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 寧
解放戰(zhàn)爭時期,爭取和策動大批國民黨軍政人員起義,是黨領(lǐng)導這一時期革命斗爭的一個重要特點。平津戰(zhàn)役中,解放軍完成對北平的包圍后,為爭取和平解放,在國民黨軍欲戰(zhàn)無力、欲逃無路的情形下,仍然一再推遲進攻時間。在地下黨員實施一系列策反工作后,國民黨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最終選擇了和平道路,使北平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得以完好地保存下來,也使百萬北平人民免遭涂炭。
王甦,祖籍江蘇,原名吳純庸,王甦是參加革命時的化名。他出生在一個封建大家庭,祖父、外祖父和父親,都曾做過清朝的高官。十幾歲到哈爾濱叔父那里讀書,接受了從蘇聯(lián)傳來的進步思想。后因叔父去世,回到河北撫寧縣哥哥家。
抗戰(zhàn)后期,華北偽軍有兩大“教育”據(jù)點:一個是北平宣導訓練所,專門抽調(diào)現(xiàn)役偽軍短期受訓,以便在偽軍中設立宣導(政治)機構(gòu),開展宣導工作,地址在青龍橋的香山慈幼院第三院;另一個是清河軍官學校,專門培訓偽軍的中下級軍官,校址在城北的清河鎮(zhèn)。
1942年,王甦畢業(yè)于宣導訓練所,被留下?lián)蝹稳A北臨時政府治安軍(后改稱綏靖軍)宣導訓練所少校學監(jiān)。治安軍是華北敵占區(qū)偽軍的正規(guī)部隊。宣導訓練所是偽治安軍訓練現(xiàn)職軍官的軍事教育機構(gòu),訓練的內(nèi)容主要是政治宣傳、思想監(jiān)督以及如何搜集政治軍事情報等。目的是鞏固偽軍內(nèi)部團結(jié),加強其戰(zhàn)斗力。學監(jiān)是主管學員訓練的軍官,在宣導訓練所是個重要的職位。在訓導所工作的地下黨員還有薛成業(yè)、魏焉、孟憲恭。
1944年,薛成業(yè)被日本憲兵隊抓捕,后被營救出來。因怕日本人繼續(xù)偵查,1944年6月經(jīng)組織批準后,王甦到晉察冀中央分局城市工作委員會。就在這一年,他參加了城工部組織的學習班。參加這個學習班的,都是準備派往城市開展地下工作的同志。1945年春,華北局城工部負責人劉仁決定派王甦進北平開展工作。劉仁對王甦回北平開展工作作了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一是因為王甦的哥哥吳靜倫時任偽河北省銀行石家莊分行經(jīng)理。家住在北平龍頭井27號,獨門獨院環(huán)境很好。讓王甦住進哥哥家,便于地下黨員相互聯(lián)絡,開展活動。二是王甦曾是學監(jiān),許多偽軍官在宣導訓練所受過訓,和他們有師生之誼。這正是開展地下工作難得的有利條件。三是因為王甦離開宣導訓練所到解放區(qū)之前,怕家庭受牽累,報了死亡,知道的人不多。
王甦有一段回憶:“當時搞地下工作很危險。1944年上半年,薛成業(yè)被日本憲兵抓走了,我也被迫撤到了根據(jù)地。撤退之前,為了迷惑敵人,搞了個金蟬脫殼之計。老家發(fā)了封‘母親病重’的電報,我告假回鄉(xiāng)。到根據(jù)地后,再由老家拍了份說我回家后‘因病暴亡’的電報。宣導所信以為真,還給我家發(fā)了撫恤金,家里也因此給我立了個假墳頭?!?/p>
