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詩歌與音樂自古以來便是一體,詩樂相和的方式,不僅成功塑造了悠遠的意蘊及立體的歌詩時空,而且完整地保存了中國古代文化的精粹。中華傳統(tǒng)文化為儒釋道交融,其核心理念均為“和諧”。詩與樂作為文化藝術長廊中兩種重要的文體樣式,自古以來為世人所愛。經(jīng)典詩歌與流行歌曲融合既實現(xiàn)了審美經(jīng)驗上的統(tǒng)一,又完成了詩樂意義上的互文。它們不僅溫暖和美麗人類日常生存、棲居,而且提升生活品質和精神境界。
關鍵詞:詩樂融合;審美經(jīng)驗;意義互文
作者簡介:王思淇(1999-),女,漢族,遼寧遼陽人,沈陽師范大學文學院2017級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yè)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為漢語言文學;張炳奇(1996-),男,漢族,遼寧遼陽人,中鐵電氣化局集團有限公司沈陽電氣化工程分公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12-0-01
一、詩樂融合的現(xiàn)狀
隨著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經(jīng)典永流傳》等節(jié)目的熱播,詩歌和音樂之間的互滲關聯(lián)被火熱關注。2000 年,文化部曾專門成立了“全國藝術歌曲推廣委員會”。詩樂本是為一體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因此,“詩歌”一詞指的是既具有詩的特征又具備歌的特征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雖然詩樂從春秋時期就開始分家了,但是,由于在當今社會中詩樂合一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和價值。因此,我們再一次將詩與樂融合,將經(jīng)典詩歌與流行歌曲融合,讓詩歌以人們喜聞樂見的流行歌曲為載體得以更廣泛地傳播,同時,詩歌也為歌詞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許多創(chuàng)作靈感,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流行歌曲歌詞的文化底蘊,使流行歌曲歌詞更加耐人尋味,充滿詩意。所以,我認為流行歌曲之所以如此受到大眾喜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只是因為其在探索現(xiàn)代音樂文學形式上有所創(chuàng)新,而且一些流行歌曲也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了對詩樂合一的回歸。
二、詩樂融合的意義
(一)審美經(jīng)驗的“和諧”
詩歌和音樂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樣式,因此,我們在面對其二者所產生的審美感受、審美接受方式也是不同的。而歌曲卻是一個完整的整體,這就要求歌曲必須擁有與之相配的完整、和諧、統(tǒng)一的審美性和藝術性。而歌詞和音樂又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即音樂的題材則受制于歌詞的內容,歌詞的形式受制于音樂的形式。因此,詩樂融合后,詩與樂在審美經(jīng)驗上要追求情感性和音樂性的和諧,一致。
在情感性上,音樂長于通過旋律訴諸聽覺直接表現(xiàn)情感,歌詞長于通過文字的描繪使形象和情感產生互動來抒情,二者在情感對藝術創(chuàng)造的作用上達成了一致。在音樂性上,音樂性是指歌曲通過聽覺從而引發(fā)聽眾產生相應的情感變化,所以它也成為了引起作者審美體驗最直接的審美特性。如果說詩是用韻律來體現(xiàn)其音樂性的,那么歌詞得音樂性就是通過其歌唱性來體現(xiàn)的。歌唱性就對歌詞的節(jié)奏、語言、韻律都提出了要求。魯迅也對現(xiàn)代歌詞的音樂性提出了他的審美觀點,即詩歌一定是以嘴唱的為好,而且還要易記、易懂、易唱、動聽,格式不必太過嚴格;有韻律但又必按照詩的韻律,通順流暢就可以了。歌詞語言的意義和音樂旋律的情感相互交融,相互闡釋成為歌曲。語言和旋律具有相同的表現(xiàn)形態(tài),但二者的表現(xiàn)域卻不同,即一個表現(xiàn)在語言含義一個表現(xiàn)在聲音旋律。而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去研究二者在意義層面上是如何互相闡釋,從而達到一種“和諧”的審美理念。
(二)意義層面的互文
“情動于中故形于言,言之不足故磋嘆之,磋嘆之不足故詠歌之。”這段話就向我們說明了語言在抒發(fā)情感時“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如果試圖只用音樂描述客觀事物或是講述某些道理,也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因為音樂只能表現(xiàn)某種抽象的、感性的情緒或情感,而卻無法具體闡釋這種情緒或情感的內涵,這時就需要借助文字將其情感內涵形象地、理性地進行具體闡釋,使其在文學性和藝術性上都能達到完整和諧。歌詞作為一種文學文本提高了音樂本身缺少的能動性,引導人們對這段音樂中所蘊含的情感產生深刻的思考,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提高了音樂的審美境界。語言具有相對明確的能指性,而音樂的能指卻是模糊的。同一段音樂,每一個人對其的理解也各不相同。音樂通過聽覺表達出的是一種直接的情感體驗,而詩在抒情時則需要通過文字甚至邏輯上的表述來間接闡釋。顯然,詩歌和音樂在情感的表達上,音樂具有更為自由的表現(xiàn)方式。詩樂二者之間的互文性關系,是兩種不同藝術符號在彼此的意義層面上進行的互相闡釋。即詩歌填充了音樂在理性表達上的空白,明確了情感的能指,而音樂又強化了詩的韻律,為詩增添了音樂性,感性和理性相結合,使詩情、詩意、詩境表達得更為流暢,完美。因此,歌曲要比單純的詩和音樂具有更豐富的表現(xiàn)力。
詩與樂的分離,不僅使詩的傳播受到了限制,也使音樂的意境受到制約,沒有詩意的音樂是寡淡無味的,而缺乏音樂性的詩歌在藝術性上也一定大打折扣。現(xiàn)代流行歌曲之所以能夠受到大眾普遍歡迎和接受,老少咸宜,并迅速發(fā)展繁榮起來,就是因為它同時吸收了音樂和詩歌各自的優(yōu)勢。流行歌曲用音樂豐富的旋律的起伏、節(jié)奏的動感填補詩在韻律和情感表現(xiàn)上的局限;用歌詞為樂注入思想和靈魂,展示出音樂獨特的審美特性。現(xiàn)代詩與樂的融合產生了諸多如《青花瓷》《菊花臺》《菩薩蠻》等優(yōu)秀流行歌曲作品為代表的新穎的藝術樣式,讓我們感受到了文學性與音樂性兼具,經(jīng)典與通俗交融,超時空對話的藝術——流行歌曲,帶來的新穎豐富的審美感受。
參考文獻:
[1]程寧敏.詩與樂的情緣[J].中國音樂,2001(4).
[2]許自強.歌詞創(chuàng)作美學[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