的擬合度分析
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上,將觀影動機、劇情吸引力、演員表演、劇情表演、影視產品評價、影視影響力和影視旅游興趣放入假設模型進行檢驗,得到模型的各變量結果如表4所示。
表4客源受眾對影視產品旅游認知的結構方程模型系數估計結果
模型一旦獲得良好的擬合度,便可提供統(tǒng)計上意義顯著的參數估計值,表4為客源受眾對于觀影動機、劇情吸引力、演員表演、劇情表演、影視產品評價、影視影響力和影視旅游興趣的結構方程模型之系數估計結果,與檢驗是零的原假設關聯的概率顯示在P列,P值小于0.001即為顯著,表明兩個非觀測變量間存在正或負的顯著關系。
圖1客源受眾對影視產品旅游認知的結構方程模型
客源受眾對影視產品旅游認知的結構方程模型如圖1所示,結構方程模型的研究結果表明,一是劇情表演對劇情吸引力和影視影響力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二是劇情吸引力對觀影動機和評價滿意顯著的正相關關系,三是評價滿意對影視旅游興趣顯著的負相關關系,四是影視影響力對影視旅游興趣顯著的正相關關系,五是影視影響力對主演陣容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基于以上研究結果,客源受眾關于影視產品旅游認知研究結果的管理啟示與精準營銷如下:
第一,客源受眾對觀影動機的精準營銷。首先,時尚傾向精準營銷策略。影視旅游偏好中有一個較大的傾向就是旅游者年輕化傾向,而年輕人往往更崇尚時尚傾向。因此可以在旅游目的地,即影視拍攝地,定期公布拍攝影視的著名演藝人員給旅游者,而且可以組織明星見面會,創(chuàng)新“快樂DV”、“我與明星的一天”、“我是大明星”等旅游者自我體驗的活動。其次,動靜結合精準營銷策略。影視旅游中,單單是觀賞性的游覽活動很難真正吸引潛在旅游者,而且滿意度較低,由此導致的重游率也不高。由此,影視旅游活動策劃中應該動靜結合,一方面積極鼓勵旅游者體驗,增強互動性,另一方面也給予旅游者獨處靜思的空間,精致欣賞。
第二,客源受眾對影視產品劇情表演的精準營銷。首先,凸顯特色營銷策略。對于影視旅游目的地或者影視拍攝地吸引潛在的旅游者,要突顯當地特色,促進游客身心健康、知識增加、境界提升,增強影視旅游目的地的教育、文化傳播功能,增強影視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如此才能樹立目的地品牌,占據市場。其次,文化內涵精準營銷策略。影視和旅游結合的過程中,影視旅游本身傳播著文化,影視劇的影響力和神秘感、后期電視劇和電影的熱播為影視基地帶來了人潮,但是這種影響力是短暫的。然而,文化可為旅游產業(yè)的發(fā)展注入新鮮的血液,提升旅游產業(yè)檔次,促進旅游產業(yè)由量到質的轉變,對影視旅游來說重視文化內涵的開發(fā),才能確保真正人流的增長和盈利的增長,將決定著影視旅游業(yè)的品質和前景。
第三,客源受眾對影視產品演員表演的精準營銷。首先,乘勝追擊精準營銷策略。再好的旅游資源也需要通過恰當的營銷方式向社會大眾宣傳與推廣。泰國可沿用的營銷策略,利用影視中新出現的元素,推出更多的主題游線路;充分利用網絡營銷手段,制作宣傳主頁。采取營銷策略適度超前的原則,積極采用事件營銷、影視劇推廣、專題活動營銷等多種有較高擬合度和創(chuàng)新度的旅游營銷模式。其次,需求導向精準營銷策略。隨著旅游市場的發(fā)展,旅游者的消費行為趨于理性,傳統(tǒng)的走馬觀花式的旅游形式已經無法滿足旅游者的需求,越來越多的游客將注意力放在了旅游的主題和深度上。這就要求旅游經營者能提供新型的和復合型的旅游產品,整合資源以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品質。旅游者需求從單一的物性需求向人性需求轉變,旅游企業(yè)應依托本國的特色資源,打造精品旅游產品以滿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張洪洪(2012)][36]。
