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正湘
辛亥革命元勛石醉六(1880-1948年),又名石陶均,字玉峰。1880年3月28日出生于湖南省新邵縣潭府鄉(xiāng)大樹村(原屬邵陽縣和安鄉(xiāng))。清末炮兵科舉人。先后師從江建霞和梁啟超,并留學日本、美國、德國。曾任廣西講武堂學生隊隊長兼戰(zhàn)術教官,漢陽革命軍督戰(zhàn)指揮官,云南護國軍總司令部參謀長,日內瓦裁軍會議中國代表,國民政府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黃埔軍校長沙分校校長,他是黃興、蔡鍔極為倚重的得力助手。石醉六一生經歷了辛亥革命、護國戰(zhàn)爭、驅張運動和國共兩次合作,是一位深受傳統(tǒng)文化和現代民主思想熏陶的堅定的愛國主義者。
20世紀初,國內青年知識分子中掀起一股到日本留學的熱潮,石醉六同樣夢想東渡扶桑留學,去探索中國維新圖強的道路。1903年2月,新婚僅9個月的石醉六離開妻子張尊年,從邵陽出發(fā)赴日留學,22日夜至上海,乘博愛丸輪船東渡,27日抵東京。同行者有長沙楊昌濟,新化陳天華、曾繼梧,湘陰仇亮,湘潭朱德裳,衡山劉揆一等34人。
石醉六在《六十年的我》一書中有如下記載:“……這次東行,同伴30余人,年齡大的如楊昌濟,將近40歲,最小的梁煥廷,不過12歲。到了東京,都在嘉納治五郎為中國留學生所特設的宏文學院住下來,授預備功課一連幾個月……”1904年3月,石醉六入振武學校學習軍事專業(yè)課程,后又到名古屋第三師團炮兵聯(lián)隊學習。他在日本學習期間,非常勤奮,表現十分出色,各科成績均列優(yōu)等或最優(yōu)等。1909年4月25日,石醉六畢業(yè)回國,應蔡鍔邀請,任廣西講武堂學生隊隊長兼戰(zhàn)術教官。
辛亥革命前夕,為發(fā)動組織新軍官兵參與推翻清政府斗爭,一批學習軍事的留學生利用各種條件,直接滲透到清政府軍隊內部去掌握領導權。石醉六則于1910年12月,由時任陸軍第六鎮(zhèn)統(tǒng)制的吳祿貞推薦,滲透入清政府陸軍部兵工廠任整理專使,掌握漢陽、上海、南京等幾個兵工廠,為革命準備物質條件。
1911年10月4日,武昌起義成功后,袁世凱竊國稱帝,石醉六積極參與護國運動,成為蔡鍔的干將,助其完成了粉碎帝制延續(xù)的陰謀、恢復共和的千秋大業(yè)。
1916年8月,蔡鍔病重,難以支撐,在石醉六等人多次勸說下,東渡日本,入九州帝國大學醫(yī)學部治療。石醉六作為他的愛將和同鄉(xiāng)(后來又成為兒女親家),也東渡日本參與照料,時刻守候在蔡鍔病榻旁。11月8日,蔡鍔在日本福岡醫(yī)院逝世,時年34歲,彌留之際,口授遺電均由石醉六筆錄。
1916年,黃興、蔡鍔相繼去世,石醉六陷入深深的哀痛中。他看到滿清政府雖被推翻,但國家處于軍閥混戰(zhàn)的局面,國民飽受戰(zhàn)亂和外侮侵害之苦,內心更為悲痛。
1917年1月7日,石醉六被當時北京政府授予少將軍銜,后留學美國、日本,潛心研究軍事。1919年4月回國后,任廣州軍政府政務參議委員。此時,湖南軍閥混戰(zhàn),幾股勢力爭奪軍政大權。時任湘軍總司令的譚延闿為驅逐張敬堯,特派密使約石醉六相見,請其出面解郴州之危,石欣然赴云南斡旋于唐繼堯,使李根源部隊退出廣東韶關,并獲廣州軍政府餉銀60萬、子彈百萬發(fā),為成功驅逐張敬堯奠定了物質基礎。
辛亥革命后,中華大地到處軍閥混戰(zhàn),民不聊生。石醉六感慨務必建立強大的黨軍,以統(tǒng)一全中國,加之黃興、蔡鍔等生前囑其建設強大湘軍,為保衛(wèi)湖南、支持革命培養(yǎng)軍事人才。1926年11月,已率國民革命軍第8軍占領長沙的唐生智約請石醉六擔任軍事教育長,在長沙籌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三分校(即黃埔軍校長沙分校),石醉六欣然應邀前往。
經歷艱辛緊張的籌建工作后,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三分校于1927年2月10日正式成立,校址設長沙小吳門外教廠坪(原湖南湘軍建國講武堂舊址)。當分校招生消息公布后,省內外上萬名熱血青年紛紛赴長沙應考,通過擇優(yōu)選拔后,錄取了千余名學生。當時學員主要為新招學生和帶職軍官,其中新招學生分為步兵、工兵、炮兵和政治四科。學習期限一年,帶職軍官佩掛軍官斜皮帶,學習期限6個月。學習課程主要是軍事課和政治課。他的同鄉(xiāng)好友高濟川就是分校選拔帶職軍官一員,一方面在政治補習班學習,一方面又擔任步兵軍事教官。
1927年3月10日,石醉六被任命為分校校長,加入國民黨的共產黨人夏曦為政治部主任,余范傳為教育長,楊石松為總教官。
石醉六在分校任職期間,非常重視學員政治教育,聘請了不少共產黨人或社會知名人士前來授課,如蔡和森、徐特立、惲代英、高語罕及湖南大學校長李達等。當時學校政治氣氛十分濃厚,到處張貼了紅色革命標語,插滿了飄揚的紅旗。石醉六在作報告時,經常帶領學員高喊口號:“革命的向左轉,不革命的滾出去!”同時還在辦公室里親自書寫這句大幅標語,這對學員影響很大。石醉六也因為文武雙全、功勛卓著而受到全校師生的敬重。學校政治部編輯的革命刊物《火花》,每周出刊一期,宣傳革命理論。學員兼教官的高濟川后來回憶三分校學習生活時說:“當時革命氣氛之濃厚,確實達到了高潮,影響了一大批的熱血青年,堅定了革命信念?!?/p>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國共兩黨分歧擴大,矛盾漸趨激化,1927年5月21日晚,許克祥率部發(fā)動“馬日事變”,整個湖南處于白色恐怖之中,革命氣氛十分濃厚的黃埔長沙分校也受到波及,石醉六因有“共黨嫌疑”,被迫于第二天離校出走,政治部主任夏曦及教職員、學生中的共產黨員都轉入地下,學校處于癱瘓狀態(tài)。這時,第4集團軍總司令唐生智又接管了長沙分校,隨后政治部被取消,政治課被廢除,政治大隊也改為步兵大隊。從此,長沙分校徹底改頭換面了,更名為中央陸軍軍事政治學校長沙第三分校。校長由陳嘉佑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