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競開
摘?要:抗戰(zhàn)時期,《新華日報》為進行抗戰(zhàn)動員,通過報道工人生產和生活活動,樹立了一個個典型的正面工人形象,來鼓舞與發(fā)動更多工人群眾積極學習效仿,參與到抗戰(zhàn)中來。本文通過分析《新華日報》對工人的報道內容,總結《新華日報》建構的工人形象,可以窺探出《新華日報》的抗戰(zhàn)動員策略以及媒介功用。
關鍵詞:抗戰(zhàn)時期;《新華日報》;工人形象
中圖分類號:G2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19)05-0111-02
一、《新華日報》建構的工人形象
(一)抗戰(zhàn)愛國的支持者
1937年8月13日,日軍向上海發(fā)動軍事進攻,制造了震驚中外的“八·一三”事件,隨即淞滬抗戰(zhàn)爆發(fā)。在抗戰(zhàn)活動中,工人階級組織起來的各行業(yè)職工抗日救亡團體有40多個,并成立了全市性的上海工人抗日救亡協(xié)會,開展宣傳、救護、戰(zhàn)地服務救援等活動,積極支援前線。之后,《新華日報》對這項活動進行了報道:“上海市總工會、中國勞動協(xié)會,為適應勞動界抗戰(zhàn)工作起見,曾發(fā)動勞動界同仁、組織勞動界救亡協(xié)會,在滬市三個月激戰(zhàn)中,該會除領導勞工參加后方救護救濟交通情報,前線向導工程運輸?shù)裙ぷ魍猓嶋H參加別動隊,單人游擊戰(zhàn)爭,奮勇殺敵,犧牲甚炬。[1] ”
在積極參與到前線抗戰(zhàn)的同時,無法參與前線作戰(zhàn)的工人們還選擇用自己的方式,在工作勞動中為抗戰(zhàn)出力。“一大部分男工友們,都自動地向廠方要求,每頓飯少吃兩碗葷菜,拿余下來的錢,去捐給前方的將士,女工們也都熱情的去學看護的技術,雖然是在每天十三個小時工作以外,再增加三小時的訓練時間,他們是吃盡了苦,克服著體力上的不夠。[2]”
《新華日報》通過報道工人日?;顒?、工人生活狀態(tài)與工人抗戰(zhàn)事跡,將工人形塑成一個抗戰(zhàn)愛國的支持者,去前線參與抗戰(zhàn),在后方支持抗戰(zhàn),來建構一個英勇愛國的工人形象,從而起到了鼓舞動員更多人參加抗戰(zhàn),投入到抗戰(zhàn)中來,增強民眾的愛國意識等作用。
(二)維護權益的抗爭者
在自己的工資沒有按時獲得或者經濟利益受到侵犯時,他們會寫信給報紙進行投訴與建議,例如在第四屆參政會時,他們提出了作為工人的呼聲:“經過我們再三要求,我們的廠方只答應發(fā)給少數(shù)工友五天工資,作為遣散費外,對全體工友生活仍毫無顧惜,眼看著就要餓肚皮了!而且,在這里還躺著幾位因上次空襲時,替廠方搶救機器用力過度,因而致傷致病的同伴,沒有一點醫(yī)藥費可以療治他們,這是多么使人痛心的刺激呵!我們以為這次我們被廠方解雇事件,不僅是我們這幾十人的問題,而是整個戰(zhàn)時工人生活保障問題……現(xiàn)在第四屆參政會即將開會,我們愿意把淺薄的見解提出,請貴報轉達參政員諸先生,作為參考。[3]”
而在工人生活舉步維艱、無法繼續(xù)維持生計之時,他們會請求新聞界予以關注,呼吁解決生活困難的問題。例如:“大成紗廠工人,每天取得工資甚微,頗難維持生活,該廠曾于去歲奉令拆車,還至重慶,因此三百余工人同時失業(yè),該廠尚無解決辦法?,F(xiàn)各種失業(yè)工人家屬,均處在饑餓交迫之下,失業(yè)工人曾經一再向廠方要求,予以救濟,迄今尚無結果……故請求主方略加工資,以解決生活困難。[4]”
《新華日報》在報道工人為自身利益維權、爭取利益不受侵犯的同時,也反映出了戰(zhàn)時工人們敢于斗爭,敢于為自己發(fā)聲的狀態(tài),這樣勇于維護自身權益的抗爭者形象也為其他工人樹立了一個良好的范本。
(三)開拓進取的先行者
戰(zhàn)時工人的生活中不止有瑣碎且繁重的工作,在工作之余或者每逢假期,他們會選擇參加各種社會活動以及紀念活動以支持抗戰(zhàn),組建劇團、劇社豐富自己的業(yè)余生活。“武昌復興第一紗廠員工戰(zhàn)時服務團自籌劃以來,除已成立歌詠隊外,最近又成立了一個劇團,已有十八個男女工友參加,由政治部第三廳科員指導,前天擴大宣傳周的戲劇日,他們這劇團就參加了武昌一馬路大操場的公演,演出了“工人救國”并表演雙簧,很受工人群眾的歡迎,……他們已搭了一個永久的舞臺,以后每逢廠中休息日,都將演戲給工友們看,提高他們的抗敵情緒。[5]”
