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平 梁光志 陽景陽 羅蓮鳳
摘要[目的]研究花香型桂熱2號黃茶的加工工藝,為廣西黃茶加工提供技術支持,豐富廣西區(qū)內黃茶種類。[方法]使用桂熱2號茶樹品種一芽一葉為原料,比較不同加工工藝(傳統(tǒng)工藝和創(chuàng)新工藝),以確定花香型桂熱2號黃茶的加工工藝和技術參數(shù)。[結果]適合加工花香型桂熱2號黃茶的加工工藝為:鮮葉→萎凋→殺青→初悶→揉捻→整形理條→復悶→智能烘干→提香;關鍵技術參數(shù)為:萎凋原料失水率25%~35%;殺青4~7 min,殺青溫度180~220 ℃;初悶溫度為25~35 ℃,使用速包布初次悶黃,初悶時間2~4 h;整形理條,理條溫度70~90 ℃,整形時間5~8 min,使用速包布再次悶黃,悶黃時間2~4 h;智能烘干溫度為60~70 ℃,烘干時間為90~120 min;提香溫度為85~90 ℃,提香時間為30~40 min。[結論]采用新工藝生產的花香型桂熱2號黃茶外形芽頭肥碩顯毫、杏黃亮,湯色淺橙黃亮,花香、毫香甜香清長,滋味濃醇,鮮爽含芳,葉底肥碩、綠黃、勻較亮。
關鍵詞花香;桂熱2號;黃茶;研制
中圖分類號TS272.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19)03-0142-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03.045
桂熱2號茶[1]樹品種,由廣西南亞熱帶農業(yè)科學研究所茶葉栽培研究團隊研究培育的茶樹優(yōu)良品種,2016年通過廣西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該品種是從凌云白毫茶群體種中經(jīng)單株選育,通過無性繁殖方法選育而成,該品種具有發(fā)芽早、芽頭肥壯、氨基酸含量高等特性,適制綠茶、紅茶、白茶等特點[2-4]。桂熱2號茶樹品種在廣西龍州種植長勢旺盛,產量高,鮮葉蘊含濃郁的花香、毫香,
目前在國內未見使用速包布悶黃、殺青后悶黃等工藝制作成品黃茶的加工工藝研究。該次試驗使用桂熱2號一芽一葉研制花香型黃茶新產品,
探索出一套花香型桂熱2號黃茶的加工工藝及技術參數(shù),形成一套高品質花香型桂熱2號黃茶產品的加工新工藝,為廣西黃茶加工提供技術支撐,豐富廣西黃茶種類,并且在制作過程中減少制作時間,節(jié)約成本,以為廣西地區(qū)桂熱2號黃茶提高茶產業(yè)的經(jīng)濟效益提供技術支撐。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試驗原料采自廣西南亞熱帶農業(yè)科學研究所無公害茶園,采摘標準為一芽一葉。
1.2主要設備萎凋設備,滾筒殺青機,速包布(烏龍茶速包布),理條機,揉捻機,提香機,電子天平,茶葉審評用具。
1.3試驗方法
1.3.1不同加工工序對花香型桂熱2號黃茶品質的影響。試驗采用同一批原料,3個處理中,不相同的加工工序操作方法相同,每個處理試驗所用的鮮葉不少于8 kg,各個工藝流程設計如表1所示。
1.3.2制樣試驗操作。
1.3.2.1鮮葉原料。茶葉品質優(yōu)異首先要保證有優(yōu)良的鮮葉。鮮葉采摘需要滿足的基本條件如下:鮮葉露水干后采摘、采摘當天入廠、無病蟲害。
1.3.2.2萎凋操作。將鮮葉均勻薄攤在萎凋槽中進行萎凋,萎凋溫度為20~25 ℃,濕度為60%~70%,攤葉厚度為1.0~1.5 cm,萎凋時間為3~5 h。萎凋程度:萎凋葉葉質由脆硬變?yōu)槿彳?,葉表面失去光澤,葉色由鮮綠轉為暗綠,青草氣減退,花香較濃。
1.3.2.3殺青操作。殺青機溫度180~220 ℃,殺青時間4~7 min。殺青宜掌握,減去水分到鮮葉原料全部重量的30%左右,嫩葉老殺老葉嫩殺。
1.3.2.4初悶操作。新工藝:悶黃溫度25~35 ℃,悶黃時間2~4 h。傳統(tǒng)工藝悶黃時間45~50 h,悶黃溫度20~30 ℃。悶黃是茶葉加工中發(fā)酵的其中一種形式,這是形成黃茶特殊的“黃湯黃葉”品質的關鍵工序[5-6]。悶黃是形成黃茶金黃的色澤和醇厚茶香的關鍵工序,并且在悶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消化酶。該試驗使用速包布(烏龍茶速包使用)進行悶黃,因為速包布比牛皮紙透氣性好,更利于黃茶中的酶與茶黃素的轉變[7-8]。
1.3.2.5揉捻操作。將悶黃葉放入揉捻機中,揉捻時間控制在20~30 min。一般為空揉(5~10 min)→輕揉(8~10 min)→重揉(5 min)→松揉(5 min)。以捏揉捻葉成條率達90%以上,條索緊結為好。
