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蘭
隨著生活質量不斷的提升發(fā)展, 產婦的預后得到了更多的關注, 針對新生兒來說母乳是最為理想的食物, 在初中乳含有大量的溶菌酶、牛磺酸等營養(yǎng)物質, 對新生兒的生長發(fā)育有著重要的意義[1,2]。在本次研究中旨在分析早期乳房按摩聯合耳穴貼壓對剖宮產產婦泌乳與預后的影響, 具體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7 月~2018 年10 月本院116 例 剖宮產產婦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 每組58 例。對照組產婦年齡22~35 歲, 平均年齡(28.5±3.6)歲;孕周37~42 周, 平均孕周(39.5±4.4)周。干預組產婦年齡22~35 歲, 平均年齡(28.5±3.6)歲;孕周37~42 周, 平均孕周(39.5±4.4)周。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產婦自愿參加此次研究;②產婦生產方式均為剖宮產。排除標準:①合并傳染性疾病患者;②產后出血產婦(出血量>500 ml)。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護理措施, 如泌乳宣教、指導正確的喂養(yǎng)姿勢、喂養(yǎng)技巧等, 同時指導產婦在喂養(yǎng)前清潔乳房與乳頭, 對乳房進行熱敷, 時間約5~10 min, 將熱度控制在45~55℃, 避免燙傷。
1. 2. 2 干預組 采用早期乳房按摩聯合耳穴貼壓。對護理人員進行統(tǒng)一培訓, 并進行考核。術后6 h 對乳房進行按摩, 按摩時產婦采取仰臥位, 將乳房暴露出來, 護理人員將康復精油涂抹在雙手上, 自手掌大小魚線經乳根始, 以順時針的方向對乳房進行按摩, 直至乳頭, 使用拇指、中指與食指輕拿且揉捏乳暈, 將乳竇向胸內壁進行擠壓, 按摩的力度以產婦承受度為準, 2 次/d, 每次約重復10 次動作。值得注意的是在對產婦乳房進行按摩時護理人員避免手過涼, 連續(xù)按摩4 d。對產婦進行辨證分型, 針對氣虛產婦耳穴貼壓胸區(qū)、乳腺穴、神門、內分泌、皮質下, 加用脾與胃;針對氣郁產婦耳穴貼壓胸區(qū)、乳腺穴、神門、內分泌、皮質下, 加用肝與膽。在貼壓后行第一次按壓, 按壓時間為10~15 s/次, 直至患者出現酸麻熱脹痛感覺為宜, 在產婦每次哺乳前進行一次按壓, 4 d 為1 個療程, 治療1 個療程。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產婦泌乳量。充足:產婦在喂養(yǎng)時可聽見新生兒的吞咽聲, 濕尿布≥6 次/24 h, 在2 次喂奶之間新生兒睡眠較為安靜, 在喂養(yǎng)前產婦乳房有充盈感且在喂養(yǎng)時有下乳感;正常:產婦在喂養(yǎng)時可聽見新生兒的吞咽聲, 濕尿布6 次/24 h, 2 次喂奶之間新生兒睡眠較為安靜, 在喂養(yǎng)前產婦乳房有充盈感且喂養(yǎng)時有下乳感;少量:產婦在喂養(yǎng)時不能聽見吞奶聲音, 濕尿布<6 次/24 h, 在2 次喂奶之間新生兒有哭鬧, 需要增加奶粉喂養(yǎng), 喂養(yǎng)前產婦乳房沒有充盈感, 且在喂養(yǎng)時沒有下乳感;無乳汁:產婦雙乳不充盈, 沒有乳汁, 完全使用奶粉喂養(yǎng)[3]。②對比兩組產婦產后48 h 子宮恢復情況。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1 兩組產婦泌乳量比較 干預組產婦泌乳量多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泌乳量比較[n(%)]
2. 2 兩組產婦產后48 h 子宮恢復情況比較 對照組產婦產后48 h 子宮恢復率為72.4%, 干預組產婦產后48 h 子宮恢復率為93.1%;干預組產婦子宮恢復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產后48 h 子宮恢復情況比較(n, %)
剖宮產產婦因受到切口等因素的影響, 導致產后泌乳量不足、預后差, 泌乳量不足會影響新生兒的生長發(fā)育, 母乳喂養(yǎng)不僅利于新生兒的生長發(fā)育, 更利于產后的恢復[4]。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干預組產婦泌乳量多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產婦產后48 h 子宮恢復率為72.4%, 干預組產婦產后48 h 子宮恢復率為93.1%;干預組產婦子宮恢復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證實剖宮產產婦采取早期乳房按摩聯合耳穴貼壓后有效的提高了乳汁分泌量, 改善了產婦的預后。泌乳是比較復雜的一個過程, 泌乳不足與胰島素、雌激素等有著直接的關系, 同時與產婦的精神、預后也有著密切的關聯[4]。乳房按摩具有無創(chuàng)的優(yōu)勢, 配血穴位不僅緩解了乳房的脹痛感, 更具有較高的安全性。通過乳房按摩有效的促進了局部的血液循環(huán), 緩解了產婦的不良情緒, 經神經-體液途徑有效的促進了乳汁分泌, 在對腦垂體進行刺激后可釋放大量的催乳素, 不僅增加了泌乳量, 更提高了乳汁的質量[5,6]。按摩乳房的同時對乳頭與乳暈進行刺激, 將沖動傳至大腦丘腦下部的視上核與室旁核, 反射性的引起腦垂體前葉釋放催乳素等, 在促進乳汁分泌的同時也促進了產后預后。泌乳的這一過程與產婦的情志、縮宮素水平、疼痛感均有著直接的關系, 抑制催乳素分泌的因素后交感神經興奮、疼痛刺激等[7,8]。在中醫(yī)認知中, 乳汁主要源自臟腑, 是由氣血生化形成的, 乳汁的分泌主要依靠氣血的沖盛與沖和[9]。耳穴貼壓是在耳穴表面貼敷壓丸, 具有操作簡單、安全性高的優(yōu)勢。耳穴貼壓可持續(xù)對穴位產生刺激感, 在緩解產婦疼痛感的同時也加速了催乳素的分泌[10]。
綜上所述, 早期乳房按摩聯合耳穴貼壓在剖宮產產婦泌乳及預后中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保證泌乳量的同時也加速了子宮的恢復, 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