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涵
2018年7月,英國《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和《衛(wèi)報》上,出現(xiàn)了一條尋找“里斯本丸”沉船遇難遺屬的整版啟事。登報尋人的是一名中國男子,名叫方勵?!袄锼贡就琛笔嵌?zhàn)期間,日本從巴西征用的一艘客貨船。它的第一個任務是從香港往日本運送戰(zhàn)俘,當時船上有700多名日軍調防官兵以及1800多名英軍被俘人員。1942年10月1日,沒有懸掛任何戰(zhàn)俘標志的“里斯本丸”航行至舟山東部海域時,被美國潛艇用魚雷炸沉?!袄锼贡就琛睆闹袕椀匠链瑲v時一天,舟山漁民奮力救起了384名英軍官兵。2014年,電影制片人方勵第一次聽說了這場海上大救援,他決定尋找遇難英國軍人的遺屬,講述他們的故事。
一艘日軍運送1800多名英軍戰(zhàn)俘的大船,在舟山東部海域被魚雷擊中沉沒
1942年9月27日,日軍將關押在香港的1800多名英軍戰(zhàn)俘,轉運到“里斯本丸”上,絕大部分戰(zhàn)俘被關押在3個狹窄悶熱的貨艙里,只有少數(shù)傷病人員留在甲板上。據幸存者們回憶,每個貨艙大約關押了600人。擁擠不堪的船艙里,沒有空間,沒有光線,也不知道時間,汗水、體味、嘔吐物和排泄物,令人透不過氣來。
10月1日,“里斯本丸”駛入浙江省舟山群島東部海域,由于沒有在船上懸掛任何運送戰(zhàn)俘的旗幟或標志,船上還安裝著改裝后的小炮,成為美軍潛艇“鱸魚”號的目標。1日下午,日軍將被魚雷擊中的“里斯本丸”上的日軍官兵全部接走,而且不顧英軍戰(zhàn)俘的抗議,用木條和帆布釘死了所有艙口。4名英國軍官,幾經努力爬上甲板與日軍交涉,日軍士兵竟當場開槍打死一名英軍中校。
10月2日上午,“里斯本丸”發(fā)生了嚴重的傾斜,所有人都意識到船馬上就要沉沒了。3個艙里的戰(zhàn)俘,都在利用最后的時間逃生,不少人沖上甲板,跳海逃生,卻遭遇日軍掃射。有人好不容易爬上日本船只,又被日軍踢回海里。最絕望的是三號艙戰(zhàn)俘,三號艙所在的船尾最先被魚雷擊中,漏水情況也最為嚴重,戰(zhàn)俘們拼命輪流泵水一整夜,已是筋疲力盡,在逃生的關鍵時刻,通往甲板的梯子突然斷裂。據幸存者回憶,他們中的很多人,是唱著一首思鄉(xiāng)的歌曲沉入海底的。
10月2日上午10點半左右,“里斯本丸”船頭向上噴出巨大的水花,沉入海底。
在英國戰(zhàn)俘拼死掙扎的時候,中國漁民駕著簡陋的漁船展開了一場生死救援
位于中國東海的青浜島,是東極島4個較大住人島嶼中的一個,小島向東十多海里,就是運輸繁忙的公海航線?!袄锼贡就琛背翛]時,18歲的林阿根在山上干活,他遠遠看到水花沖上半空,知道海上出大事了。于是他趕緊下山,和親戚搖著小舢板去救人。小島上的漁民們有一個樸素信條——有人落水必須施以援手。
舢板小,劃不快,有的漁民一邊劃,一邊還得往外舀水。一艘小船滿打滿算,也只能坐下8到10人。林阿根后來回憶說,英國士兵在生命危難關頭,仍然表現(xiàn)出紳士和謙讓,攀扶在船沿的士兵,只要看到救援的船上坐滿了,就主動將自己的手放開。
