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青松 鐘金婷 李時梅
【摘要】目的 探究對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施行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心血管內科在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間治療的98位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為觀察組,各49位患者,前者常規(guī)護理,后者加入心理干預。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3.0進行分析。結果 觀察組患者心理健康改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施行適當?shù)男睦砀深A,可以有效緩解抑郁不安的情緒,相比于常規(guī)護理,效果更勝。
【關鍵詞】心理護理干預;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
心血管內科相關疾病眾多且病因復雜,該系統(tǒng)疾病由于具有發(fā)病難預測、病程進展快等特點,因此對于重癥患者來說致殘率、病死率更高[1]。因此治療過程不僅是身體治療,心理治理尤為關鍵[2],特別是患者的心理因素會影響患者治療效果,本研究運用心理護理干預,可以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改善患者預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在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間治療的98位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為給予常規(guī)護理的49例患者,心理護理干預的54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兩組年齡、性別、患病時間等一般資料無差異(P>0.05)。本次研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診斷標準
患者的診斷均符合《內科學》(第九版)中關于心血管疾病描述,排除患者本身有其他嚴重器質性病變的或合并其他疾病、無意愿加入研究等患者。
1.3 方法
將觀察組49位患者給予心理護理干預,對照組給予普通護理模式,具體操作如下:
1.3.1 普通護理
入院后及時記錄的病情,注意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時為患者做心理疏導,每日做好必要的護理流程。
1.3.2 個性化護理
在對患者實施普通護理方案的基礎上,①對患者每日一次心理護理,采取談話等方式及時疏導情緒,幫助患者緩解消極情緒。②活動指導:每日定時關注患者的活動量,并作適當?shù)幕顒又笇А"鄱〞r關注患者的血壓、心率、呼吸,遇到情況及時處理并通知醫(yī)師。④做好飲食指導:囑咐患者要低鹽飲食、低膽固醇,控制體重,每日攝取蔬菜與水果。
1.4 效果評價
比較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前后的心理情況,用SDS抑郁自評量表與SAS焦慮自評量表評測;滿意度設置四個選擇: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 23.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x±s)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組間差異分析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心理變化情況
接受心理干預護理的觀察組患者相比對照組患者,焦慮和壓抑情況得以明顯好轉,見表1。
2.2 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患者接受個體化護理后,總體上滿意程度高于對照組(x2=9.098,P<0.05),見表2。
3 討 論
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的重癥患者在身體和精神上往往受到雙重損傷,若持續(xù)處在消極悲觀的精神狀態(tài)中不利于治療,甚至會使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常規(guī)的護理程序中加入心理干預,一方面可以緩解患者緊張不安情緒,另一方面可以對患者的血壓、呼吸等起到穩(wěn)定作用。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在接受心理干預后,焦慮情緒與抑郁癥狀明顯得以好轉,且對護理的滿意度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因此,對于心血管內科重癥患加入心理干預后能更好的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優(yōu)化治療過程。
參考文獻
[1] 盧雙枝,許 露.心理護理干預對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護理質量的影響分析[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21):86.
[2] 李書群,趙燕平,李 園,朱曉紅,劉小平,盛家香.心理護理干預對維持性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7,44(03):553-555.
本文編輯:董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