因為舊的“吳純庸”已經(jīng)死了,再回北平必須改名換姓。他用了母親的姓,以“甦”字表示更生。
1947年,劉仁交給王甦的任務是通過自己的身份,在國民黨軍警上層中建立工作關(guān)系,并安排北平學委系統(tǒng)地下黨員崔月犁、張文松與王甦單線聯(lián)系。王甦、孟憲恭、楊群三個人編為一組。王甦是組長。
通過關(guān)系,王甦弄到一張榮軍(負過傷的軍人)中校證明和一套國民黨軍官制服。這樣,一位共產(chǎn)黨的“中?!本烷_始大搖大擺地出入國民黨的豪門庭院中,敘舊交友,進行秘密策反工作。
趙龍韜是東北講武堂第6期畢業(yè)的,后在國民黨陸軍大學第11期學炮兵。曾任張學良領(lǐng)導的抗日先鋒隊參謀長,參加過西安事變。1947年,趙龍韜任傅作義部北平聯(lián)勤第五補給區(qū)副司令。這個補給區(qū)專管華北“剿總”的后勤供應工作。王甦通過趙龍韜的兩個兒子趙明仁、趙明勇(民聯(lián)成員)與他接觸。王甦發(fā)現(xiàn)趙龍韜對中共很了解,很欽佩,非常富于正義感,有強烈的愛國思想。趙對國民黨不滿,為官清廉,家庭十分樸素。初次見面后,趙龍韜對王甦也頗有好感,王甦化名錢姓與趙龍韜聯(lián)系。趙說:“錢先生十分健談,縱橫捭闔,很有風度氣質(zhì),令我非常佩服。這下我放心了。”
與趙會面后,王甦以家庭教師的身份出入趙家。情況緊張時,王甦就住在趙家,與趙明勇住在一個房間。趙龍韜將掌握的軍事情報,由王甦源源不斷地通過地下組織轉(zhuǎn)送到我軍。傳送情報的任務由趙明勇?lián)?。另一地下黨員高啟在絨線胡同口擺了一個煙攤,讓趙明勇按照王甦說的特征和暗語與“賣煙人”取得聯(lián)系,然后以買香煙為掩護把情報卷在鈔票內(nèi)遞出去。后又讓高啟以趙龍韜副官的身份住進趙家。除了與崔月犁每周見一次面把重要情報交給他,其余的全由高啟、崔月犁指定的魏寶賢每隔一日交接一次情報。1947年底到1948年底一年時間里,趙龍韜除提供國民黨軍部署調(diào)動等情報外,還提供幾份重要情報。
其一是送出了傅作義偷襲西柏坡的情報。1948年10月,蔣介石與國民黨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密謀偷襲石家莊(舊稱石門)、中共中央駐地西柏坡,企圖達到“圍魏救趙”的效果,以此挽回東北戰(zhàn)場敗局。10月23日,華北“剿總”開會下達偷襲石家莊的作戰(zhàn)任務和部隊編制的命令。
偷襲行動極為秘密,對內(nèi)代號“穿心戰(zhàn)術(shù)”,偷襲部隊對外佯稱“援晉兵團”,任命國民黨第94軍軍長鄭挺鋒為總指揮,騎4師師長劉春芳、新2軍暫32師師長劉化南為副總指揮,兵分三路秘密向南開進。為了保證偷襲計劃的突然性,傅作義對這次計劃實行了嚴格的保密措施,要求所有作戰(zhàn)命令、部隊調(diào)動等都用密碼傳遞,具體工作由傅作義的親信參謀處長親手辦理。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次偷襲行動兵力達10萬人,并配屬爆破隊及汽車500輛,攜帶100噸炸藥。早在這次軍事會議之前,傅作義就命令聯(lián)勤方面裝好幾車皮炸藥待命。炸藥數(shù)量如此之大,趙龍韜知道部隊要有大行動。他立刻將這一情況轉(zhuǎn)告王甦,緊急報告中共華北局城工部。
