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龐博
對于苗繡,從巴黎回來的苗家姑娘龍翔有很明確的態(tài)度:傳承不守舊,創(chuàng)新不忘本。她認為,貴州是擁有民間繡娘團體最多的地區(qū),精湛的技藝應該描繪出更好的生活。
龍翔(左)對繡娘進行技能培訓。(受訪者供圖)
在初冬的北京,記者見到了龍翔。
她是從法國高定工坊歸來的服裝設計師,也是9歲就開始穿針引線的苗繡傳承人。這天,龍翔身著剪裁良好的黑色上衣與粉色半身裙,黑色長發(fā)盤在腦后,眉眼炯炯,笑容中帶著溫柔。伸出手來,手指有些彎曲,那是常年刺繡拉線造成的變形。
“我是地道的苗族,從奶奶和姑姑那里繼承了苗族傳統(tǒng)的刺繡技藝,現(xiàn)在是家族刺繡技藝的第7代傳承人?!弊叱黾亦l(xiāng)多年,龍翔的普通話仍然帶著黔東南特有的起伏腔調(diào)。
現(xiàn)在,龍翔是貴州施秉縣舞水云臺旅游商品開發(fā)有限公司設計總監(jiān)。對于苗繡,她有很明確的態(tài)度:傳承不守舊,創(chuàng)新不忘本。
8月14日,貴州飯店國際會議中心,第五屆貴州省婦女特色手工技能暨創(chuàng)新產(chǎn)品大賽現(xiàn)場,130名貴州繡娘染娘飛針走線。絢麗典雅的霓裳羽衣展示著貴州民間技藝的歷史底蘊與精湛技藝,也展示著貴州婦女的巧思妙慧。
在這場比賽中,龍翔與繡娘們齊心協(xié)力制作的“和而不同”設計產(chǎn)品,榮獲創(chuàng)新產(chǎn)品一等獎。
作品在設計上既現(xiàn)代又大氣古樸,苗族土布在立體剪裁下幻化成富有曲線的禮服,起伏的百褶裙擺與刺繡由上而下蜿蜒連綿猶如苗家高山流水,勾勒出豐富的線條,極富現(xiàn)代感。而在工藝上,又完全堅守了苗家傳統(tǒng),所有的材料都取自自然。“我們用天然藍靛草進行染色,馬尾松樹熏烤,32位繡娘在布上刺繡10.36萬針,折疊960下才形成百褶紋路?!饼埾枵f。
“這件衣服的故事起源于苗家百褶裙的古歌與傳說?!饼埾柚钢昂投煌睂τ浾哒f,東西交融的作品,正是她“傳承不守舊,創(chuàng)新不忘本”的思考。
龍翔的家族代代都是當?shù)刂母鑾熍c繡娘,而她并非一開始就從事刺繡與服裝設計的工作。中國人民大學工商管理專業(yè)本科畢業(yè)、澳門科技大學工商企業(yè)管理專業(yè)碩士學位的她為何重拾苗繡,故事要從一次“巧遇”說起。
黔東南是織染繡等傳統(tǒng)工藝的寶庫,這里曾經(jīng)家家有紡車、婦女人人是繡娘。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就有很多國內(nèi)外人士慕名而來。
2011年,法國一家高定面料工作室來到黔東南,想找繡娘制作一種特別的繡品。
此時的龍翔暑假回家,在姑姑的繡坊幫忙,正好碰上四處探尋的法國人。對方被她的精湛技藝和對刺繡的熱愛感染,向她伸出橄欖枝,邀請她到法國刺繡工坊工作。
“苗族人對生活有種隨遇而安的樂天,我也想去開拓一下眼界?!饼埾璐饝烁叨üぷ魇业难?,作為文化交流人員,在巴黎的高定工坊里工作了3年。
在法國,龍翔用精美的圖案展現(xiàn)著苗族文化的歷史與審美,而工坊則對她進行系統(tǒng)的職業(yè)訓練,同時讓她了解服裝的文化和手藝的傳承。一件衣服,不單單是日用品,還有著深蘊其中的重托和希冀。對于苗家女孩,這種觸動來得更為深刻,因為苗繡本來便被稱為繡在衣服上的史詩。她突然意識到,兒時在奶奶身邊一邊唱一邊繡的記憶正是一種民族歷史的傳承,有著超越時光的厚重與積淀。“什么是山脈、哪里有水源,繡的是古老的地圖,也是無字之書。”
龍翔設計作品。(受訪者供圖)
東西融合讓龍翔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技藝特點和風格,她決定回國,用自己熱愛的刺繡回報家鄉(xiāng)。
2014年,龍翔在北京建立起自己的設計品牌奧芮托,用精巧的設計、面料與技藝為客人定制獨一無二的衣服。每次她都不忘告訴客人,這些衣服毫不遜色于那些大牌時裝,因為衣服上精致的手工刺繡,都來自黔東南最優(yōu)秀的苗族繡娘之手。
“貴州是擁有民間繡娘團體最多的地區(qū),精湛的技藝應該描繪出更好的生活?!比≈诶C,反哺于繡,她把散落在苗嶺深處擅長刺繡的苗家女子,像珍珠一樣一個一個串起來。
現(xiàn)在,龍翔大部分時間回到家鄉(xiāng)授課、設計、開發(fā)。經(jīng)過五六年的積累,通過星光培訓、雨露計劃、錦繡計劃、雙培行動等幫扶項目,累計培訓繡娘3000多人?!半m然每次下鄉(xiāng)很辛苦,但地方政府給了苗繡文化很高的重視,讓我們有機會以村寨為基地進行苗繡的生產(chǎn)和開發(fā)。”龍翔說,最欣慰的是看到培訓和訂單幫助苗族婦女留下來陪伴孩子,同為母親的她知道,“這對一個家庭非常重要”。
“每一個非遺傳承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我是新一代傳承人,不僅了解西方刺繡的技藝,也對苗族文化有深入的理解?!弊鳛槊缱灞久褡宓脑O計師,龍翔堅持要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打開市場,她用貴金屬線來突破工藝極限,提高苗繡的價值,讓苗繡走入高端定制;也嘗試將機繡與手繡結合,提高苗繡產(chǎn)品的制作效率和實用性,更好地適應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