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風情醇厚、絢麗多彩的拉祜族蘆笙舞在中華民族歷史文化長河中生生不息,流傳至今。蘆笙舞在拉祜族中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蘆笙舞存在于拉祜族的日常生活、民俗習慣中,經過時間的洗禮,在歲月的磨礪中形成了其獨特的藝術特征,粗獷、豪邁是拉祜族蘆笙舞的主要特點,這也充分展現(xiàn)出了拉祜族的風俗習慣以及精神面貌,蘆笙舞是拉祜族文化的主要體現(xiàn)形式。在拉祜族追求理想的生活狀態(tài)、增強民族凝聚力、自豪感及娛樂健體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對其價值體現(xiàn)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拉祜族;民間舞蹈;藝術特性;價值體現(xiàn)
【中圖分類號】J722.22 【文獻標識碼】A
一、拉祜族蘆笙舞的藝術特性
(一)拉祜族蘆笙舞的祭祀性
拉祜族的生活習慣比較原始純粹,其生活理念與現(xiàn)代社會相差甚遠,所以,在拉祜族人民的世界觀中,人與自然的關系處于高度和諧的狀態(tài),拉祜族的生活習慣遵從大自然的規(guī)律,所以看起來比較原始,該民族認為人與自然的內在是一樣的,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拉祜族人民尊重且敬畏自然,這種觀念也在拉祜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得以體現(xiàn)。拉祜族將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用蘆笙舞的形式展現(xiàn)了出來,所以,蘆笙舞不是簡單的民族舞蹈,雖然其動作看起來比較原始,但是其中卻包含了拉祜族人民對自然的和諧理念。深入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拉祜族蘆笙舞體現(xiàn)了生命的存在形式,拉祜族人將蘆笙舞作為一種和自然溝通的舞蹈。因此,拉祜族人跳蘆笙舞不完全是為了表演,而是將其中的文化元素、蘆笙舞中的自然觀念通過舞蹈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說是舞蹈,其實更像是拉祜族人生活中的一部分。蘆笙舞對拉祜族人來說意義深遠,在拉祜族人的重要節(jié)日、儀式中,人們?yōu)榱吮磉_敬畏自然的情緒,就會在儀式上跳蘆笙舞。《牡帕密帕》是拉祜族民間口述文學,也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赌蹬撩芘痢分杏幸痪洌骸罢f千來了說萬來,打開葫蘆人類來”,拉祜族先祖扎迪和娜迪是在葫蘆里繁衍出來的,所以,拉祜族人認為是先祖扎迪和娜迪創(chuàng)造了人類?!赌蹬撩芘痢肥抢镒逄赜械墓耪{歌謠,由此可以看出,拉祜族是一個用舞蹈、歌謠傳承民族文化的民族,蘆笙舞對拉祜族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霸鲜嵌蜓诺膬鹤樱鹊鲜巧诺墓媚?,扎迪是葫蘆的兒子,娜迪是葫蘆的姑娘”葫蘆是拉祜族的吉祥物?!疤J笙吹響跳起來,舒心的歌兒唱起來”。拉祜族男孩從七八歲就開始學吹蘆笙,拉祜族離不開蘆笙。拉祜族有一句民族諺語:“谷子黃,拉祜歡,山山嶺嶺蘆笙狂”充分展現(xiàn)了豐收時節(jié),拉祜族跳蘆笙舞的盛況。拉祜族蘆笙舞中祭祀舞的領舞者必須由比較老練、對傳統(tǒng)蘆笙舞掌握比較全面的成年男性擔任,共有十套,其中開門舞“嘎祭”和收尾舞“嘎祭根”的動作基本步伐是一步一跺腳,身體重心向下,來模仿對創(chuàng)世天神“厄莎”的頂禮膜拜和祈求在新的一年里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人丁興旺。