另外,工人們也積極參與到各種抗戰(zhàn)和紀念日等活動中。這其中援助香港“反汪”罷工工人活動最為轟動。當時《新華日報》報道載:“在全國同胞悲壯熱烈的舉行“八·一三”這一偉大的紀念中,表現(xiàn)得最英勇,最有力,最可敬的,要算香港的工友同胞。他們以自己的力量,竟封閉了汪逆在香港發(fā)行的兩種漢奸日報——《南華日報》?和《天演日報》……由八·一三起,一致停工,脫離該報,實行將兩漢奸報封閉。”
二、《新華日報》工人形象的建構特點
(一)以群眾的聲音來反映群眾:以人為本
在編輯工作上,《新華日報》采取了通俗化、大眾化的方針,把報紙的文化水平降到初中畢業(yè)程度,全部新聞都用白話文改寫,廢除了當時流行的不文不白的所謂“新聞體”,大大改進了文風。當然,更重要的是改進了內容,做到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受到廣大讀者歡迎[6]。
同時,偏口語化的報道風格也是《新華日報》在工人形象建構時常常使用的。例如在《工人小販寫信慰勞將士》中就寫道:“一、大家把日本鬼子打死!二、打滅鬼子好過日子!三、不要讓鬼子到武漢來。[7]”這篇文章直接引用了工人小販寫給慰勞戰(zhàn)士的信,工人小販由于文化程度有限,因而文章整體來講較為通俗易懂,內容貼近民眾,言簡意賅地表達出其主題。
(二)使用多種報道體裁:情理結合
除了使用消息、通訊文體對工人形象進行塑造,《新華日報》還注重內容和形式的統(tǒng)一,在消息、通訊、社論方面,《新華日報》主要報道工人抗戰(zhàn)愛國活動與生產勞動情況,這種報道文字精煉,主題明確。而在副刊處以漫畫、圖片、詩歌等形式對工人抗戰(zhàn)活動與日常生活予以加工處理,這種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報道形式可以避免因工人文化程度有限而帶來的閱讀障礙,提升了工人的閱讀興趣,增加了傳播效果。另外,《新華日報》還開辟讀者信箱、大眾信箱等欄目來刊登工人們的困惑、建議以及問題,發(fā)動工人群眾進行內容創(chuàng)作,彌補報社工作人員由于立場不同所帶來的局限。
(三)典型形象塑造:以小見大
典型的先進事跡是其傳播的基礎和本體,而對典型形象的抽象化提煉,使其成為一個象征符號,是通過對先進人物形象的塑造與傳播,使其先進經驗得到推廣,高貴品質得到學習,達到傳遞主流價值觀念、增強社會凝聚力的效果?!缎氯A日報》選取模范工人作為典型,通過個例來向讀者進行抗戰(zhàn)動員、輿論引導。例如《新華日報》曾經在1938年12月5日第六版騰出整個版面來報道保衛(wèi)大武漢殉難的先進工人模范事跡,刻畫了模范工人李鑒秋、戰(zhàn)友陸從道等形象,通過介紹他們的英勇事跡,意在號召大家“當益服從抗戰(zhàn)高于一切,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之原則,努力于自己崗位的工作,以幫助爭取抗戰(zhàn)勝利早日到來。[8]”為讀者做出表率,從而達到入木三分的宣傳效果。
三、結?語
在抗戰(zhàn)動員過程中,《新華日報》運用多種報道體裁,塑造了“愛國者”“抗爭者”“先行者”等諸多典型形象,這些正面形象有效地鼓舞了更多的工人群眾投入到抗戰(zhàn)建設中來。這一塑造辦法巧妙地避免了口號式動員帶來的局限性,有力推動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發(fā)展,為抗日戰(zhàn)爭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全國工人參加抗戰(zhàn)[N].新華日報,1938-02-15.
[2]?工人們是愛國的[N].新華日報,1938-01-27.
[3]?對第四屆參政會的意見 工人們的呼聲 改善工人生活加緊戰(zhàn)時生產 保障言論集會結社等的自由[N].新華日報,1939-08-27.
[4]?渝市綢業(yè)工人要求改善生活[N].新華日報,1939-03-19.
[5]?第一紗廠工人組織劇團[N].新華日報,1938-04-13.
[6]?石西民,范劍涯編.新華日報的回憶續(xù)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7]?工人小販寫信慰勞將士[N].新華日報,1938-08-19.
[8]?追悼本報保衛(wèi)大武漢殉難同志[N].新華日報,1938-12-05.
[責任編輯:楊楚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