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淑娜
我年幼時生活在山野之間,浪漫的風花雪月以及粗野的耕作與采摘都沉淀在我心下的土壤。在那個時候我接觸了一些散文與詩歌,我心中的文學是對生活的描繪與歌頌,是單純而浪漫的,但是年紀長了一些之后,我才了解文學還有苦難與悲憫,還有絕望與救贖,它是伏在世界裙邊深情的歌詠,也是一個渺小的人向深淵里的世界伸出的一只手。
我也逐漸意識到我童年生活在一個偏遠而近于落后的山村中,除了領(lǐng)略自然之美之外,還擁有了很多特別的經(jīng)歷。我見證著貧窮帶來的苦難,社會關(guān)系的疏離,以及欲望化的經(jīng)驗。
高中的時候我聽聞“萬物皆有裂痕,而那正是光進來的地方”這句話,心中涌動著一種神秘宏大的情感,我感覺身處這個時代,碰到黑暗的時候,就應(yīng)當用自己的方式試圖撕破。那一段時間里,我一直試圖傳遞一種宏大的悲憫,想要去寫這個世界的疼痛。我希望將這大片土地容納到心里,對抗整個時代的失衡、紊亂。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逐漸發(fā)現(xiàn)寫作時專注于個人的生活經(jīng)歷與情感,已經(jīng)是彌足珍貴。我不斷地觸碰那些自己無法理解、難以啟齒的心緒,為此寫下大段的文字。我開始相信對于十幾歲的我而言,這種微小的觸動足夠替我撬開黑暗里的一條裂縫。只要我永遠在寫,光就不會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