(二)拉祜族蘆笙舞的生活性
蘆笙舞誕生于少數(shù)民族中,是拉祜族人精神風貌、生活習慣的體現(xiàn),其中包含了豐富的精神價值。蘆笙舞的辨識度極高,又能夠讓人感覺賞心悅目、樸實大方,是拉祜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蘆笙舞誕生于拉祜族人民的生活中,也扎根在拉祜族人民的生活中,在歲月的洗禮中形成了獨特的文化風貌,其中蘊含的文化、藝術元素也隨時間的積累而不斷豐富。蘆笙舞真實地反映了拉祜族人的日常生活習慣以及拉祜族人的節(jié)日習俗。蘆笙舞在歲月間不斷成長,如今已經有了絢爛美麗的姿態(tài),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元素。拉祜族蘆笙舞中有個部分稱作“生活舞”,生活舞更直觀地展現(xiàn)了拉祜族人的日常生活,體現(xiàn)了拉祜族的民族文化特色。拉祜族的生活舞可以說是拉祜族人生活的舞蹈化。拉祜族的生活舞不受年齡的限制,可以根據自己的心情自由發(fā)揮,所以在拉祜族中廣為流傳,生活舞蹈成為了拉祜族人表達生活的一種語言,承載了拉祜族特有的文化氣息。但是生活舞絕非雜亂無章的舞蹈,其特征十分有趣、優(yōu)美,有著拉祜族獨特的魅力;共十四套,有《燒火舞》《支三角舞》《煮飯舞》《拌鹽巴辣子舞》《吃飯舞》《抽煙喝茶舞》《搖娃娃舞》等,直接反映出拉祜族生活的真實縮影,是豐富多彩的生活結晶。
(三)拉祜族蘆笙舞的自娛性
拉祜族蘆笙舞自娛性源于拉祜族人民的“本能沖動”和“自我表現(xiàn)”意識,將精神上的自由看作是核心價值,在舞者愉悅、觀者快慰的交融中增強了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拉祜族蘆笙舞中的生產勞動舞是節(jié)日節(jié)慶及重大活動中必跳的一種舞蹈。據調查,生產勞動舞共分32套,其動作主要模仿生產過程中的基本動作,從找地、磨刀、釤地、摞雜草、犁地、到燒摞渣、撒谷子、割谷子再到打谷子、背谷子、谷子裝倉等,反映了拉祜族先民刀耕火種的農業(yè)生產過程。蘆笙舞中的曲調與舞蹈的動作相輔相成,其曲調隨著舞蹈的變化而變化,曲調的節(jié)奏明朗輕快,通常速度適中。記得有一次筆者去拉祜族聚居區(qū)體驗生活,在瀾滄縣糯福鄉(xiāng)南段村龍竹棚老寨里,火紅的篝火映紅了山寨,拉祜族群眾自行圍成一圈在篝火旁邊,吹起蘆笙跳起節(jié)奏歡快的蘆笙舞。其中一位年過八旬的老人盡管飽經歲月滄桑,脊背已經彎曲,但卻絲毫沒有影響到他熱情的沖動,在一波一波的叫喊聲中,在一板一拍的舞步中,我們可以強烈地感受到拉祜人民那種崇尚自由、熱情奔放、自娛自樂的民族精神特質。
二、拉祜族蘆笙舞的價值體現(xiàn)
筆者通過調查分析,在上文章中充分解析了拉祜族舞蹈的藝術特征,展現(xiàn)了拉祜族舞蹈特有的文化內涵,下文筆者對蘆笙舞特有的價值進行詳細的分析。
(一)蘆笙舞的價值層面
非物質的、制度的、心理的是蘆笙舞的三個價值層面的體現(xiàn)。非物質的是指拉祜族蘆笙舞從自然環(huán)境中來,舞蹈只受自然環(huán)境的限制,是因為拉祜族特有的民俗文化而誕生的文化形式,所以,拉祜族蘆笙舞有著歲月的特征,主要以原始的舞蹈動作體現(xiàn),其功能是文化特征的體現(xiàn),因此,拉祜族蘆笙舞是非物質的。
制度是指,拉祜族蘆笙舞只會在特定的時間段,特點的事件中體現(xiàn)出其文化價值,在拉祜族的祭祀、慶典、節(jié)日中體現(xiàn)才能夠展現(xiàn)蘆笙舞特有的文化價值。舉個例子,如果蘆笙舞用作于舞臺表演,那么,蘆笙舞的文化價值必定是不完整的,只有在特定的事件中,才能展現(xiàn)其真正的風貌。
心理則是指蘆笙舞是拉祜族人的內心信念、價值觀念、信仰觀念、文化觀念的綜合體現(xiàn),蘆笙舞充分展現(xiàn)了拉祜族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這也是拉祜族這個民族本身的文化體現(xiàn),而文化卻不在動作本身,只存在于拉祜族人的思想、心理中。
