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
自古以來,文人都有俠客夢,以筆當?shù)秳?,以紙為江湖,在書中拯救蒼生,在文中劫富濟貧。這在中國的武俠小說里體現(xiàn)得尤為突出。譬如金庸先生筆下的大俠郭靖,在練就絕世武藝后,率領群雄,守護南宋襄陽城,他的孝義、勤奮、愛國等品質(zhì)無不令世人敬仰;再如《水滸傳》里的武松,夜走蜈蚣嶺,發(fā)現(xiàn)庵中道士敗壞三清名聲,調(diào)戲婦女,遂將妖道斬殺……
由此可見,俠義精神,就意味著舍己為人、弘揚正義;而正是這無數(shù)個體身上的俠義精神,才漸漸匯聚成我們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體現(xiàn)了整個民族的氣節(jié)。
然而,時代在變化,人心也在變化。當今社會,這種俠義精神是否仍然存在呢?我們在電視上常??吹竭@樣的新聞:老人過馬路時不慎跌倒,路人來來往往,卻沒有一個主動上前攙扶;地鐵上,蠻橫粗暴的男子欺負一名柔弱的女性,但全車的人卻無動于衷……
于是,“冷漠”這個詞便常常出現(xiàn)在我們的視野里。人們不禁感慨:當今社會究竟是怎么了?還會有人愿意“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嗎?還會有人愿意秉持著一顆俠義之心嗎?
可喜的是,這種精神在當下社會并未消失。2018年的大年初四,當人們還沉浸在春節(jié)的喜慶氛圍中時,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qū)寡山汪家頭有一輛三輪電瓶車一頭栽進了路邊的河道里。一個叫謝斌的年輕小伙見此情形,不顧冰冷的河水,下水救人。得知謝斌的救人事跡后,吳山前村黨委書記對謝斌豎起大拇指。謝斌卻說:“遇到這種情況,換了誰都不會猶豫的,更何況我是一名黨員!”這種行為,不正是俠義精神在當今社會的體現(xiàn)嗎?
“俠”到底是什么,難道只是為了他人,犧牲自己的行為嗎?當然不是,“俠”,也可能是在別人要求相助卻不求回報的行為。總而言之,時代需要俠義精神,但不能將它和匹夫之勇混為一談。
為正義也好,為人民、國家也罷,行俠仗義,不分職業(yè)、不論身份,人人都有可能成為維護社會正義、守護家國和諧的“大俠”。
俠義精神,在變幻萬千的新時代的形勢下,依然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浙江樂清市樂成鎮(zhèn)實驗中學)
點評
小作者運用“夾敘夾議”法,談古論今,闡明了“俠義精神”對當今社會的重要意義。誠然,俠義精神,意味著熱心、善良、勇敢等美德,這種精神在當今社會也不該缺失。
全文論點獨特,論據(jù)飽滿,具有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
(黃忠、胡向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