1.3.2.6復悶操作。悶黃溫度25~35 ℃,悶黃時間2~4 h。
1.3.2.7做形操作。理條溫度50~80 ℃,時間8~15 min。茶葉刺手即可取出。做形就是為了提高茶葉的外形美觀度,同時方便包裝。采用理條機制作,直至茶葉為直條型、茶葉刺手即可取出。
1.3.2.8烘干操作。毛火溫度80~90 ℃,時間100~150 min,攤葉厚度2 cm左右。毛火后將茶葉攤凉,讓茶葉水分重新分布后足火,以手捏干茶成粉末,花香顯,含水量≤7%以下為適度。
1.3.2.9提香操作。將干茶放入提香機,以85~90 ℃的溫度提香30~40 min,成品茶含水量在6.0%±0.5%即可。
1.4審評方法
茶樣品質感官審評采用GB/T 23776—2009《茶葉感官審評方法》[9],取茶樣3 g,沖泡5 min,由專業(yè)評茶員進行審評。各品質因子評分系數(shù)為:外形(25%)、湯色(10%)、香氣(20%)、滋味(35%)、葉底(10%),用加權平均法統(tǒng)計總分。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加工工藝對桂熱2號黃茶品質的影響
由表2可見,處理②審評得分為92.5分,為最高分,其次是處理③,審評得分為92.0分,排名第二;第三名為傳統(tǒng)工藝,得分86.5分;第4名為處理①,得分73.0分。由此可見,處理②得分略比處理③高一些,處理②少一個烘干后悶黃工藝,其實烘干后茶葉水分含量為7%左右,悶黃步驟已經(jīng)無法使茶葉中內含物質轉變。因此,處理③中烘干后悶黃可減少該步驟。而傳統(tǒng)工藝長時間的堆悶,大大減少鮮爽度,因此導致外形形成褐黃色[10]。所以適合加工花香型桂熱2號黃茶的新工藝為鮮葉→萎凋→殺青→初悶→揉捻→整形→復悶→初烘→提香。
2.2桂熱2號黃茶的新工藝與傳統(tǒng)工藝內含物對比
由表3可見,新工藝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游離氨基酸總量都略高于傳統(tǒng)工藝,而咖啡堿卻少0.2百分點。因此,滋味濃醇、鮮爽含芳,湯色杏黃明亮,品質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工藝。
3結論
桂熱2號黃茶采用處理②加工工藝(鮮葉→萎凋→殺青→初悶→揉捻→整形→復悶→烘干→提香)的品質最佳,黃茶產品外形為梗葉連枝,尚金鑲鈺;湯色杏黃明亮;花香毫香清長;滋味濃醇、鮮爽含芳。該工藝可在實際生產中推廣應用。用該加工工藝制作的桂熱2號黃茶產品“皇袍茶”于2016年7月榮獲第四屆“國飲杯”全國茶葉評比一等獎,2017年7月桂熱2號黃茶產品“桂黃韻”榮獲第十二屆“中茶杯”全國茶葉評比特等獎。
參考文獻
[1] 韋錦堅,黃秀蘭,藍慶江,等.茶樹新品種“桂熱2號”的選育[J].廣西熱帶農業(yè),2007(5):32-34.
[2] 羅蓮鳳,梁光志,藍慶江,等.茶樹新品種桂熱2號適制性研究[J].江蘇農業(yè)科學,2012,40(5):239-241.
[3] 羅蓮鳳,馬仙花,梁光志,等.不同加工工藝對桂熱2號白茶品質的影響[J].南方農業(yè)學報,2012,43(6):847-850.
[4] 羅蓮鳳,馮紅鈺,梁光志,等.茶樹新品種桂熱2號加工金毫紅茶的研究[J].廣東農業(yè)科學,2011,38(21):95-96.
[5] 廖書娟,童華榮.不同茶樹品種脂肪酸和糖苷類香氣前體分析[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0(8):62-66.
[6] 張明露,彭玙舒,尹杰.不同悶黃時間和溫度對黃茶品質的影響[J].耕作與栽培,2018(3):12-14.
[7] 李瑾,黎娜,李照瑩,等.黃茶品質影響因素及香氣研究進展[J].茶葉通訊,2015,42(2):3-6.
[8] 李子平,梁光志,莫小燕,等.悶黃工藝對桂熱2號黃茶品質影響的探討[J].農業(yè)研究與應用,2017(4):27-29.
[9] 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茶葉感官審評方法:GB/T 23776—2009[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9.
[10] 岳翠男,王治會,毛世紅,等.不同悶黃時間的黃茶干茶色澤與湯色綜合評價模型構建[J].食品工業(yè)科技,2016,37(21):130-134,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