(二)蘆笙舞的價值核心
1.社會價值
社會價值是隨著社會發(fā)展才能夠體現(xiàn)的一種價值,蘆笙舞原本只能在拉祜族中體現(xiàn)其民族文化價值,但是隨著社會精神文明的發(fā)展,蘆笙舞逐漸成為了我國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的一部分,豐富了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了我國的精神文明資源。
2.歷史價值
拉祜族的生活方式比較原始,在和自然環(huán)境和諧相處的過程中也避免不了要和自然環(huán)境進行斗爭。蘆笙舞自然、粗獷的舞蹈風貌,充分展現(xiàn)出了拉祜族人在與自然斗爭過程中的勇氣,拉祜族的民族傳統(tǒng)美德在蘆笙舞中也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原始社會,拉祜族的祖先就用手舞足蹈的方式表達心中的喜悅之情,舞蹈幾乎成為了拉祜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拉祜族的蘆笙舞經歷了歲月的洗禮、沉淀,已經在拉祜族人民的生活中牢牢扎根,其舞蹈動作、舞曲旋律都反映了拉祜族的特色文化,文化蘊含的元素也非常豐富,包含拉祜族的宗教信仰、生活方式、風土人情、道德倫理、民族審美等多個方面??偟膩碚f,拉祜族的蘆笙舞就是拉祜族社會文化、傳統(tǒng)文化的綜合體現(xiàn),因此,拉祜族蘆笙舞本身就具有非常強的歷史參考價值,能夠通過舞蹈分析該民族的發(fā)展。
3.學術價值
從歷史學術的角度上來看,拉祜族蘆笙舞本身就有非常高的研究價值,對于學術工作者來說,拉祜族蘆笙舞就是一塊活化石。學術工作者可以將拉祜族蘆笙舞當做研究拉祜族的切入點,通過舞蹈追溯拉祜族的發(fā)展歷史,了解該民族的文化特征以及歷史風貌。因為拉祜族蘆笙舞中滲透了拉祜族發(fā)展歷程中的點點滴滴。從學術層面上來說,拉祜族蘆笙舞幾乎是這個民族文化最真實的寫照,能夠有效幫助學術工作者對這個民族進行研究,所以,拉祜族蘆笙舞具有較強的學術價值。
經過上述的分析,我們應該清楚,拉祜族蘆笙舞無論是從歷史角度、社會角度還是文化角度來看,其價值以及作用都是無限的。相較于拉祜族其它民間舞蹈,拉祜族蘆笙舞能夠充分反映拉祜族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生活觀,能全面反映拉祜族人的生活狀態(tài),所以,聽到著名電影《蘆笙戀歌》主題曲《婚誓》時,你能感受到拉祜人民真情流露的質樸和純潔;當拉祜人民跳起蘆笙舞時,你能體會到拉祜祖先自強不息和團結向上的民族精神。拉祜族蘆笙舞作為我國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當中的一朵奇葩,還體現(xiàn)了拉祜族人對自然、生活的敬意,對生存價值的透徹理解。拉祜族蘆笙舞不僅是文化的體現(xiàn),也是拉祜族人生活的體現(xiàn),直接反映了拉祜族人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生活的感激。
參考文獻:
[1]梁克生.政協(xié)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委員會《拉祜族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
[2]陳琳琳.中國民族民間舞蹈[M].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出版,2011.
作者簡介:李泉偉(1981-),男,拉祜族,瀾滄縣,中國黨員,西南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函授本科學歷,國家三級編導,研究方向:群眾文化藝術,少數(shù)民族歌舞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