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淑敏
當很多年輕人以為自己的風度和氣質(zhì)是一個技術(shù)操作性的問題時,其實背后是一個頑固的心結(jié),那就是你能否流露自己的真實情感。
做心理醫(yī)生,看到過無數(shù)來訪者。一天有人問道,在你的經(jīng)歷中,最讓你為難的是怎樣的來訪者。說實話,我還真沒想過這個問題,他這一問,倒讓我久久地愣著,不知怎樣回答。
后來細細地想,要說最讓我心痛的來訪者,不是痛失親人的哀號,或是奇恥大辱的嘯叫,而是臉掛無聲無息微笑的苦人。
比如一個身穿黑衣的女孩對我說,您知道我的外號是什么嗎?我叫“開心果”。我是所有人的開心果。只要我周圍的人有了什么煩心事,他們就會找到我。我聽他們說話,想方設法地逗著大家快樂,給他們安慰??墒?,我不歡喜的時候,卻找不到一個人理我了。周圍一片灰暗,我只有一個人躲在被窩里哭……
我聽著她的話,心中非常傷感,但她臉上的表情讓我百思不得其解。那是不折不扣的笑容,純真善良,幾乎可以說是無憂無慮的。連我這雙飽經(jīng)風霜的老眼也看不出有什么痛楚的痕跡。她的臉和她的心,好像是兩幅不同的拼圖,展示著截然相反的信息,讓人驚訝和迷惑,不知它們該主哪一面。
我說,聽了你的話,我很難過??煽茨愕哪槪也煊X不出你的哀傷。她下意識地摸摸自己的臉說,咦,我的臉怎么啦?很普通啊。我平時都是這樣的。于是我在瞬間明白了她的困境。她臉上的笑容是她的敵人,把錯誤的信息傳達給了別人。當她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她的臉、她的笑容在說著相反的話——我很好,不必管我。
其實,這不是佯笑者的錯,但需要佯笑者來改變。我想,每一個嬰兒出生之后,都會放聲啼哭和由衷地微笑,那時候,他們是純真和簡單的,不會偽裝自己的情感。由于成長過程中種種的不如意,孩子們被迫學會了迎合和討好。他們知道,當自己微笑的時候,比較能討到大人的歡心,如果你表達了委屈和憤怒,也許會招致更多的責怪。孩子總善良地以為是自己的錯,是自己惹得大人不高興了。由于弱小,孩子覺得自己有義務讓大人高興,于是開始練習佯笑。佯笑不是百無一用的,它掩飾了弱小者的真實情感,在某些時候為主人贏得了片刻安寧。
可是佯笑帶來的損傷和侵害,是潛在和長久的。你把自己永遠釘在了弱者的地位,不由自主地仰人鼻息。在該憤怒的時候,你無法拍案而起;在該堅持的時候,你無法固守原則;在合理退讓的時候,你表現(xiàn)了諂媚;在該意氣風發(fā)的時候,你難以瀟灑自如;還可以舉出很多。當很多年輕人以為自己的風度和氣質(zhì)是一個技術(shù)操作性的問題時,其實背后是一個頑固的心結(jié),那就是你能否流露自己的真實情感。
東云摘自《愿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2》
(江蘇文藝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