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倩,宋 健
健美操運動富有青春、活力,動作設計優(yōu)美,節(jié)奏感十足。湖北省眾多高校體育課程均設立了健美操項目,目前已有20多所高校成立了健美操運動隊。大學生通過系統(tǒng)學習健美操項目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訓練,能夠提升學生審美水平,培養(yǎng)學生由內而外的自信心。大學生參加競技健美操比賽,通過適宜負荷的鍛煉,能夠提高各方面機能水平;團隊成員共同參與的訓練模式,可以培養(yǎng)大學生樂觀積極、團結互助的個性心理品質,建立大學生彼此欣賞、相互交流的渠道。
最新版競賽規(guī)則中對托舉動作的定義為:當一名或多名運動員被同伴托舉離地,同時準確地展示一個身體形態(tài)[1]。
通過對2017年湖北省大學生健美操錦標賽甲組(普通院校組)、乙組(體育院校組)、丙組(高水平運動隊組)混合雙人項目7支隊伍運動員成套動作的托舉動作的平均用時、完成高度、在成套動作中的分布、多樣性等情況進行對比和研究,客觀分析湖北省競技健美操混雙項目在托舉動作發(fā)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發(fā)現(xiàn)不足,提出相應的建議,為進一步提高湖北省競技健美操運動項目的競技水平給予參考意見[2]。
選取2017年湖北省大學生健美操錦標賽甲、乙、丙組混合雙人項目7支隊伍運動員成套動作的托舉動作作為研究對象。
2.2.1 文獻資料法
大量查找有關競技健美操的文獻資料,閱讀健美操項目的期刊和文章100余篇,利用江漢大學圖書館數(shù)據(jù)庫查閱有關混合雙人競技健美操托舉動作的內容,訪問湖北省大學生健美操錦標賽等健美操官方網(wǎng)站,了解健美操混雙項目賽事開展的近況,為論文的研究開拓思路、夯實基礎。
2.2.2 錄像分析法
觀看2017年湖北省大學生健美操錦標賽甲、乙、丙組混合雙人項目7支隊伍運動員成套動作的托舉動作,深入探索每一拍動作的細節(jié),反復察看,將各項記錄以表格的形式記錄下來。對調查對象托舉動作的平均用時、全套動作時長進行統(tǒng)計,取得需要研究的數(shù)據(jù)。
2.2.3 現(xiàn)場調研法
通過對2017年湖北省大學生健美操錦標賽甲、乙、丙組混合雙人項目7支隊伍運動員成套動作的托舉動作進行現(xiàn)場調研統(tǒng)計,了解湖北省健美操運動員在成套動作中的基本情況,錄制比賽視頻,收集比賽結果。
2.2.4 對比分析法
綜合比較分析2017年湖北省大學生健美操錦標賽甲、乙、丙組混合雙人項目7支隊伍運動員成套動作的托舉動作,為后續(xù)科學研究和項目發(fā)展提供理論依據(jù)。
從表1可以看出,無論是甲、乙或是丙組的運動員,他們對成套動作完成時間的把控比較好。另外,乙組武漢體育學院托舉用時6s,按照標準成套時長,可得托舉用時比例為6.7%,在該組別中,完成成套動作時間相同的情況下,其托舉動作平均用時最短[4]。
表1 甲、乙、丙組混合雙人項目前三名運動隊完成托舉動作所用時間一覽表
托舉高度是運動員身體素質能力高低最直觀的表現(xiàn)。從錄像中可以看出,除了甲組華中師范大學和乙組湖北科技大學,另外5支混雙運動員的托舉高度基本出現(xiàn)在肩部和頭部,而武體和華師兩次托舉高度驚人一致,高于頭部,不俗的實力展露無遺。
一般來說,教練員會根據(jù)不同運動員的現(xiàn)實可能、體力均衡、合理的需要等來安排托舉動作的時機,從而使成套動作的各銜接因素之間能夠過渡的更為完美[3]。乙組獲得前兩名的兩支隊伍均將第一次托舉動作放在成套動作的31-60s這一時間段,最后一次托舉動作放在61s之后,這體現(xiàn)了運動員極強的耐力,也是取得高分的有力保障。
3.4.1 成套創(chuàng)編的評分因素與托舉動作的相關性
表2 成套創(chuàng)編的評分因素與托舉動作的相關性
3.4.2 托舉動作肩軸變化次數(shù)對比
