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威 楊楠竹 荊家旭
【摘要】本文從基源概況、藥用簡史等方面介紹了海洋中藥玳瑁的藥學知識,從性味歸經(jīng)、功效主治、常用方藥等方面闡述了任繼學教授運用玳瑁的寶貴經(jīng)驗,最后以高血壓病診治再現(xiàn)任師的實踐范例,目的是繼承和發(fā)揚名老中醫(yī)的獨特用藥經(jīng)驗,促進海洋中藥的開發(fā)和利用,進而提高中醫(yī)臨床療效。
【關(guān)鍵詞】海洋中藥;玳瑁;任繼學;臨床運用
海洋中藥主要指以中醫(yī)藥理論為指導的海洋天然藥物[1]。從古至今,我國都有使用海洋中藥的傳統(tǒng)和歷史,《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記載有十余種海洋中藥,如牡蠣、烏賊骨、海藻等。其作為中國中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醫(yī)藥發(fā)展的進程中占有特殊的位置,是我國中藥寶庫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首屆國師大師任繼學教授是國內(nèi)極少對海洋中藥具有深刻認識和豐富臨床經(jīng)驗的中醫(yī)大家,現(xiàn)舉其應用玳瑁經(jīng)驗作以介紹。
1 基源概況
玳瑁(學名:Eretmochelys imbricata)屬爬行綱、龜鱉目、海龜科。棲息于熱帶和亞熱帶海洋中。藥材取自于玳瑁背部之甲片,一年四季均可捕捉,置玳瑁倒懸,以沸醋潑之,其甲片就能逐一剝下,去除殘肉,洗凈即成藥材,以片厚、花紋明顯、半透明者為佳[2]。
2 藥用簡史
玳瑁最早出自于《開寶本草》:玳瑁,主解嶺南百藥毒,人刺其血飲,以解諸藥毒。其后歷代本草專著多有記載,如闡述藥品加工者:產(chǎn)于海洋深處,……,取用時,必倒懸其身,用器盛滾醋潑下,逐片應手而下(《海搓余錄》)。記錄其功效者:療心風邪,解煩熱(《食性本草》);破癥瘕,消癰毒,止驚癇(《日華子本草》);解痘毒,鎮(zhèn)心神,急驚客忤……(《本草綱目》)。玳瑁,甘、寒、無毒,歸經(jīng)心、肝經(jīng),主要功效為平肝定驚、清熱解毒,主治病證包括:高熱;神昏,譫語;抽搐,小兒驚癇;眩暈;心煩失眠;癰腫瘡毒?!短交菝窈蛣┚址健芬早殍:仙鸀跸?、琥珀、朱砂、雄黃、龍腦、麝香、牛黃等制成溫熱病經(jīng)典名方,取其清熱解毒、開竅鎮(zhèn)驚,用于高熱驚厥、煩躁不安、神昏譫語、小兒急熱驚風等?,F(xiàn)代研究玳瑁的背甲含角蛋白,其中含有賴氨酸、組氨酸等多種氨基酸,主要對免疫功能有一定影響[2-3]。
3 經(jīng)驗拾粹[4]
任繼學教授認為玳瑁其性寒涼,其味甘咸,歸于心、肝二經(jīng)。玳瑁甘咸性寒,長于清熱涼血,入于手少陰心經(jīng),心主血脈和神明,任師多用其于心火痰熱所致之心悸(心律失常)、胸痹心痛?。ㄐ募」K?、心絞痛)、肺心同病(肺源性心臟?。?、昏迷、失眠等,常用方藥如:房顫治取化痰息風、鎮(zhèn)驚止悸者(石菖蒲50個,郁金10 g,砂熟地50 g,珍珠50 g,琥珀50 g(沖服),玳瑁30 g,茯神60 g,遠志50 g,半夏曲30 g,酒黃連40 g,酒牛膝50 g,麥冬60 g,肉桂20 g,當歸50 g,研末沖服),頻發(fā)室性期前收縮法遵理氣化痰、寧心安神者(瓜蔞皮15 g,薤白20 g,懷牛膝15 g,遠志10 g,羚羊角3 g(先煎),車前子15 g,茯苓15 g,柴胡15 g,澤瀉15 g,鉤藤10 g(后下),陳皮15 g,玳瑁15 g(先煎))。玳瑁長于重鎮(zhèn)潛降,功善平肝潛陽、熄風止痙,任師多用其于肝火妄動、肝陽上亢所致之中風(腦出血、腦梗死)、眩暈(高血壓)、昏迷、抽搐等,常用方藥:兩救固脫飲(玳瑁、赤人參、附子、龜板膠等)、醒腦通脈散(玳瑁、血竭、西藏花、珍珠5 g、膽星等)、潛陽熄風煎(玳瑁、天竺黃、紫貝齒、龜板等)。
4 病案舉例[5]
患者男性,48歲,既往高血壓史3年,最高為180/100 mmHg,為予規(guī)范控制。本次因大量飲酒和情緒過激后出現(xiàn):頭暈眩、脹痛,干嘔,胸悶,氣短,周身乏力,心悸而煩,易怒,顏面淡青色暗,舌紅,苔白厚,脈弦滑而數(shù),測得血壓210/110 mmHg。慮其平素嗜酒易怒,肝經(jīng)火盛,風陽上亢,當治以平肝潛陽、息風定眩,處方為羚羊角5 g(先煎)、玳瑁15 g(先煎)、牛膝20 g、防己15、申姜15 g、肉蓯蓉15 g、地龍15 g、當歸15 g、黑芝麻20 g、玄參15 g、天麻15 g、鉤藤15 g(后下)。藥用一周,患者頭暈明顯減少、頭痛和干嘔不見、情緒平復,血壓波動于140~150/80~94 mmHg。再行調(diào)治一月余,頭痛、乏力、心悸等諸癥皆愈,偶覺頭暈而未現(xiàn)昏眩,血壓常處于132~140/80~90 mmHg間。
海洋藥物資源豐富,醫(yī)療價值突出,但目前臨床應用尚較局限,對任繼學教授運用海洋中藥經(jīng)驗進行發(fā)掘和整理,其成果將豐富和完善海洋中藥的證治體系、拓展海洋中藥的應用范圍,提升社會對海洋藥物的認識和重視程度,進而促進海洋藥物的應用和開發(fā)。
參考文獻
[1] 翟華強,施沅坤,歐 敏,等.海洋中藥的性味功效初步分析[J].中國海洋藥物雜志,2009,28(6):45-47.
[2] 荊海燕,陶 軍,高青枝,等.海洋中藥玳瑁的藥用價值[J].海峽藥學,2002,14(1):31-32.
[3] 林 源,卜其濤,王鳳芹,等.不同炮制方法對玳瑁浸出物及氨基酸含量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應用藥學,2016,33(6):734-736.
[4] 任繼學.懸壺漫錄[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14.
[5] 王之虹,宮曉燕,王 健.任繼學醫(yī)案精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本文編輯:董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