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森 朱成樓 張明 汪緒倫 黃至輝
慢性阻塞肺疾病又稱為慢阻肺, 好發(fā)于中老年人群, 是臨床常見呼吸道疾病之一。其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呼吸不暢、咳痰、咳嗽、喘息等, 是一種以氣流受限為特征的疾病, 發(fā)病多與肺對有害氣體或顆粒的異常炎癥反應有關, 具有反復發(fā)作、病程長的特點, 如若得不到及時治療則會進展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1]。當前藥物治療方式是治療慢性阻塞肺疾病最重要手段。倍氯米松屬于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 具有較強的抗炎、抗過敏作用。本文旨在探究倍氯米松霧化吸入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療效, 現(xiàn)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5 月~2018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42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 每組21 例。納入標準:①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17 年更新版)》[2]中的診斷標準, 喘息、咳嗽、痰液增加, 呼吸頻率或心率比基線值增加≥20%, 過去5 d 內(nèi)曾發(fā)生上呼吸道感染;②患者與其家屬已獲得知情權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③無用藥禁忌證;④近3 個月未使用糖皮質(zhì)激素、抗生素治療。排除標準:①存在嚴重性心、腎、精神障礙合并疾??;②臨床資料不完整;③拒絕參加實驗。實驗組中男13 例, 女8 例;年齡43~68 歲, 平均年齡(57.62±4.87)歲;肺功能分級:Ⅰ級6 例, Ⅱ級5 例, Ⅲ級4 例, Ⅳ級6 例。對照組中男12 例, 女9 例;年齡44~67 歲, 平均年齡(57.55±4.52)歲;肺功能分級:Ⅰ級7 例, Ⅱ級6 例, Ⅲ級3 例, Ⅳ級5 例。兩組患者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與實驗組患者均予常規(guī)的氧療、抗感染以及止咳化痰等對癥支持治療。對照組給予沙丁胺醇和異丙托溴銨霧化吸入治療, 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GlaxoSmithKline Australia Pty Ltd., 注冊證號H20160660), 給予患者氧氣驅(qū)動霧化吸入5 mg(2.5 ml), q.8 h.。吸入用異丙托溴銨溶液(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 KG, 注冊證號H20150159), 給予患者氧氣驅(qū)動霧化吸入500 μg(2 ml), q.8 h.。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倍氯米松霧化吸入治療, 吸入用丙酸倍氯米松混懸液(Chiesi Farmaceutici S.p.A., 注冊證號H20130214), 給予患者氧氣驅(qū)動霧化吸入0.8 mg(2 ml), q.12 h.。兩組患者均治療10 d。使用美國實驗儀器公司GEM Premier 3000 血氣分析儀進行血氣分析指標檢測。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血氣分析指標、不良反應(皮疹、惡心、便秘)發(fā)生情況、癥狀(咳喘、肺啰音)改善所需時間。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1 兩組患者血氣分析指標對比 兩組治療前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動脈血氧分壓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動脈血氧分壓均優(yōu)于治療前,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治療后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低于對照組、動脈血氧分壓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癥狀改善所需時間及住院時間對比 實驗組咳喘、肺啰音改善所需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 實驗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4.76%, 低于對照組的28.57%,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血氣分析指標對比( ±s, mm Hg)
表1 兩組患者血氣分析指標對比( ±s, mm Hg)
注:與對照組對比, a P<0.05, b P>0.05;與治療前比較, c P<0.05
組別 例數(shù) 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 動脈血氧分壓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 21 71.75±5.67b 48.28±3.36ac 53.66±2.23b 81.32±3.11ac對照組 21 71.55±5.55 58.46±4.21c 53.70±2.21 70.98±3.31c t 0.115 8.661 0.058 10.433 P>0.05 <0.05 >0.05 <0.05
表2 兩組患者癥狀改善所需時間及住院時間對比(±s, d)
表2 兩組患者癥狀改善所需時間及住院時間對比(±s, d)
注:與對照組對比, a P<0.05
組別 例數(shù) 咳喘改善所需時間 肺啰音改善所需時間 住院時間實驗組 21 4.82±1.22a 5.92±1.58a 7.50±1.66a對照組 21 6.97±1.63 7.95±1.58 10.82±1.57 t 4.839 4.163 6.659 P<0.05 <0.05 <0.05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n(%)]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是一種以肺血管、氣道、肺實質(zhì)炎癥異常反應為主要特征的疾病。當前臨床上常給予此類患者糖皮質(zhì)激素類、支氣管擴張劑類藥物進行治療[3]。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 實驗組治療后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低于對照組、動脈血氧分壓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咳喘、肺啰音改善所需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 異丙托溴銨、沙丁胺醇為支氣管擴張劑類藥物, 能有效擴張支氣管、緩解支氣管的痙攣, 從而促進支氣管黏膜纖維運動能力提升、加快痰液排出。倍氯米松為糖皮質(zhì)激素類藥物, 進入機體后可被酯酶快速分解, 起效快, 能夠抑制機體炎性反應、改善氣道水腫, 具有抗痙攣、抗炎癥作用, 進而改善肺功能[4,5]。給予患者倍氯米松聯(lián)合異丙托溴銨、沙丁胺醇霧化吸入治療后, 三藥協(xié)調(diào), 臨床療效更好, 能更好地改善氣流受限、控制癥狀。此外實驗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4.76%, 低于對照組的28.57%,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明, 加用倍氯米松可降低藥物之間用藥副作用與用量、提升用藥安全性, 與其他研究中結(jié)果相同[4,6]。由上述分析可知, 倍氯米松聯(lián)合沙丁胺醇和異丙托溴銨霧化吸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具有幾點作用:用藥安全性高, 抑制炎癥反應、改善肺功能與血氣指標、松弛支氣管平滑肌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 倍氯米松聯(lián)合沙丁胺醇和異丙托溴銨霧化吸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不僅利于改善血氣指標與肺功能, 更利于提升用藥安全性, 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