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黨小飛
崇尚綠色、注重環(huán)保的消費理念正融入越來越多人的日常生活中,讓生活變得更加“綠色”、舒適和多樣。
綠色是人們都崇尚的象征生命的顏色。在經濟高速發(fā)展的今天,“綠色生活”成為大多數中國人追求的時尚。崇尚綠色、注重環(huán)保的消費理念正融入越來越多人的日常生活中,讓生活變得更加“綠色”、舒適和多樣。
“90后”外企白領劉暢是一名資深吃貨,出于對美食的熱愛,她幾乎嘗遍了北京大大小小的餐館,其中她最喜歡的是綠色餐廳,置身于滿是鮮綠綠植的環(huán)境中享受美酒、美食,讓劉暢在繁重忙碌的工作后感到一絲放松與愜意。
像劉暢一樣喜歡到綠色餐廳用餐的中國人不在少數,他們追求安全、健康、環(huán)保的用餐理念,這已成為時下流行的綠色時尚。也正是因為受到人們的追捧,中國綠色餐廳如雨后春筍般地紛紛涌現(xiàn)。
珍愛時刻植物園餐廳便是這樣一家典型的綠色餐廳,它也是劉暢常去的一家餐廳。它把赤道附近的熱帶雨林搬到了北緯39.9度北溫帶氣候的北京。在這個近300平方米的餐廳里,300余種、3000多株植物遍布各個角落。
位于北京朝陽區(qū)的珍愛時刻植物園餐廳是一家典型的綠色餐廳。圖為顧客在餐廳愜意地用餐
在這樣清新的環(huán)境里,餐廳的飲食也保持了“自然、生態(tài)、環(huán)?!钡母裾{。珍愛時刻總經理呂用介紹說,餐廳使用綠色、有機蔬菜和健康的烹飪方式,盡可能保留食材本身的營養(yǎng)的同時,又能保證菜品的口感。而且為了實現(xiàn)“從農場到餐桌”的理念,餐廳正規(guī)劃在京郊建一個自己的農場。“今后會把餐廳發(fā)展成一個有機認證的餐廳?!?/p>
目前餐廳的人均消費比一般餐廳貴一倍,但是顧客卻依舊愿意為此買單。來此就餐的人絡繹不絕,時常爆滿。
正因如此,中國變“綠”的餐廳越來越多。在上海,全市已有2000多家餐廳被評為“綠色餐廳”。2018年5月,商務部等9部門印發(fā)的《關于推動綠色餐飲發(fā)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2年,將綠色理念融入生產消費的全過程,培育5000家綠色餐廳,每萬元營業(yè)收入(納稅額)減少20%以上的餐廚廢棄物和能耗。
在綠色餐廳興旺的背后,可以看到追求健康飲食正在成為中國人的生活習慣。他們嘗試租用小片農地,委托或親自種植有機蔬菜,既作為一種周末的休閑活動,也為自家提供了綠色食材。一些依托農業(yè)科技基地產品建立的有機果蔬網站也日益火爆。即便是從市場購買,消費者也越來越青睞綠色果蔬和肉類。此外,中國人的烹飪方式也在改變,減少油炒,增加燉蒸煮,開放式廚房因此越來越盛行。
在珍愛時刻植物園餐廳里,300余種、3000多株植物遍布各個角落
1982年出生的王利因為喜歡種植花草,便和妻子在深圳開了一家名為“植意間”的綠色民宿,用綠植和植物元素的物品創(chuàng)造了一個關于植物的夢幻空間。他想以此來傳達一種“植物可以治愈內心”的理念。在他看來,每天跟植物打交道,可以讓心情變好。
在王利的綠色民宿,房間、客廳里的綠色植物隨處可見,甚至房間的鳥籠和抽屜里都有綠植伸出來的葉子,再加上綠色植物元素的窗簾、地毯、沙發(fā),房間內綠意盎然。他還在陽臺種植了迷迭香、薄荷、薰衣草等香草,微風拂來就會聞到陣陣的清香。
“植意間”民宿的年平均入住率在95%以上,民宿的規(guī)模也從2017年的一家擴張到如今的四家。
綠色民宿的爆紅,折射出民眾對于居住環(huán)境的更高要求。以前人們喜歡住在車水馬龍的鬧市區(qū),如今,自然綠地面積大、小區(qū)綠色容積率高、南北通透的住房更受喜愛,節(jié)能建筑也開始走進人們的生活。隨著城市公園和樹木的增加,閑暇時,人們可以在綠蔭中徜徉。2019年春天北京新植樹100萬株,城市公園也越來越有特色,西郊的田村公園開滿了油菜花和紫羅蘭,野趣盎然,吸引了大量市民。當然,人們更注重室內環(huán)境建設,除了使用環(huán)保的裝修材料,在室內種養(yǎng)植物的品種也日益豐富,住得健康正在成為都市生活的標配。
為了讓百姓親近園藝、了解園林文化,2018年北京在街道社區(qū)、公園、學校等場所共建成了33家“園藝驛站”,受到群眾歡迎。
珍愛時刻植物園餐廳外景
“園藝驛站”是街道社區(qū)、鄉(xiāng)鎮(zhèn)村莊、公園、學校等充分利用公園綠地附屬空間和疏解騰退出的公共場所,組織市民開展生態(tài)文化宣傳、園藝技能培訓和園藝生活交流等生態(tài)實踐活動的平臺。自成立以來,每個驛站都結合自身特點,為當地居民組織舉辦了豐富多樣、互動性強的生態(tài)文化活動。
作為公益機構,驛站的服務項目大多數是免費的。例如邀請園藝達人為居民舉辦家庭花草養(yǎng)護培訓、插花培訓、景觀盆栽修剪培訓;舉行園藝手工制作講座,園藝作品展示,以及眾多與生態(tài)文明有關的公益科普活動。對于有需要的家庭,驛站還可以提供家庭園藝規(guī)劃設計等服務。另外,部分“園藝驛站”將不定期開展“廢舊物品換綠植”活動,引導居民向綠色生活方式轉變。
北京西城區(qū)白廣路驛站負責人侯敏然介紹說,白廣路驛站平均每個月舉辦三場公益活動,參加的居民不僅可以免費學習鮮切花插花藝術、水仙雕刻、微景觀制作等家庭園藝技巧,做好后還能把成品帶回家美化居室環(huán)境。
“驛站給我們這些愛花又不太會養(yǎng)花的人提供了學習的平臺”,北京西城區(qū)62歲的居民吳學清說。他經常參加西城區(qū)白廣路“園藝驛站”舉辦的各種活動,現(xiàn)在已經成了一名園藝達人,他甚至將自己家的臥室門布置成了一座大花門。吳學清所在的西城區(qū)是“園藝驛站”分布最密集的區(qū),平均每個街道就至少有一家“園藝驛站”。3年來,西城“園藝驛站”共舉辦各類活動456場,參與者達4萬人次。
2019年,北京還將再建設20家各具特色的“園藝驛站”,未來將增至1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