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由于機體老化,各系統功能下降,活動量小,食欲下降是正?,F象。但長期食欲不振,會造成老人體內營養(yǎng)儲備不足,可能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想改善老人食欲,不妨從幾方面著手。
按時吃飯,形成生物鐘 隨著年齡增長,老人饑餓感減弱,不應以饑餓感決定進食時間與進食量。每天定時吃飯,讓身體形成“飲食生物鐘”“飯點”時為消化系統做好進食和消化準備,養(yǎng)成良好的進食規(guī)律。
吃小份高能量食物 有些老人吃一點東西就有飽腹感而停止進食。不妨將一日三餐改為一日“五小餐”,讓老人沒有負擔,不會產生抵觸情緒。同時,增加每一餐的食物營養(yǎng),多選擇高能量的食物,比如切碎的肉、蛋和豆腐,以及多種植物油。
改善飯菜風味 上了歲數,口腔中的味蕾細胞、鼻腔中的嗅覺細胞敏感度降低。通常清淡的食物會降低老人食欲,可在菜肴中增加一些“味道重”的天然調味品,如蔥、蒜、桂皮、醋、孜然和辣椒等。但應注意鹽的用量,控制在每天6克以內。
清除進食障礙 很多老人因為病理、生理原因,吞咽和咀嚼能力有限,導致進食不方便,對吃飯失去興趣。家人可將食物做得軟細一點,比如做些粥羹、飯團、雞柳和魚柳等。
準備健康零食 有些老人正餐吃得少,喜歡吃零食。那就多為老人準備一些小零食,比如堅果、水果和酸奶等,不僅飽腹感強,還很有營養(yǎng)。但需要提醒,最好控制老人吃精加工的零食,如餅干、糕點、糖果等,這些食品容易快速升高血糖。
保證足量飲水 身體缺水會導致食欲減退,所以老人每天要保證飲用足量的水。進食過程中適當喝一點水,有助于更好地吞咽食物,或者在飯后喝點湯,幫助消化吸收。
多陪伴,多關懷 很多老人在家里有客人或晚輩拜訪時,食量有所增加。其實,食欲差和環(huán)境因素有很大關系。老人經常獨自進食、內心孤獨,也會食之無味。子女可以時常約三五好友或者與親人相聚,讓老人在愉快的氛圍中進食。
(戴民慧、王曦/文,摘自《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