在日軍眼皮底下,東極青浜島和廟子湖島上的漁民,出動了46艘小船,來回65次,將384名英軍戰(zhàn)俘救助到島上。要安頓這么多人,給小島出了一道難題。東極島當時只有1000多居民,島上沒多少農田,島上居民住的是草房,常年半饑半飽。為了安頓384名衣不蔽體的英軍戰(zhàn)俘,島上居民們可謂是傾其所有。1948年,定??h東極鄉(xiāng)的調查報告上這樣描述:“兩島居民目睹英人不惟單衣淋漓、甚有赤體者多人慘狀,漁民自動分贈衣衫、滾水(開水)、飯食,并為之安宿?!?/p>
就在搭救和收留英軍戰(zhàn)俘的第二天,幾架日軍飛機就飛到沉船海域投彈轟炸。10月4日清晨,5艘日軍的軍艦從舟山本島駛來,迅速包圍了青浜島和廟子湖島。200多名日軍登島搜查英國戰(zhàn)俘,毆打中國漁民,勒令他們不得隱藏英國人。有381名英國戰(zhàn)俘,被日軍發(fā)現(xiàn)后押上軍艦。
在日軍的嚴密監(jiān)視下,仍有3名英國人被神奇地隱藏下來。他們是海軍中尉法倫斯、香港煙草公司的伊文斯和外交官詹姆斯頓。漁民把他們藏到地勢險峻隱蔽的“小灣洞”,躲過了日軍搜捕。盡管村民們盡心照顧,3人還是一天天地虛弱下去,開始生病。村民們聯(lián)系上一個半小時航程外的葫蘆島,定??h抗敵自衛(wèi)第四大隊副隊長繆凱運正在島上做客,他和隊長王繼能多方輾轉歷盡艱辛,將3名幸存者送到了重慶。3名英國幸存者在重慶期間,通過廣播公布了“里斯本丸”沉沒的真相,揭露了日軍虐待俘虜?shù)谋┬?。之后?人由國民政府轉交給英國駐華大使,回到英國。
1949年2月18日,港英當局曾在香港舉行感謝儀式,港督葛量洪出席。在感謝儀式上,還發(fā)放了獎金和作為獎品的一艘漁船,但是錢物最終并未交到東極漁民手中。
大半個世紀后的重逢
“里斯本丸”事件中幸存下來的一位英軍中校漢密爾頓,在回憶錄中高度評價了中國漁民援救的意義:“原來日本人的本意是讓戰(zhàn)俘全部淹死,這樣他們就能說船是美國人擊沉的,他們沒有機會實施救援。后來在海上看到中國人救了如此多的戰(zhàn)俘之后,明白他們的計劃不可能實現(xiàn),所以他們改變了策略?!蹦?81名英國戰(zhàn)俘與其他被日軍撈起的數(shù)百名戰(zhàn)俘一起,作為勞工被送往了日本神戶和大阪戰(zhàn)俘營。之后又有200多人死在戰(zhàn)俘營。在日本戰(zhàn)敗之后,幸存的英國戰(zhàn)俘才被解救回國。
勇救英國戰(zhàn)俘的故事,在東極島上口口相傳。當年,英國戰(zhàn)俘臨走前曾送給東極漁民一些物件,像漁民嚴全民家的兩塊內刻四圓環(huán)和英文句子的方磚、任福仁家的一把銀色西餐刀、張福青家的一把口琴,以及劉竹定家的刻有“JNW9.375”字樣的戒指。這些物件被漁民們代代珍藏,見證了中英兩國人民的情誼。
2005年8月18日,“里斯本丸”沉沒的63年后,查爾斯·佐敦攜妻子和兩個兒子,以及兩位遇難者家屬再次來到東極島。他們在“里斯本丸”沉沒海面拋下鮮花祭奠亡靈,與恩人緊緊擁抱。佐敦的到來,讓“里斯本丸”事件更廣泛地傳播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