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妮
前段時間,俞洪敏有關女性擇偶拜金引起社會道德滑坡的言論在網(wǎng)絡上引起滔天唾沫星子的時候,我很謹慎地發(fā)了一條朋友圈:俞洪敏越描越黑,一個社會墮落還是向好,是多種因素造成的,道德水平、制度設置、時代精神、主流意識、社會共識……都是重要因素,女人的擇偶標準,是一個時代價值排序的具體體現(xiàn),本身就是結果,而不是社會墮落的原因,俞洪敏的錯誤首先是邏輯錯誤。我只說俞洪敏的邏輯錯誤,因為在我看來,他的觀念錯誤是明顯到不值得討論的問題。有意思的是,在朋友圈后面留言的,清一色都是女性朋友,而且義憤者眾。男性朋友對此保持了高度一致的沉默。朋友圈跟微博不一樣,朋友圈里都是熟人,大家在朋友圈里發(fā)言比較慎重,對于不贊同或者不好表態(tài)的事情,一般不會說出來,而是采取沉默或者回避的方式。沉默其實是一種不表態(tài)的態(tài)度。
這是個很有象征意義的事件,在梳理這個事件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了隱藏在生活中的價值分裂。我朋友圈里多數(shù)人從事寫作、媒體、出版等行業(yè),不乏這些行業(yè)的精英人士,應該算得上是這個社會的智識階層,平時在關涉其他問題的時候,價值分裂并不嚴重,比如制度,比如對重要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評判,比如對當下社會問題的評判……在許多重大的問題上,都差不多能夠形成共識。用時髦的話來表達,大家在很多重大的問題上都能同頻。但在關涉女性意識方面,卻撕裂嚴重,完全不在同一個頻道。
我非常疑惑,為什么在女性意識上形成共識這么難?
在俞洪敏引發(fā)網(wǎng)絡口水大戰(zhàn)之前,還有一場來勢洶洶的 “ME TOO”運動,這場由美國蔓延到法國再蔓延到中國的運動,由高校女生羅茜茜實名指正北航教授陳小武發(fā)端,兩位知名女作家以實名指證的行動參與其中,把運動推向了高潮,但隨即引來某些著名公知的貶抑和怒懟,公知的貶抑和怒懟引來大量贊同的聲音,本來是爭取女性權益的“ME ?TOO”,變成了對被騷擾侵害女性的大批判,大量的臟水潑向了這些勇敢發(fā)聲的女人,而被實名指證的那些男人,獲得了廣泛的同情?!癕E ?TOO”運動后來草草收場,參與其中的女性,除了留下驚鴻一瞥的勇氣,并沒有像在美國“ME TOO”運動中,向媒體實名指控好萊塢大佬韋恩斯坦的艾什莉·賈德那樣,因站出來的勇氣收獲了尊重和感謝。這場虎頭蛇尾的“ME TOO”運動,比俞洪敏事件更有說服力,它把我的疑惑變成了結論:因為女性意識形成共識的難度太大,迄今為止,女性意識還遠遠沒有成為社會共識。
成為社會共識意味著,在這個有共識的領域,已經有了某個價值尺度,某種判斷標準。而在一個沒有共識的領域,價值尺度的混亂毋庸置疑?!墩鐙謧鳌返暮荻九允艿脚说淖放?,追捧甄嬛的女人,在生活中基本都是張雨綺的粉絲,當張雨綺持刀砍傷丈夫的新聞上了熱搜的那天,女人們像過狂歡節(jié)一樣興奮,一片“厲害了我的姐,要錢有錢要貌有貌想踢誰就踢誰看誰不順眼滾蛋”的呼聲。這一派女人追求的女性解放,不是平等,不是和解,不是包容,而是把男人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腳的宣泄和解恨,是對男女地位互換的自慰式想象。與此同時,《娘道》套上一件傳統(tǒng)女性的馬甲,鼓吹無自我無底線無尊嚴的女性價值觀,收視率卻一路飆升。最讓人摸不著頭腦的還是時尚劇《我的前半生》,用許多時尚元素,包裝了一個虛假的女性自強的勵志故事,一個問題纏身能力缺失的女人,僅僅依靠一個男人的愛情,就實現(xiàn)了人生逆轉。子君虛弱無力自艾自憐的形象,卻莫名其妙打動了無數(shù)女人的芳心。《我的前半生》熱播那段時間,地鐵里都能聽到女人在感嘆:我怎么沒有遇到賀函那樣的男人?罵過《娘道》里對女人的矮化,轉過身卻對《我的前半生》里同樣被矮化的女人充滿艷羨……這三個例子有足夠的代表性和說服力,可以用來佐證當下生活中女性價值觀的混亂和女性意識的倒退。
在女性意識覺醒和發(fā)展已經走過百年歷程之后,這樣的混亂和倒退,很叫人不安。
新文化運動以來,我國女性意識的覺醒和變遷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新文化運動在反傳統(tǒng)反儒教反文言的旗幟下,聚集了那個時代的精英,反傳統(tǒng)和追求科學民主,成為一個時代的共識。民國女性搭乘這趟反傳統(tǒng)的順風車,走上了女性意識覺醒的道路。在追求民主與科學的社會共識下,一些西方女權主義和女性主義的理論著作被翻譯介紹進來,成為民國女性共享的精神資源。民國女性的女性意識,不僅體現(xiàn)在那個時代的文學作品當中,還體現(xiàn)在那個時代女性的日常行為當中,甚至可以說,民國女性在日常生活中表現(xiàn)出來的女性意識,比文學作品中的女性意識更加鮮活和豐滿?!