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和
板塊郵箱:jiaa66@163.com
弗朗西絲·阿諾德來自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她開創(chuàng)了定向進化的方法,即通過研究生物體系如何在分子水平上進化,并利用這種進化創(chuàng)造出新的系統。弗朗西絲·阿諾德在實驗室中模擬自然界的自然進化,通過隨機突變、隨機雜交,再加以適當規(guī)模的篩選或者選擇,進化出新的生物分子。定向進化方法繞過了DNA序列如何編碼生物功能以及利用生物系統進化等一些難解之謎,重建和預測可能的自然進化路徑,并探索物理上可能出現具有生物學意義的分子。
定向進化的巨大貢獻在于,坦率承認人類目前沒有很好的辦法理性設計生物分子,應該轉而學習自然進化。對于生物化學界來說,這是一種哲學和方法學的巨大貢獻。
2005年,弗朗西絲不幸罹患了乳腺癌,但她勇敢地戰(zhàn)勝了病魔,仍然堅守在科研與教學第一線。2018年,弗朗西絲·阿諾德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她在獲獎感言中說,“我希望我的獲獎能彰顯這樣一個事實,女性不僅可以做到,還可以做得更好,她們可以為世界作出貢獻并得到認可”。
陳賽娟是中國遺傳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在白血病領域作出了重大貢獻。
陳賽娟和她的團隊在國內建立了完整的細胞和分子遺傳學技術體系,闡明了我國白血病核型變化的基本類型和分布格局,為白血病的診斷、分型、治療和預后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針對白血病中最為兇險的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陳賽娟帶領研究團隊開創(chuàng)出全反式維甲酸和三氧化二砷的兩藥協同靶向治療方案。針對不同靶點雙重誘導癌變細胞的分化和凋亡程序,達到清除白血病細胞的效果。由此,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成為首個可基本治愈的急性髓系白血病。
李蘭娟,傳染病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重型肝炎一直是傳染病治療領域的一道難題,一旦病情爆發(fā),短期內會快速發(fā)展并危及生命,死亡率曾高達80%。作為人工肝的開拓者,李蘭娟經過十余年的反復探索和實驗,終于創(chuàng)建了“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統(Li-ALS)”。這一系統使急性、亞急性重型肝炎治愈好轉率從11.9%上升到78.9%,開辟了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療新途徑。此后,李蘭娟和她的團隊還將Li-ALS應用于肝移植圍手術期,為肝移植創(chuàng)造了時機和條件,有效減輕了術后排異反應。
此外,李蘭娟在其它傳染病防治領域也作出了突出的貢獻。2013年,她向全球首次揭示了H7N9禽流感的臨床特征和發(fā)病規(guī)律,并成功研制了我國首個H7N9病毒疫苗株。2014年7月,李蘭娟帶領團隊成功建立世界上首個肝病腸道菌群基因集,揭示了重型肝炎病人腸道微生態(tài)變化規(guī)律,并闡明腸道微生態(tài)變化與重型肝炎發(fā)生、發(fā)展的關系,從而豐富了研究重型肝炎發(fā)病機制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