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苗 楊士玲 劉利強 米士偉 王道亮
摘要2018年4—5月,對新泰市麥田雜草進行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麥田雜草有14種7科,其中禾本科、菊科、茜草科雜草危害較大;優(yōu)勢種為雀麥、米蒿、豬殃殃、薺菜。分析了新泰市麥田雜草防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防治對策。
關鍵詞麥田;雜草;調查
中圖分類號S45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19)03-0121-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03.038
麥田雜草是麥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分,維持適當數(shù)量的雜草對保護麥田生物多樣性發(fā)揮重要作用[1-2],但雜草往往與小麥競爭水、肥、光等自然資源,成為影響小麥生長與產量的重要因素[3]。2018年新泰市小麥種植面積2萬hm2,雜草危害面積約16.6萬hm2,每年因草害減產約700 t。
2018年4月28日至5月10日,筆者對西張莊鎮(zhèn)、樓德鎮(zhèn)、果都鎮(zhèn)3個小麥主產區(qū)進行調查,每個鄉(xiāng)鎮(zhèn)調查3個自然村,每個自然村用計數(shù)法調查10塊田,主要調查麥田雜草發(fā)生種類、危害情況,并進一步分析雜草防除中存在的問題,以期為科學開展雜草防治提供數(shù)據支撐。
1材料與方法
1.1雜草種類與分布調查
雜草種類與分布調查采取倒置“W”9點取樣法[4-5](圖1),記載樣框內全部雜草的種類及數(shù)量(禾本科以雜草莖稈數(shù)為單位,其他科以雜草株數(shù)為單位計算田間雜草數(shù)量),計算平均密度、頻度和多度。調查樣方0.25 m2,即邊長為0.5 m的正方形框。
2結果與分析
2.1麥田雜草種類組成
新泰市麥田雜草共有14種,分屬7科,科屬具有多樣性。其中禾本科2種、石竹科3種、菊科3種、十字花科2種、桑1種、茜草科1種、蓼科2種(表1)。
2.2麥田雜草危害情況
由表2可知,新泰市小麥田雀麥田間平均密度為38株/m2,頻度為70%,多度為82%,危害等級為Ⅰ級的田塊比例達20%,危害等級為Ⅱ級的田塊比例為30%,危害等級為Ⅲ級的田塊比例為30%,是新泰市麥田發(fā)生數(shù)量最大、危害最重的雜草。其次為米蒿,田間平均密度為2.76株/m2,頻度為100%,多度為6%,危害等級為Ⅰ級的田塊比例達80%,危害等級為Ⅱ級的田塊比例為20%;豬殃殃平均密度為2.4株/m2,頻度為40%,多度為5.2%,危害等級為Ⅰ級的田塊比例為40%。薺菜平均密度為0.53株/m2,頻度為40%,多度為1.2%,危害等級為Ⅰ級的田塊比例為30%。
主要雜草群落有雀麥+牛繁縷+麥瓶草+米蒿+薺菜;米蒿+刺兒菜+雀麥+牛繁縷+麥瓶草+薺菜;雀麥+米蒿+薺菜+灰菜;雀麥+米蒿+豬殃殃+節(jié)節(jié)麥。
通過對新泰市麥田雜草種類及平均密度、頻度、多度、蓋度4個因素的分析,確定新泰市麥田雜草的優(yōu)勢種為雀麥、米蒿、豬殃殃、薺菜,這4種雜草應重點防治。
3結論
(1)新泰市小麥田主要雜草種類有7科14種,危害較大的科為禾本科(1種)、菊科(1種)、茜草科(1種)。
(2)新泰市麥田的主要雜草種類有雀麥、麥瓶草、米蒿、薺菜、豬殃殃、節(jié)節(jié)麥。其中雀麥、米蒿、豬殃殃、薺菜為優(yōu)勢種。其中危害程度最嚴重的為雀麥、米蒿。
主要雜草群落有雀麥+牛繁縷+麥瓶草+米蒿+薺菜;米蒿+刺兒菜+雀麥+牛繁縷+麥瓶草+薺菜;雀麥+米蒿+薺菜+灰菜;雀麥+米蒿+豬殃殃+節(jié)節(jié)麥。
4討論
4.1存在的問題
一是除草劑種類少。防治麥田雜草雀麥、節(jié)節(jié)麥的除草劑相對缺乏,目前生產上可供選擇的化學除草劑僅有“世瑪”(甲基二磺?。┖汀伴熓垃敗保谆锹『图谆饣锹♀c鹽的混劑)。在長期使用過程中,雀麥、節(jié)節(jié)麥雜草已對上述藥劑產生了一定的抗性。據調查,米蒿已對苯磺隆產生抗藥性。二是技術要求高,防治難度大。雀麥、節(jié)節(jié)麥等雜草與小麥長相及習性特別相近[10],不易識別,容易錯過最佳防治時期。除草劑對優(yōu)質小麥品種敏感,施藥技術要求高,農民很難掌握。