不同的健美操隊伍會向觀眾呈現(xiàn)多樣性的托舉動作,而托舉動作異彩紛呈的背后是不斷調整變化的尖子和底座的肩軸關系。從錄像中觀察到甲組和乙組混雙運動員的肩軸變化次數(shù)較少,除了乙組武體隊,其余隊伍均僅在垂直軸各圍繞1次,其托舉動作看上去較為單一。相較而言,丙組混雙運動員在托舉動作的設計、選擇和完成方面出類拔萃,被托者的身體位置時刻在變化,肩軸變化和被托舉者繞軸次數(shù)相對更加豐富和多樣。
3.4.3 托舉中尖子與底座的人員分配
在本次比賽中,所有參賽隊遵從規(guī)律,無一例外都采取“男舉女”分配方式。
3.4.4 托舉動作類型的統(tǒng)計
從上表可以看出乙組武體隊托舉類型豐富多變又獨特,向觀眾展示了健美操的力量與柔美雙重性特點。同組別另兩支隊伍托舉類型集中于靜力性托舉中的造型類和柔韌類,托舉動作設計較為簡單。而丙組隊員,無論從團隊配合以及難度系數(shù)都略勝一籌,團隊成員各自特點最大化呈現(xiàn),一展團隊風采。
表3 甲、乙、丙組混合雙人項目7支運動隊托舉動作的托舉類型統(tǒng)計
4.1.1 成套動作的托舉動作的平均用時
甲、乙、丙組混合雙人項目前三名運動員完成成套動作的時間集中在88s~90s之間,不同組別完成成套動作的托舉動作所用時間有明顯差異:乙組完成托舉動作用時最短者是武漢體育學院,丙組為華中師范大學。由此可得出:運動員完成托舉平均用時與最后所得名次不成正比關系,即并非托舉用時越長,得分越高。
4.1.2 成套動作中托舉動作的完成高度情況
甲、乙和丙組混合雙人項目7支運動員成套動作中托舉動作的完成高度集中在肩部和頭部,華中師范大學和武漢體育學院出現(xiàn)了兩次頭部以上的托舉動作,藝術得分較高。由此得出結論:混合雙人項目中,運動能力較高、身體素質較好的運動員完成成套動作中托舉動作的高度較高。
4.1.3 托舉動作在成套動作中的分布情況
甲組托舉動作出現(xiàn)的時間段出現(xiàn)在開頭和結尾,比較均勻,乙組在中、后段依次出現(xiàn),而丙組運動員的托舉動作集中在前、中段,乙組武漢體育學院和湖北師范學院在61s~90s這個時間段完成了兩套托舉動作。而丙組運動員將托舉動作安排在前、中段,仍有體力去完成剩余成套動作。由此得出結論:體育院校和高水平運動組運動員體能過人,實力不凡,耐力素質好。
4.1.4 托舉動作的多樣性情況
甲組和乙組混雙運動員的肩軸變化次數(shù)較少,手上發(fā)力感覺不夠迅速,動作反應慢。丙組運動員托舉動作流暢性好,身體姿勢柔美。三個不同組別中,都采取的是男運動員當?shù)鬃?,女運動員為尖子,其中普通院校組運動員力量素質相對較弱,完成托舉動作時失誤較多。乙組和丙組混合雙人運動員動作一致性較好,配合相對默契。
4.2.1 加強托舉方面身體素質訓練
競技運動最重要的支撐資本是身體素質的提高和技能水平的訓練,只有將基礎打牢才能在專業(yè)上有所建樹。我們應著力加強女運動員的力量素質、男運動員的柔韌素質訓練,提高技能水平,從而完成更加復雜的托舉動作。
4.2.2 加強男女運動員間的默契度
在訓練與比賽中,男運動員應控制重心高度,讓女運動員能更順利的完成托舉動作,混雙項目主要強調男、女運動員之間的配合。另外,教練員應加強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為運動員安排合理的訓練內容和訓練方法。
4.2.3 加強自主學習和創(chuàng)編能力
加強培養(yǎng)競技健美操運動員的藝術感知力、發(fā)散性思維能力和想象力,關注國內外健美操賽況,了解最新賽事動態(tài),學習優(yōu)秀運動員的動作完成思路,以便創(chuàng)編出更加優(yōu)美新穎的托舉動作,提高成套動作的觀賞性和藝術性。
4.2.4 提高成套動作中托舉動作的完成高度
在今后的發(fā)展戰(zhàn)略中,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應盡可能提高成套動作中托舉動作的完成高度,重點提高運動員的競技能力及高難度動作的分值及其完成率,選擇合適男女運動員性別差異的難度動作,從而提高成套動作的完成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