“穿心戰(zhàn)術(shù)”抓住了當時石家莊地區(qū)解放軍兵力部署空虛的軟肋,從局部戰(zhàn)場來說,的確是有力一擊。從目前掌握的史料看,中共中央至少從四條地下情報渠道獲悉了這一消息,趙龍韜就是其中的一條。形勢十萬火急。為粉碎敵人的偷襲陰謀,毛澤東一方面指示中央機關(guān)做好撤離的準備,組織軍民積極備戰(zhàn);一方面采取揭露陰謀、虛張聲勢的戰(zhàn)法,大擺“空城計”,迫使華北“剿總”的偷襲行動半途而廢。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劉仁在王甦的陪同下,特意到趙龍韜家中探望。對趙龍韜提供這一情報表示感謝。
其二是提供了重要圖紙。1948年底解放軍包圍北平后,敵人加強對軍事倉庫和兵站的兵力部署和警戒,并將所有倉庫和兵站的兵力部署和明崗暗哨的具體位置繪制成幾百張詳圖。圖中標有兵站點、軍用器械存放點、哨崗方位、碉堡設置等。這對北平地下黨了解城內(nèi)軍事狀況非常有用。
趙龍韜把這些絕密圖紙全部拿回家后,高啟用美濃紙一張一張拓下來。幾天后,趙龍韜又把傅作義守軍軍糧存放的地點、數(shù)量表冊拿回來讓高啟抄錄。這些情報,通過秘密交通線,也送到了解放軍平津戰(zhàn)役前線司令部,對爭取傅作義部隊起義起了很大作用。當時,國民黨青年軍的一個很有戰(zhàn)斗力的師駐扎在北平西郊。王甦找到該師師長,爭取他率部起義。起初,這位師長還想討價還價:本師人馬眾多,槍炮精良,糧秣充盈,工事堅固,加上將士用命,守個一兩年絕不成問題。王甦聽完后,不緊不慢地把從趙龍韜那里得到的軍糧儲備情況略微講了講,勸說道:你別吹了。沒有糧食你們怎么用命?你們堅持不了幾天。師長一聽啞口無言。于是,順利地達成了起義的協(xié)議。
葉劍英對于趙龍韜的貢獻作過很高的評價。1949年,葉劍英在六國飯店對新華社記者講過如下一段話:“取信于民易,取信于敵難。南有基灃,北有龍韜?!碑斎唬@與王甦對趙龍韜策反工作的細節(jié)協(xié)調(diào),掌控全局密不可分。
解放軍進入北平
曾延毅,保定軍官學校第5期炮兵科畢業(yè),與傅作義是同學,也是拜把兄弟。1929年至1930年前后,傅作義任天津市警備司令期間,曾延毅任警察局長。1936年百靈廟戰(zhàn)役后,傅作義是第35軍軍長,曾延毅是副軍長。1938年曾延毅退職后在上海和天津治傷、養(yǎng)病。
因曾延毅和傅作義既有同學之誼又有多年合作共事的交情,1948年春,劉仁讓王甦與天津南開大學哲學系學生、地下黨員曾常寧聯(lián)系,通過曾常寧做他父親曾延毅的工作。曾常寧從中疏導,王甦很快與曾延毅見面。王甦幾乎每隔兩周左右就和曾延毅見一面。從1948年3月到9月,王甦和曾延毅保持聯(lián)系達半年之久。王甦勸說曾延毅向傅作義要兵請戰(zhàn),瓦解敵軍,伺機起義。傅作義因有防備之心,給了曾延毅一個華北“剿總”副司令的空頭銜,不給實權(quán)。
盡管沒有達到預期計劃,曾延毅向王甦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住在天津的劉后同是曾延毅和傅作義在保定軍校的老師。他們之間關(guān)系密切,劉后同知兵法,傅作義部打涿州時,就是劉后同主持制訂的作戰(zhàn)計劃,傅作義對劉后同很尊重。曾延毅向王甦表示,盡管他不去直接去做傅作義的工作,但他可以做劉后同的工作,通過劉后同再去做傅作義的工作。后來,曾延毅與劉后同的交往頻繁起來。崔月犁在傅作義動搖于是戰(zhàn)是和之間時,直接會見了劉后同,當面談了傅作義部起義的問題,動員劉后同進一步做傅作義的工作。劉后同在勸說傅作義部起義上做了不少工作,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劉后同曾寫日記《北京古城和平紀略》,詳細記述了這一過程。