秱拧防锏淖泳菦]有出路的女性,生活中的蕭紅、丁玲、林徽因、王映霞們卻能以一種完全不同于傳統(tǒng)女性的形象立足。1949年以后,在“婦女能頂半邊天”的政治意識形態(tài)影響下,女性意識和女性解放走上了一條看似非常光明的道路,似乎已經實現(xiàn)了真正的男女平等,實際上那個時代的男女平等是以抹殺女性性別特征和犧牲女性權益為代價的,就像芭蕾舞演員必須跟鐵人三項運動員具有同樣的能力來證明你是個合格的運動員。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政治領域的思想解放,大量西方哲學著作被翻譯出版,其中包括了女性主義的理論著作,文學界以先鋒文學的勃興回應這個時代思潮的變遷。林白、陳染們以先鋒文學的姿態(tài)在女性身體和欲望領域開疆拓土,在經歷了多年女性特征和性別意識被消解之后,林白陳染們的女性身體和女性欲望抒寫,對女性意識的再覺醒起到了不能忽視的積極作用,藉由對女性身體和欲望的書寫,達成了部分有關女性身體和欲望的共識:身體和欲望,關乎女性的權益和尊嚴,女性的身體和欲望,是女性意識不容置疑的組成部分。但是,借助女性身體寫作啟蒙女性意識的道路,到了衛(wèi)慧和棉棉們那里,已經落入只有泛濫欲望,沒有女性尊嚴的窮途末路,再也難以為繼了。進入新世紀之后,物質化進程以高鐵的速度推進,生活形態(tài)的改變前所未有,鄉(xiāng)村女性進入城市失去了土地和血緣的支撐,成為無所依憑的群體,城市中產階層的崛起,出現(xiàn)了一批受過良好教育的全職主婦,獨生子女時代的女性長大之后,成為接受婚姻模式相對困難的群體……相比物質領域和生活領域的巨變,我們的思想領域卻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tài),商業(yè)邏輯、金錢邏輯和意識形態(tài)互相作用互相抵消,價值觀空前混亂。
我國女性意識的崛起和發(fā)展,雖然已經有了百年的歷史,卻沒有產生一部女性主義的理論著作,在女性意識發(fā)展的各個階段,女性主義理論都是缺失的。我們國家的女性解放,從來沒有獲得過獨立的理論支持。女性意識崛起和發(fā)展比較有成果的民國時期和上世紀八十年代,都是剛好可以把女性解放裝進當時一個大的社會共識當中,從而獲得了某種支持。比如民國時期的反傳統(tǒng),比如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這個模式,跟西方女性意識的發(fā)展和女性解放的道路完全不同。在西方女性意識覺醒和發(fā)展的過程中,差不多每一個階段都會產生具備哲學高度的女性主義理論著作:《女權辯護》《婦女的屈從地位》、《婦女與社會主義》、《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論婦女》《新婦女論》《母與子》《一間自己的屋子》《第二性》《女性麻煩》……這些女性主義理論著作,既是女性主義發(fā)展和女性意識覺醒的思想資源,又是女性解放的綱領性文件,對女性意識的覺醒和女性解放的各種運動,都起到過至關重要的作用。女性主義理論的傳播和女性主義運動如火如荼開展的過程,非常有助于推動女性意識成為社會的共識。女性主義運動取得的成果,包括女性的選舉權、墮胎權等等,實際上是女性意識成為社會共識的結果。
我認真梳理過當代小說里的女性形象,我發(fā)現(xiàn),即使在當代很多已經被經典化的小說里,要找出幾個具有女性意識的女性形象,也不是太容易。我們文學作品里的女性形象,尤其是男作家筆下的女性形象,差不多都是缺少主體意識和人格尊嚴的,閱讀的時候甚至會產生強烈的性別歧視感。
因為天然的性別原因,從寫作以來,我一直在寫女性的處境,我同時發(fā)現(xiàn)了書寫女性處境的困難,尤其在處理當下現(xiàn)實題材的時候,除了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讀到的那些西方女性主義理論著作,我沒有其他的思想資源,而那些西方女性主義理論著作,要支持我處理當下中國的女性問題,總有一點隔靴搔癢的感覺。當下生活的復雜性,已經遠遠超過了誕生女性主義理論的那些西方國家。而在有關女性意識的問題上,沒有任何社會共識可以提供給我一個價值刻度。臃腫龐雜的生活,如果不能被思想照亮,不能被強有力的精神穿透,終究是一地雞毛。從我的困難出發(fā),我對當代小說里出現(xiàn)那么多令人不堪的女性形象,倒是有了能夠解釋的可能。相對于單薄的女性主義發(fā)展歷史,相對于遠遠沒有形成社會共識的女性意識,幾千年男尊女卑的傳統(tǒng),是多么強大的唾手可得的資源啊。
當我們缺少理論依憑,沒有精神資源,沒有可靠的價值尺度,沒有社會共識的支持,我們怎么能夠在一堆斑斕狗血的生活里,塑造出令人信服的女性形象?保住我們已經在女性意識發(fā)展方面取得的可貴成就?
也許,這就是作為一個女性寫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義,用我們的每一點努力,去推進女性意識成為社會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