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樵夫在山里打柴時撿到一只小鳥,它只有剛滿月的小雞那樣大,還不會飛。樵夫把小鳥帶回家,放在了小雞群里,讓母雞當它的媽媽。母雞把小鳥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
小鳥一天天長大了,人們這才發(fā)現(xiàn)它竟是一只鷹。村里的人擔心,鷹再長大一些肯定會吃掉村子里的雞。于是他們強烈要求樵夫:要么殺了鷹,要么將鷹放生,讓它再也回不來。
樵夫舍不得殺鷹,就決定把鷹放生。然而,他用了許多辦法都不管用。他把鷹帶到遠處放生,可不久它又飛了回來;他故意不讓它進家門,甚至打它,可鷹就是不肯離開……他終于明白了:原來鷹舍不得那個舒適的雞窩。
后來,村里一位老人想出了一個辦法。他讓樵夫把鷹帶到一個陡峭的懸崖上,然后狠狠地向懸崖下扔去。那只鷹像石頭一樣向下墜落,就快墜到地面時它卻展開雙翅,穩(wěn)穩(wěn)地托住了身體。然后,鷹拍了拍翅膀,飛向蔚藍的天空,飛出了人們的視野。此后,它果然再也沒有回來。
(選自《兒童EQ情商好故事》汕頭大學出版社)
鷹只有張開翅膀,才可能擁有更廣闊的天空。
小閱告訴你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在野生環(huán)境中,小鷹在很小的時候,鷹媽媽就會用爪子抓,用嘴巴咬,把小鷹逼到無路可退的懸崖邊上,讓小鷹學會飛翔。鷹被逼到懸崖峭壁之處,方能搏擊長空,翱翔于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