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丹
去年下半年,在ETF基金增長的大軍中,除了投資者用真金白銀的支持捧場外,有一股力量也不可忽視,那就是用股票換購。去年下半年以來陸續(xù)有多家上市公司的股東將手中持股換購成ETF基金,其中就包括今年三月的中興通訊和四月的中國石油兩家央企。雖然年內換購ETF的金額大約只有50多億元,但借道ETF實現變相減持的換購行為,手法更隱蔽,未來不排除換購規(guī)模會出現大幅度增長的可能,對市場的沖擊和衍生的問題,也需要各方未雨綢繆、提前應對。
相比直接在二級市場上減持賣出,將股份換購成ETF基金對單一股票的直接沖擊較小,相當于原本單一股票要承受的減持壓力分散到多只成分股身上,甚至在ETF基金成交活躍的情況下,也可以在二級市場上直接賣出ETF基金。表面上看,一只股票原本要承擔的套現壓力分散到幾十只甚至數百只股票上,小股東承受的股價波動要小,大股東也比較容易套現,可謂皆大歡喜之舉。但對整個市場來說,套現的金額并沒有因此減少,一樣需要有等量的資金來承接;同時,一些大股東原本可能會顧慮到減持比例較大沖擊股價,有了換購ETF基金來緩釋壓力,無疑會增加其套現的欲望,從而增加市場整體承接減持股份的壓力。因此,換購ETF雖然讓減持壓力在局部個股身上得到緩解,但卻可能增加市場整體的減持壓力。
雖然不少上市公司的公告中提到,大股東將持股換購ETF是為了實現資產多元配置,但仍無法改變減持的事實。換一個角度來看,將股份換購ETF也可以拆解成兩個過程,第一是在二級市場上拋售股票,第二是將套現所得再以現金的形式認購ETF,直接換購無非是將兩個步驟合二為一,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換購ETF之后,股份的持有人從大股東變更為ETF基金,所有權已經發(fā)生了轉移,至于大股東持有ETF、進行資產配置則是另一個層次的問題,并不會改變所有權轉移的事實。因此,股份換購成ETF,就已經算是用換購價格實現了減持套現。
在筆者看來,即使股份換購成ETF是減持方式的一種,但并不能完全視為“割韭菜”,而是用對市場沖擊較小的方式來實現資產盤活。在全流通時代,只要符合規(guī)定可以流通的股份,股東就可以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進行金融形式的轉化。換現金也好、換基金也好,只要合法合規(guī)即可。但既然是事實上的減持行為,就需要接受相關減持法規(guī)的規(guī)范。筆者認為,換購ETF至少需要嚴守以下三方面的“紅線”規(guī)范:
一、符合“減持新規(guī)”及配套細則的規(guī)定。根據規(guī)定,大股東90天內集中減持的股份不能超過總股本的1%,大宗減持不能超過2%,用于換購ETF的股份占比也應當符合這一規(guī)定;
二、換購ETF基金之后應當有“不減持”的時間承諾。中石油的大股東就在換購時承諾,90天內不減持換購的ETF份額,這無疑給了投資者明確的預期。除了大股東自覺做出承諾之外,監(jiān)管層也應當有最低持有時間的限制,至少不低于30天為宜;
三、大股東換購ETF基金之后,如果6個月之內參與公司的增發(fā)或配股,應當披露ETF基金的持有情況。根據《證券法》第47條規(guī)定,上市公司董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人員、持有上市公司股份5%以上的股東,將其持有的該公司的股票在買入后6個月內賣出,或者在賣出后6個月內又買入,由此所得收益歸該公司所有,公司董事會應當收回其所得收益。如果大股東借由換購ETF再套現,然后用這筆資金參與再融資,就有短線交易公司股票的嫌疑。特別是在再融資價格相比二級市場有折價的情況下,此舉無疑是“割韭菜”的行為。因此,筆者建議,應當以換購ETF之后的持有情況作為判定標準。如果持有數量不變,則可排除在短線交易的范圍內。
此外,ETF基金接受多少股份進行換購,也需要進行相應規(guī)范。如果單一股票換購ETF比例較高的話,可能會導致其在ETF基金成立時超配,影響追蹤指數的效果,而基金成立之后為了符合指數成分股的構成勢必拋售超配的股份,又會對股價形成壓力。比如,在去年成立的三家央企調結構ETF基金中,中石油占比都遠超其在指數的權重。2018年基金年報顯示,中國石油在銀華央調結構ETF基金資產凈值的比例最高,達22.12%,另外在華夏央調結構ETF和博時央調結構ETF基金資產凈值的比例分別為17.55%和15.6%,而同期中石油的權重僅為2.53%。這一超配不僅造成ETF基金跑輸預設的基準指數,影響基金投資人的利益,更因為基金成立之后的減持,直接壓制了中石油股價的走勢。這樣一來,緩解減持壓力的初衷并沒有完全實現。因此,筆者建議,ETF基金接受股份換購可分為兩個層次,第一是接受預約,第二是根據成立時的資產配置狀況,退還超配的股份,應當以成立之后不必在二級市場上賣出股份,就可以匹配指數構成作為底線,降低對二級市場的沖擊。
對散戶投資者來說,在相關規(guī)定尚未修改之前,也需要注意換購ETF對投資的影響。一方面,換購的股票如果數量太大,超過其在ETF成立時所占的權重,應當適度回避基金成立之后被動減持對股價的沖擊。另一方面,投資ETF基金“新不如舊”,與其認購新成立的ETF基金,不如通過證券賬戶購買已經成立多年的同類老ETF基金,以回避超配股份變動對凈值的影響。而對于一些全新類型的ETF基金,如有涉及股份超配的問題,也應當等超配部分減持完畢,完全追蹤目標指數之后再參與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