徐宗堯,國民黨國防部保密局北平站新站長。天津人,曾參加奉軍,先當文書,后為少校軍需官。1941年,徐宗堯策反因負傷投降日軍的白鳳翔成功,受到了國民黨軍統(tǒng)局(抗戰(zhàn)勝利后改名為保密局)的賞識,并被吸收為軍統(tǒng)特務。加入軍統(tǒng)后,徐宗堯先后擔任過冀、熱、遼等地的情報組長??箲?zhàn)勝利后,任保定警察局長。他對蔣介石發(fā)動的內(nèi)戰(zhàn),持保留態(tài)度。
劉仁認為,根據(jù)徐宗堯的實際情況,爭取他站到人民方面來,是有可能的。要是能爭取徐宗堯和平起義,那對穩(wěn)定北平秩序、最大限度地減少北平的損失和破壞,將是一個最有利的條件。劉仁指示王甦,盡快完成對徐宗堯的策反工作。
王甦化名王博生來見徐宗堯。他開門見山說:“徐先生的情況,我們都知道,今天我是代表共產(chǎn)黨來與徐先生晤談的。國內(nèi)局勢徐先生都看到了。東北之后,淮海戰(zhàn)役也將很快結(jié)束。蔣介石政權(quán)是毫無希望的了?,F(xiàn)在平津已被我軍完全包圍,我軍隨時都可以對平津發(fā)起攻擊,華北問題的解決和全國的解放,都已經(jīng)是指日可待的事。我們希望,徐先生既已看清形勢,就應早下決心,當機立斷,棄暗投明,為我黨工作,為順利解放北平立功。我們黨的政策相信徐先生已有耳聞,對起義有功人員既往不咎。請徐先生放心,共產(chǎn)黨說話是算話的。徐先生起義有功,人民也不會忘記你?!毙熳趫虮硎鞠嘈殴伯a(chǎn)黨的政策,愿聽憑吩咐。
王甦對徐宗堯的義舉表示由衷的歡迎和敬意。他告訴徐宗堯:現(xiàn)在暫時不要脫離保密局,要積極工作,以便贏得信任,千萬不可暴露身份。徐宗堯問王甦,毛人鳳讓他接任北平站站長的職務,并叫他布置潛伏組,他該怎么做才比較妥當。王甦明確告訴他,徐先生接手北平站對我們有利,不但要接,還要盡快把站長的職位接過來,而且還要盡最大努力留在北平站站長的職務上,以求控制北平的整個保密局組織。
徐宗堯向王甦詳細介紹了毛人鳳準備在北平布置的五個潛伏組,鄭介民對中央軍的安排,對地下黨的搜捕,對傅作義和各界進步人士的監(jiān)視、跟蹤,以及保密局在北平存放槍支彈藥和電訊器材的地點等。王甦一一記在心里,及時向黨組織匯報,并交辦徐宗堯做好兩項工作:保護檔案和保護在押政治犯。
保密局組織有秘密和公開之分。除秘密的北平站外,在“剿總”、警備司令部、警察局都有保密局的公開組織。內(nèi)部規(guī)定:秘密組織指揮公開組織。也就是說,北平保密局組織是由北平站指揮的。徐宗堯的問題解決了,對順利解放北平增加了有利條件。
北平和平解放后,公安部門比較順利地進行了對保密局系統(tǒng)的反特斗爭,徐宗堯功不可沒,也體現(xiàn)了王甦策反工作的及時、有效。
