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tài)與地理研究所張元明帶領研究團隊對一種生長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中的蘚類植物——齒肋赤蘚的研究有了新進展。該研究團隊的研究表明,齒肋赤蘚可以通過葉片頂端芒尖特殊的納米結構,從干燥的空氣中吸收水分。能夠在植物體失去95%的水分后,以一種類似休眠的方式度過長久干旱期,在水分適宜的條件下能夠快速恢復生物活性,這些生理特性能夠使其適應干燥、高溫和強光等不利環(huán)境。該蘚類植物未來有望應用于荒漠化防治。
(新疆網(wǎng))
瑪納斯縣與石河子市隔瑪納斯河相望,兩地相距15公里。2019年9月9日,石瑪大橋及道路連接線工程在瑪納斯河東岸正式開工建設,這標志著石河子市、瑪納斯縣兵地融合發(fā)展綜合改革試點建設邁出了實質性步伐。石瑪大橋項目總投資約4.9億元,分石瑪大橋和道路連接線兩部分。其中,大橋主體全長680米,橋面寬36米,設計為雙向六車道;道路連接線全長5.8公里。整個工程計劃于2021年10月竣工。
(《新疆日報》)
“伽師有‘四寶’——伽師梅、伽師瓜、伽師杏李、伽師羊,以產業(yè)助力脫貧攻堅,打牢脫貧基礎。目前已實現(xiàn)人均種植伽師梅667 m2,戶均種植伽師瓜1 334 m2,促進了農民多元化增收。伽師歷史悠久、文化多元,素有“西域明珠”“瓜果之鄉(xiāng)”的美譽。被命名為“中國伽師瓜之鄉(xiāng)”“中國酸梅之鄉(xiāng)”和“中國杏子之鄉(xiāng)”。伽師“四寶”產業(yè)已成為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yè)。
(天山網(wǎng))
首批全國鄉(xiāng)村旅游重點村共有320個,此次兵團入選的連隊分別是一師十一團十三連、二師三十一團二連、四師六十二團金邊鎮(zhèn)、四師七十八團五連、八師一五二團十連、十師一八五團三連。全國鄉(xiāng)村旅游重點村名單由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fā)改委共同遴選推出。列入全國鄉(xiāng)村旅游重點村名單的村,將在旅游規(guī)劃、人才培訓、宣傳推廣、投融資等方面得到支持。
(兵團網(wǎng))
精河縣種植枸杞已有40多年歷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走出了一條‘小紅果大產業(yè)’之路。從1988年枸杞產業(yè)首次納入精河縣農業(yè)發(fā)展總體規(guī)劃,到1990年全縣枸杞種植面積增加到了0.067萬公頃,1998年精河縣被原農業(yè)部命名為 “中國枸杞之鄉(xiāng)”,建有托里鎮(zhèn)枸杞交易市場,成立了精河縣枸杞協(xié)會、研究所等機構;2000年,全縣枸杞種植面積達到0.376萬公頃,產量4 000噸,產值占全縣農業(yè)總產值的23.3%。精河縣枸杞產業(yè)逐步發(fā)展成為全國枸杞主產區(qū)之一。
(《博爾塔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