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eh Andrea
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中國與全世界的交往和交流變得日益頻繁,需要大量的外語人才。為此,英語的重要性在中國得到廣泛認可。一方面,政府鼓勵掌握英語以更好地實現(xiàn)國際化;另一方面,英語對于旅行、國際商務以及不斷發(fā)展的技術和科學知識非常重要。
21世紀,全球的中國熱潮激發(fā)了匈牙利的中國學習和教學浪潮。進入新世紀,兩國關系變得更加密切。隨著中國經濟的日益發(fā)展,中國和匈牙利人的交往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多的匈牙利人開始意識到中國的重要性以及中匈友好關系的重要性。
各國之間的交流理念也波及至各國的學前教育。了解另一種文化將有助于向世界邁進,走向全球化。如果沒有第二語言教育,各國將剝奪本國的未來現(xiàn)代化。
如今,在中國,幼兒園的英語教學采取了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教育理念和實踐策略,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匈牙利幼兒園也開始嘗試中文教學。中國和匈牙利已經形成了各自獨特的學前教育體系。研究兩國幼兒學習外語,旨在相互學習和借鑒,促進幼兒外語教學質量的提高。
西方的教育哲學包括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的學校。它源于雅典、羅馬、猶太教和基督教。作為匈牙利的西方人,自古希臘以來,亞里士多德、柏拉圖和蘇格拉底等西方哲學家都鼓勵理性思考。不同的是,東方人通常直接從他們的宗教教義中獲得知識,如伊斯蘭教、佛教、儒教、印度教和道教等。
在西方或在這種情況下,匈牙利教育系統(tǒng)的學生在課堂上看起來更活躍,因為教學和學習過程不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因此可能有更多的機會進行自我解釋。教師鼓勵學生積極提供和分享想法。例如,甚至非常年幼的幼兒園學生也非常鼓勵在參加小組討論或執(zhí)行特定任務時思考和表達他們的意見,然后要求學生將他們介紹給全班同學。這使他們不僅可以參與課堂教學,還可以幫助他們積極參與課堂以外的學習過程。
在匈牙利開始學習中文的年幼學生更經常地問“為什么”這個問題。他們有自由和權利來管理自己的學習過程。特別是在這個年幼時期,在匈牙利的幼兒園,學生們得到了指點。雖然孩子們也被要求記住課堂內容,但他們沒有像在中國幼兒園一樣接受檢查。老師對于他們的要求是:讓他們對中國語言和文化產生第一印象,讓他們有興趣學習。學習漢語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了解不同的文化,參與新事物,有興趣學習第二語言。
教師有責任幫助和指導學生的學習過程,而不是教他們做什么。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有機會掌握自己的學習過程。此外,幼兒園支持并鼓勵學生自我管理和控制他們的學習過程。
其次,匈牙利文化相信贊美兒童并激勵他們努力工作,因為它有助于建立積極的自我概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一旦擁有積極的自我概念,學生將積極思考自己和世界。一旦他們相信他們能夠做到,他們就會努力實現(xiàn)他們的目標。學生可以隨時用漢語制作任何東西或識別漢字,老師肯定會贊美他們。由于自我實現(xiàn)的預言,這樣的學生將有很高的成功機會。但是教師應該注意不能過度贊美,因為這也可能導致過度自信和傲慢。結果,他們可能變得懶惰,認為他們是完美的,不再需要努力工作。
再者,在匈牙利的幼兒園,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關系很好。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信任關系是非常令人鼓舞的。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越密切,參與者對學習項目的承諾就越強。可是,當筆者在中國當外籍教師時,被告知“老師和學生們的關系太親密了”,這是不合適的。
首先,西方文化認為記憶并沒有增強學習中非常重要的東西,知識就是個體學習者的自我實現(xiàn)價值。教學和學習被視為發(fā)現(xiàn)真相,發(fā)現(xiàn)我們周圍世界的過程。如果中國學生不得不面對與老師的對抗,或者感受到與他們的沖動,他們可能會感到不舒服,但是在這種情況中他們應該永遠不會感到不舒服。