國民黨在北平有個鐵甲車總隊,下分三個大隊(一、二、四大隊),擔任前門、永定門、廣安門、西直門一帶鐵路沿線的守衛(wèi)。傅作義給他們的任務是:第一,如果共產(chǎn)黨圍城了,你們在外邊用鐵甲車火力殲滅共軍,讓他們圍城失??;第二,如果攻擊的話,向豐臺、昌平沿線掩護步兵,襲擊共軍。一大隊大隊長于維哲是東北講武堂第8期畢業(yè)生,原東北軍軍官。1935年在直羅鎮(zhèn)戰(zhàn)役中成了紅軍俘虜,1936年被送到瓦窯堡紅軍辦的“白軍軍官訓練班”學習。學習后,他認識到只有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的軍隊才有前途,積極要求參加共產(chǎn)黨。秘密入黨后,被派回東北軍開展工作。后因多次調(diào)動與地下黨失去聯(lián)系,直到北平和平解放前夕才與解放軍聯(lián)系上。王甦與于維哲商量,鐵甲兵作為內(nèi)應部隊,一旦解放軍攻城,發(fā)出信號,鐵甲車隊一大隊就從前門車站攻向永定門突破口,內(nèi)外夾擊,里應外合迎接解放軍進城。他這個大隊火力強,還可以封鎖臨時建成的東單機場,防止達官貴人逃跑。于維哲還告訴王甦,他做了二、四大隊各一個中隊的工作,他們也做好了起義的準備。只要城外解放軍發(fā)出聯(lián)絡信號,鐵甲車就會出其不意地攻向不投降的敵人。
北平和平解放,這些方案雖然沒有用上,卻記錄著地下黨策反工作中歷經(jīng)的過程。
北平解放前,王甦通過北大地下黨員孟憲恭(化名李子林)與蔣乃文取得聯(lián)系,并決定做蔣乃文的策反工作,而且給蔣乃文寫了一封試探信。在宣導訓練所時,蔣乃文是王甦的勤務兵,曾當過偽軍官,日軍投降后被國民黨授為中校營長。由于王甦和蔣乃文的特殊關(guān)系,加之蔣乃文對國民黨的處境頗有感觸,早就萌生起義念頭。蔣乃文接到王甦的信后,十分興奮,欣然給王甦回信,請孟憲恭交給王甦。為避免出現(xiàn)意外情況,蔣乃文在信封上寫的是李子林收。信的內(nèi)容只是一些家常話及別后之情,即使落到敵人手中,僅是普通信而已。蔣乃文請孟憲恭口頭捎信,約定到門頭溝三家店見面再商其他事宜。根據(jù)約定時間去三家店見面時,由于王甦被敵人跟蹤,未能與蔣乃文見面。后來,王甦就把此信藏在哥哥家房頂上。1990年6月,哥哥家的老房子年久翻修,在修房中此信從房頂?shù)袈湎聛?,失而復得?/p>
1997年4月,平津戰(zhàn)役紀念館文物征集人員到王甦家中征集有關(guān)平津戰(zhàn)役的歷史文物。王甦從小木盒子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個小紅包,打開層層疊疊的小紅布,對工作人員說:“把這封有些殘破的信,現(xiàn)交給你們,把它放在應該放到的地方,讓后來人了解那段歷史。新中國是來之不易的,我們永遠不能忘記。”
國民黨軍官蔣乃文給王甦的信
王甦曾經(jīng)說過:“由于要同國民黨軍界上層聯(lián)系,我住有洋房,穿有西裝,行有汽車,但絲毫也沒有產(chǎn)生貪圖安逸享樂的念頭。那些都是身外之物,都是掩護地下斗爭的需要。雖然我有特殊的社會關(guān)系幫助和掩護,但心里很清楚,一旦暴露定要殺頭。我聯(lián)系過的兩位地下黨工作者,被敵人發(fā)現(xiàn)抓住后,寧死不屈,結(jié)果一位被繩子勒死,一位被活埋了。想起這些烈士,我心里就難以平靜,他們用死換來了我們的生,我們怎敢有絲毫懈怠和偷生呢?只有竭盡全力為革命工作?!?/p>
王甦在彌留之際立下遺囑:“不舉行告別儀式,不進行任何追悼活動,不設靈堂,遺體火化后不留骨灰,埋于松樹下,并告訴家人不發(fā)表生平事跡。”
2000年7月22日,王甦因胃出血醫(yī)治無效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