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龍
(汾西礦業(yè)集團中興煤業(yè)公司,山西 交城 030500)
中興礦1204下工作面屬于近距離煤層開采,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所在巷道1204下材巷位于采空區(qū)下方,層間距不足4m,上下煤層間開采的相互影響較大,下部煤層開采前頂板的完整程度已受上部煤層開采損傷影響,其上又為開采垮落的矸石,導致下部煤層開采區(qū)域的頂板結構和應力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從而使下部煤層開采與單一煤層開采相比出現(xiàn)了許多不同礦山壓力現(xiàn)象。另外,中興礦為高瓦斯礦井,采掘時瓦斯涌出量較大,而傳統(tǒng)的U型通風和瓦斯抽采技術,經(jīng)常導致工作面瓦斯超限,影響安全生產(chǎn)。由于沿空留巷技術具有降低巷道掘進率、提高煤炭采出率、減小工作面瓦斯含量、實現(xiàn)煤與瓦斯共采的優(yōu)點。因此,以中興煤礦1204下工作面材料巷為工程背景,開展研究采空區(qū)下薄層頂板沿空留巷圍巖控制技術,從而解決中興煤礦的采掘接替、資源浪費、薄層頂板支護、瓦斯超限等難題,實現(xiàn)礦井的集約化高效生產(chǎn)。
沿空留巷從開始掘進至最終報廢,圍巖變形順次經(jīng)歷巷道掘進、沿空留巷和二次采動三個階段。巷道掘進階段圍巖變形量較小,與普通巷道掘進階段圍巖變形規(guī)律相同。在沿空留巷階段,由于工作面回采的影響,巷道圍巖應力再次重新分布,圍巖變形急劇增大。而在二次采動階段,不但受到本工作面回采動壓影響,同時受到上部采空區(qū)殘余支承壓力的影響,在二者相互影響下造成巷道圍巖大變形。
表1 煤巖體力學參數(shù)
為了詳細分析沿空留巷巷旁充填墻體對巷道圍巖穩(wěn)定性的影響規(guī)律,根據(jù)中興礦1204下工作面生產(chǎn)地質條件,利用FLAC3D進行模擬上煤層回采后,本煤層中掘巷、一次回采巷旁充填、二次回采等過程中應力分布情況。所建立的數(shù)值計算模型長185m、寬100m、高56m,煤層厚度按3m取,巷道也按實際尺寸,寬度取4.5m、高取3.0m,將模型底部及四周邊界固定,上部施加載荷以模擬原巖應力,所計算的模型如圖1所示,煤巖體物理力學參數(shù)按表1選。
圖1 FLAC3D數(shù)值模擬模型圖
由于2#煤層已經(jīng)回采完畢,導致其下方2#下煤層卸壓,巷道掘進不會出現(xiàn)2#煤層時的較高側向支承壓力,巷道1204下材巷處于應力較小的范圍內,如圖2所示。而上煤層回采時留下區(qū)段煤柱處在2#下煤層1204下工作面處出現(xiàn)較大應力,約為34MPa。但其距1204下材巷水平距離8m,豎向距離約3m,按照支承壓力在底板巖層中傳播公式計算和工程實踐得到,上煤層區(qū)段煤柱對1204下材巷沒有影響。
在1204下工作面推進,在工作面后方進行留巷過程中,采場的應力分布發(fā)生變化,上煤層區(qū)段垮落在本工作面采空區(qū)內也形成較大應力;充填體也承載上部采空區(qū)矸石重力,但其應力較小約為8~10MPa;在工作面?zhèn)认蛑С袎毫^小,但在工作面后方下個工作面靠近1204下材巷的一側出現(xiàn)較大的支承壓力約為 22~24MPa。
圖2 1204下工作面回采時采場應力分布
1206下工作面回采時,整個采場應力分布情況如圖3所示,在1204下工作面采空區(qū)中,主要是上煤層留下的煤柱垮落后形成的高應力區(qū),1204下材巷巷旁充填承載大概10MPa壓力。
圖3 1206下工作面回采時采場應力分布
為使高水速凝材料漿液體在充填時成型,可采用模板或鋼筋網(wǎng)加充填袋作為成型設備。相對于采用模板時的拆卸復雜和采高變化適應差的缺點,開發(fā)了易于施工的鋼筋網(wǎng)加充填袋成型技術具有較大的適應性,如圖4所示,并且鋼筋網(wǎng)還可以進一步加固充填體,約束其側向變形,對拉鋼筋采用直徑20mm的螺紋鋼、間排距800×1000mm。
圖4 充填體成型及加固示意圖
圖5 1204下材巷支護方式