中國學習者更傾向于反思而不是沖動,也就是說,他們更喜歡緩慢、準確、系統(tǒng)的方法,并且不太習慣于猜測或預測,這在匈牙利幼兒園很常見。面對非常年幼的學習者,中國學生或家長可能會感到需要快速和持續(xù)的修正以及對模糊性和不確定性的低度容忍,同時匈牙利學習者及其父母對不確定性的容忍度更高,特別是因為中國似乎是西方文明視角的神秘之處。
此外,匈牙利教育的一個主要優(yōu)勢是良好的師生關系。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果,提高學習質量。因此,教師可能會嘗試營造一種更友好的氛圍,將學生視為平等的工作伙伴,表達他們的愛與關懷,這將使學生熱愛他們。
當前西方教育中的流行觀念是,學生必須在學習中找到滿足感,學習他們喜歡的內容以及他們喜歡的方式,以便找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然而,東方教育旨在提高人們對自己和整個社會的生產力。孩子們非常勤奮,以免輸給同齡人。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父母可以運用從西方借來的心態(tài),讓孩子們在學習期間學會享受,并享受更多樂趣。
據(jù)筆者觀察,中國社會期望幼兒勤奮、被動、服從和尊敬教師。尊重、恭敬,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品質,但對于幼兒園的孩子來說,可能會使其感到不舒服。
此外,在中國,課堂教學似乎有更多的競爭和絕望。學校不僅為幼兒做好了有用的生活準備,而且還試圖以比匈牙利更嚴格的方式對他們進行測試和分類。最后,老師和家長選擇最適合生活的學校、方法和規(guī)范。據(jù)筆者觀察,他們似乎從幼兒園開始就接受這種分類和嚴格的教育規(guī)范。這些孩子很年幼,但他們的競爭意識很高,他們“活著”,他們想贏。這些競爭性游戲可以鼓勵他們。
再者,在競爭性游戲中或在測試期間,當中國學生需要嘗試多種解決方案以找到答案時,錯誤的出現(xiàn)并不是他們學習過程的一部分,就像在匈牙利等西方國家一樣。
據(jù)筆者觀察,中國教育重視記憶和邏輯。這種結構化教育體系存在一定的弊端,因為許多中國學生只是努力記住答案,這使得他們幾乎沒有創(chuàng)新空間,同時中國學生即使年齡很小,也非常重視他們的教育。在一個社會中,良好的教育是成功生活的關鍵。
在最好的競爭中,許多中國家長和學生得出的結論是,他們需要學習英語,這一點非常重要。中國學生勤奮、聰明,并決心快速學習語言,特別是在幼兒園。
一般來說,中國學生表現(xiàn)得更好,他們在課堂上很冷靜、勤奮和順從。事實上,中國人的本性就是這樣。此外,中國學生和他們的父母非常重視他們的教育,因為它融入了一個良好的教育是成功生活的關鍵的社會。雖然匈牙利人也在一定程度上分享這種心態(tài),但在中國,學生的時間只用于學校和學習。他們的父母對英語學習非常嚴格,因為他們認為獲得第二語言非常重要,所以即使是對年幼學生,要求也很高。對于西方人,匈牙利兒童、學生、家長和老師來說,這可能是一個啟示。
此外,在中國的幼兒園或學校,教師更受尊重。就中國父母而言,他們更有信心,作為父母,他們知道什么對他們的孩子最好,所以他們毫不猶豫地帶頭,享受作為父母的喜好,為他們提供最好的,并要求他們做得最好。
允許西方學生挑戰(zhàn)教師,但在中國,教師不會允許他們從不當行為或有時粗暴爆發(fā)的角度進行挑戰(zhàn)。教師允許學生挑戰(zhàn)概念、想法和觀點。這是西方鼓勵的批判性思維過程的一部分。目標是教會學生創(chuàng)新,而不是粗魯和無紀律。
根據(jù)筆者的經驗,中國幼兒園英語教學的最大優(yōu)勢首先是競爭力。這在中國比在匈牙利更重要,可能是因為更多的人在任何生活環(huán)境中尋找競爭相同的位置。因此,對學生的期望和要求更高。團隊建設和協(xié)同工作也創(chuàng)造了一個中國人喜歡的知識環(huán)境。
英語在中國的傳播培養(yǎng)了中國大陸的文化意識,豐富了中國文化,促進了中國的進一步發(fā)展。這些年幼的孩子將掌握英語,然后讓這個國家具有前所未有的機會閱讀西方世界。與西方世界的不斷接觸揭開了西方文化和價值體系的神秘面紗,在中國文化與社會價值觀和西方國家之間的對抗和溝通中,中國人對自己更加自信。
簡而言之,匈牙利和中國幼兒園的外語教學沒有明確的優(yōu)勢和劣勢。它們的優(yōu)點和缺點是相互對立的。由于它們并非完全好或壞,所以完全實施任何類型的教育都是不理想的。適度是成功的關鍵。
(作者單位:浙江科技學院人文與國際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