第四,客源受眾對影視產品評價滿意的精準營銷。首先,類型雜糅精準營銷策略。青年喜劇電影具有“類型雜糅”的特性,即喜劇的主導類型與其他類型“糅合”而形成的各種喜劇亞類型。如黑色幽默與各類情節(jié)劇的融合——黑色喜??;喜劇類型與愛情線的多種混合——都市愛情輕喜??;古裝、歷史題材與喜劇電影及多種類型元素的混合——古裝荒誕喜劇。其次,全程整合精準營銷策略。電影產業(yè)鏈主要涉及策劃、制作、發(fā)行、放映和后產品開發(fā)環(huán)節(jié)。電影相關部門可利用微博營銷來體現電影產業(yè)鏈各環(huán)節(jié),形成電影產業(yè)鏈的全程營銷,這樣會使營銷經歷周期長、影響范圍廣。例如,影視開通官方認證微博,同步更新拍攝進程,深度挖掘片場的重要元素或者熱點,結合傳統(tǒng)營銷活動,線上線下聯動。
第五,客源受眾對影視產品的吸引力。首先,宗教旅游精準營銷策略。熱衷于影視旅游的旅游者,往往對影視懷有強烈的喜愛,一旦劇中的場景在現實生活中出現,就會極大地滿足他們對于影視作品中故事場景的體驗,達到極高的興奮度,并由此獲得最高層次的體驗需求被滿足的精神享受。中國人自古有拜神求佛的傳統(tǒng),相關旅游部門可以根據這種場景體驗開發(fā)宗教旅游活動,讓消費者親身體驗影視作品中的場景,給心理帶來慰藉。其次,體驗旅游精準營銷策略。迪士尼能夠在激烈的旅游市場中不斷壯大,延伸到世界越來越多的角落,根本上是源于迪士尼樂園提供給游客最大程度的體驗和參與。在傳統(tǒng)觀光旅游產品吸引力日益下降的今天,影視旅游以其體驗性和讓游客最大程度地參與成為旅游產業(yè)中的一個亮點。影視相關部門根據影視開發(fā)體驗旅游路線,為消費者提供寧靜的自然旅游環(huán)境,參與當地最傳統(tǒng)的節(jié)事——潑水節(jié),品嘗當地的食物椰子,參與騎大象比賽等。
第六,客源受眾對影視產品旅游意向的精準。首先,科技創(chuàng)新精準營銷策略。創(chuàng)意是理念,創(chuàng)新是手段;創(chuàng)意重在文化領域,創(chuàng)新重在科技領域。影視旅游不僅需要良好的創(chuàng)意,還需要產品技術的進一步創(chuàng)新?,F代科技的運用,再加上良好的文化創(chuàng)意,是產品形式創(chuàng)新的最有效途徑,將資源或者產品以一種獨特的形式展現出來。其次,旅游本真精準營銷策略。為了更好地讓旅游者獲得逼真、新穎的旅游體驗,在進行影視旅游營銷的時候,應該注意保持或者還原影視劇拍攝原貌,打造實景式體驗基地,設計參與式活動,串聯成探秘之旅,讓游客在身臨其境的同時,更好地體會影視劇作品的故事情節(jié),讓當時觀看的心理感受與現實交錯,賦予其強烈的象征意義,增強影視作品的旅游吸引力。
第七,客源受眾對影視產品影響力的精準。首先,民族樂曲精準營銷策略。用民族樂曲與消費者溝通,產生情感共鳴。民族樂曲營銷模式作為當前市場營銷創(chuàng)新模式之一,其特性是利用民族樂曲與影視作品的有效結合達到營銷的目標,在整個的營銷過程中民族樂曲主要充當營銷手段或者途徑,并與作品的中心思想相呼應,共同樹立影視作品的品牌形象。其次,政府扶持精準營銷策略。在成功利用影視作品開發(fā)的旅游產品案例中,有一個共同的因素,那就是政府的積極支持和高度重視。同時,在促使行業(yè)之間聯合和產業(yè)扶持方面,政府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能夠短時間內打破行業(yè)壁壘和阻礙,還可以組織、協調社會主體力量,通過政府計劃、規(guī)制、金融支持、國際合作等措施以促進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