1204下材巷與上方采空區(qū)距離僅有4m,屬于極近距離煤層下行開采,受上覆采空區(qū)破斷巖體及本工作面回采動壓影響,易發(fā)生冒頂?shù)葟姷V壓事故,需要用U型鋼梯形棚并背板將頂板固定,并采用錨桿和短預應力錨索支護,將頂板在預應力作用下形成固定板結構,其巷內支護示意圖如圖5所示。
3.3.1 超前加強支護
為實現(xiàn)高水充填沿空留巷工作的安全快速施工,緩解巷道在超前回采動壓影響下嚴重變形變形問題,超前工作面對巷道進行加強支護,采取如下措施:
1)1204下工作面兩端頭均采用3.6m的π型梁配合單體液壓支柱構成“一梁三柱”對梁邁步式進行支護。
2)1204下材巷超前支護范圍不得少于30m,材料巷超前支護采用ZT2×3200/15/30型超前支護支架,巷道兩側各安裝2組,共4組,長度為25m,剩余5m采用3.6m的π型梁與單體液壓支柱構成“一梁三柱”進行加強支護。
3.3.2 充填點的臨時支護
1)在工作面機尾頂板鋪設鐵絲網(wǎng)和采用W鋼帶、φ20×2200mm的螺紋鋼錨桿配合鐵餅壓網(wǎng)維護。
2)機尾錨桿施工完成后,拉移排頭支架,在排頭支架尾部距落采空區(qū)側2700mm使用1m的π型梁+單體液壓支柱構成“一梁二柱”進行臨時支護。
3)在支架尾部使用單體液壓支柱配合π型梁構成“一梁三柱”支護。
3.3.3 工作面后方加強支護
為保證巷旁充填體成形良好,對工作面后方150m范圍同樣采用單體支柱配合鉸接頂梁加強支護,每排布置4根單體液壓支柱,間排距為800×1000mm。
3.3.4 礦壓觀測
為了觀測在1204下工作面運巷高水充填材料沿空留巷期間圍巖活動規(guī)律,考察巷道圍巖變形和充填體的變形,研究支護參數(shù)的合理性,通過建立礦壓觀測站進行礦壓觀測。
由礦壓觀測結果可知,離工作面越近,巷道圍巖變形速度及變形量越大,隨著工作面不斷向前推進,圍巖變形速度及變形量又逐漸減小。工作面后方形成的留巷圍巖變形總體可分為3階段,即加速變形期、緩慢變形期及圍巖變形穩(wěn)定期。工作面后方30m~80m范圍內巷道圍巖變形較為劇烈,在工作面后方50m附近達到最大,頂?shù)装遄畲笠平俣葹?.25mm/d,兩幫最大移近速度為4.75mm/d,在工作面后方150m以外巷道圍巖變形速度趨于穩(wěn)定,圍巖平均變形速度在1mm/d以下。
1)回收煤炭資源效益。
工作面若不采用沿空留巷,則鄰近工作面開采至少需留設25m煤柱護巷,每米煤柱的煤炭損失量為:25m×2.5m×1.25t/m3=78.125(t/m)。
煤炭的售價按1200元/噸計算,則每米留巷可回收煤的經(jīng)濟效益為:78.125×1200元/噸=93750(元/m)。
設計巷道1204工作面推進長度為950m,則回收煤炭資源量為:78.125 t/m×950m×2=74218.75(噸)。
設計巷道1204工作面回收煤炭資源經(jīng)濟效益為:74218.75t×1200 元 /t=89062500(元)。
2)沿空留巷支護成本計算。
結合中興煤礦現(xiàn)場施工,核算留巷成本為6755元/m,包括人工費、材料費(高水材料、鋼筋網(wǎng)、充填袋、梯子梁、對拉鋼筋等)、設備租賃、維修等費用。
3)新掘巷道完全成本。中興煤礦新掘巷道成本綜合成本9000元/m;包括人工費、材料費、設備租賃、維修費等。
4)沿空留巷產(chǎn)生的經(jīng)濟效益計算。
沿空留巷經(jīng)濟效益=回收的煤炭資源效益+新掘巷道完全成本-沿空留巷支護成本。
式中:沿空留巷的成本為6755元/m;新掘巷道的成本為9000元/m。
每米沿空留巷可創(chuàng)造經(jīng)濟效益為:93750元/m+9000元/m-6755元/m=95995元/m。
采用沿空留巷之后創(chuàng)造的直接經(jīng)濟效益為:95995 元 /m×950m=9119.525(萬元)。
由此可見,沿空留巷在經(jīng)濟上是合理的。
通過開展研究采空區(qū)下薄層頂板沿空留巷圍巖控制技術,不但解決中興煤礦的采掘接替、資源浪費、薄層頂板支護、瓦斯超限等難題,實現(xiàn)礦井的集約化高效生產(chǎn),同時豐富了沿空留巷圍巖控制技術實踐,為類似情況下的沿空留巷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