三是防治成本高。防治雀麥、節(jié)節(jié)麥的除草劑“世瑪”(甲基二磺隆)和“闊世瑪”(甲基二磺隆和甲基碘磺隆鈉鹽的混劑)比普通除草劑價格高,農民不易接受,在危害嚴重時仍選擇手工拔除,費工費時。
四是麥田管理粗放。農村勞動力嚴重不足,個別地塊出現(xiàn)有人種、無人管、雜草叢生現(xiàn)象。田邊、地頭、路邊普遍有節(jié)節(jié)麥、雀麥等雜草生長,這給麥田源源不斷地提供了雜草種子。
4.2防治策略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麥田雜草傳播途徑多、速度快,在草害重發(fā)區(qū)政府要統(tǒng)一組織領導,加大農藥財政補貼,實行統(tǒng)防統(tǒng)治,以提高防治效果,確保糧食安全。
二是加強麥田雜草監(jiān)測工作。開展草情調查、監(jiān)測,并及時匯總匯報草害發(fā)生情況,并提出防治建議,同時在小麥除草的關鍵時期,結合草情發(fā)生實際,及時組織召開防治演示會。三是精選良種,把好種子關。種子生產企業(yè)要加強田間管理,收獲期要防止雜草種子混入小麥種子。植物檢疫部門要嚴格產地、調運檢疫檢查,防止混有雜草種子的麥種調入本地區(qū)。對重災區(qū)實行統(tǒng)一供應沒有雜草籽的小麥良種。四是加強田間管理。在灌溉水系上游加濾網,過濾雜草種子,減輕對下游農田的危害。清除田埂、地頭、路邊生長的雜草,防止雜草種子向麥田散播。適期開展麥田雜草防治工作,重點推廣在冬前雜草2~3葉期和小麥拔節(jié)前2個時期開展藥劑防除,對闊葉雜草,用杜幫巨星15 g/hm2或5.8%麥喜乳油150 mL/hm2對水450~600 kg噴霧防除,對有禾本科雜草的麥田,在上述藥劑中加入3%世瑪油懸劑375 mL/hm2全田噴霧。
五是加強宣傳培訓。利用電視、電臺、報紙等媒體,加強對雜草危害性的宣傳,印發(fā)“麥田雜草化學防治技術”等防治明白紙1 000余份。結合新泰市農業(yè)局承擔的新型農民培訓和測土配方施肥項目,進村入戶,面對面地為農民講解麥田雜草種類、除草劑使用方法、噴霧器械的養(yǎng)護等知識。不定期舉辦田間植保技術培訓班,讓農民在田間地頭直接學習化學除草的知識和技術要領。積極推廣、實施輪作倒茬技術。
參考文獻
[1] FENN M E,POTH M A,ABER J D,et al.Nitrogen excess in north American ecosystems:Predisposing factors,ecosystem responses,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J].Ecological applications,1998,8(3):706-733.
[2] ANDERSON R L,TANAKA D L,BLACK A L,et al.Weed community and species response to crop rotation,tillage,and nitrogen fertility[J].Weed technology,1998,12(3):531-536.
[3] 李儒海,強勝,邱多生,等.長期不同施肥方式對稻油輪作制水稻田雜草群落的影響[J].生態(tài)學報,2008,28(7):3236-3243.
[4] THOMAS A G.Weed survey system used in Saskatchewan for cereal and oilseed crops[J].Weed science,1985,33(1):34-43.
[5] 張朝賢,胡祥恩,錢益新,等.江漢平原麥田雜草調查[J].植物保護,1998,24(3):14-16.
[6] 朱進忠.草業(yè)科學實踐教學指導[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8.
[7] 中國農墾進出口公司.農田雜草化學防除大全[M].上海: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1991.
[8] 肖宋高,李娟,張卓文.草坪雜草入侵及其競爭效應[J].草業(yè)科學,2009,26(1):111-118.
[9] 朱玉祥,陳斌.不同播栽類型稻田雜草調查比較[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0(3):176.
[10] 江彥軍.石家莊市麥田雀麥和節(jié)節(jié)麥的發(fā)生特點及防治措施[J].河北農業(yè)科學,2010,14(8):10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