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浮沉
大胖鯉魚,怎么看都喜慶
咱是真喜歡鯉魚,甚至到了崇拜的地步。
早在周朝,鯉魚就是國宴大菜,一般人輕易吃不上。《詩經(jīng)·陳風(fēng)·衡門》有云:“豈其取妻,必齊之姜?豈其食魚,必河之鯉?”前半句的意思是,難道娶媳婦非要娶皇后齊姜那樣的大美女嗎?后半句不用解釋了,可見鯉魚的地位之高。
因為鯉魚特別能長,特別能生,特別能蹦,又非常好吃——好吃這事后面詳說——古人就覺得它吉祥多福,怎么瞧怎么喜歡。
公元前532年,孔老夫子得了一個大胖小子,高興得直蹦。魯昭公聞訊,特地差人送了一尾鯉魚去祝賀??追蜃忧樯填H高,一面宣布給兒子起名叫“孔鯉”,一面命人把魚燉了給夫人下奶。
圣人的兒子叫“鯉”,這字了得嗎?
秦漢之后,鯉魚地位不減,仍然是頂級的饋贈品。古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中寫道:
“客從遠(yuǎn)方來,遺我雙鯉魚?!?/p>
這么一聽,估計是冬天吧,不然路上就臭了。
到唐朝,鯉魚的地位更加與眾不同。因為和唐朝的國姓“李”同音,鯉魚在唐玄宗時期曾經(jīng)被禁捕多年,另賜名為“赤鯶公”。也正是從這個時期開始,鯉魚文化逐漸傳到了日本,大鯉魚也成了日本人喜愛的吉祥物。
不過福兮禍所伏,雖然鯉魚的種群得到了保護,但是錯過了養(yǎng)魚業(yè)的大發(fā)展時期,以至于后世評選四大家魚時不敵“青草鰱鳙”。
最近幾年,鯉魚再一次以“網(wǎng)絡(luò)錦鯉”的形式成為了全國流行的吉祥物,供人每天評論之,轉(zhuǎn)發(fā)之,點贊之,搜索之。人人都恨不得成為錦鯉本鯉。
鯉魚跳龍門,全為自己舒服
三十年前,美國為了對抗瘋長的河道雜草,從中國進(jìn)口了一些“亞洲鯉魚”。實際上,這只是一些鯉科的魚,包括我們上面說的“青草鰱鳙”,也有鯉魚鯽魚之類的。
因為缺少天敵,加上“亞洲鯉魚”太能吃,太能長,到21世紀(jì)初,已經(jīng)成災(zāi)。
現(xiàn)在,美國的內(nèi)河里到處游著動輒半米多長的“亞洲鯉魚”。
為了治理,有的河段開發(fā)了“大棒打魚”“弓箭射魚”的游藝項目,哪知道船一下河,“亞洲鯉魚”驚得東奔西跑,連蹦帶飛。射手們還沒等認(rèn)扣填弦,已經(jīng)被幾十斤的大魚抽得暈頭轉(zhuǎn)向了。如今,美國每年都要以上億元的代價來彌補當(dāng)年的沖動。
鯉科的魚,都特別能蹦。
民諺常說,鯉魚跳龍門,前程似錦。成年鯉魚最高能蹦離水面一米多高,是身長的好幾倍。不過,它們并不是因為“前程”才蹦,主要是因為,蹦了舒服。
作為一類特別活潑的魚,“亞洲鯉魚”經(jīng)常覺得水里的氧氣不夠用,或者自己太容易被敵人發(fā)現(xiàn),于是跳一跳,把水?dāng)囈粩嚋?,增氧又隱蔽。在受到驚嚇或者繁殖季到來時,它們更是格外興奮。
鯉魚,作為鯉科里為數(shù)不多的“底層魚”,尤其愛蹦。據(jù)部分學(xué)者研究,因為它們長居水的最下層,但又經(jīng)常要上來覓食、透氣,一上一下水壓變化很大,它們會突然像有嗝打不出那樣難受。
跳起來讓水面拍一下,清清亮,透心涼,嗝就打出來了。當(dāng)然,這只是一項試探性的研究,子非魚,焉知魚是不是噎得慌?
土味鯉魚,清蒸不如重口
被周朝人認(rèn)為是美味佳肴的鯉魚,實際上并不算一種很好吃的魚。在今天,全世界只有亞洲人愛吃鯉魚,亞洲只有中國人愛吃鯉魚,中國只有北方人愛吃鯉魚,北方只有黃河中上游人愛吃鯉魚……
一言以蔽之,已經(jīng)沒什么人愛吃它。
周朝人也并不是味覺退化,只是因為實在沒得吃。那時中國的版圖主要集中在陜西、河南周圍,絕大多數(shù)地方不靠海,畜牧業(yè)更不發(fā)達(dá),河魚簡直是最佳的動物蛋白來源。
再說,成天吃糠咽菜的,鯉魚總比高粱蕎麥好吃吧。
鯉魚之所以不好吃,除了肉質(zhì)比較糙之外,最主要是土腥味大。古人對這種味道不好形容,只好歸納為“腥”,其實土腥和腥的差別還是很大的。
魚本身并不土腥,只不過水體里有放線菌和浮游藻類。魚吃了它們,就會代謝出土臭味素、甲基異莰醇等物質(zhì),這就是土腥味的原因。
因為土腥,所以對于鯉科的魚,料理一般都施以重手。像水煮魚、西湖醋魚、糖醋魚、熏魚、蘇州爆魚等等,無不重鹽重辣,酒醋齊上。沒聽說過哪個飯莊以“清蒸鯉魚”聞名天下,想著就土味。
古人沒有辣椒和復(fù)雜的香料,要去土腥,當(dāng)然以蔥姜老醋為最佳。明初《易牙遺意》里就有一道“帶凍姜醋魚”,有興趣的話,一起來跟老祖宗學(xué)做這道土味營養(yǎng)菜吧!
(摘自微信公眾號“博物”,有刪減)
【點到為止】
一句吉利話 此文讓我浮想聯(lián)翩,想起一首童謠:蛋糕大,蛋糕圓,蛋糕擺在寶寶前,吹滅上面小蠟燭,別忘許了小心愿。我在這里許的心愿是:各位小讀友將來讀書時,能有更多的“天馬行空想”“心潮澎湃思”,做會思考的讀書人。
運氣+努力 未來的時光需要我們多讀書、多努力。當(dāng)你我穿越了運氣的叢林,在終極人生賽場上比拼時,實力就是決定一切的因素了。在所有真實的競爭中,運氣和努力的關(guān)系,從來都是這樣的:靠運氣一路支撐,以至于你在關(guān)鍵時刻有機會付出努力;或反過來,你一直努力,以至于你在關(guān)鍵時刻有機會看看自己有沒有運氣。這才是真實世界的樣子。
(薦讀 / 郭瑞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