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璐,郭琳娜,邱雪峰,周 陽,邱自學
(南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江蘇南通 226019)
氧傳感器廣泛應用于內燃機、發(fā)動機,尤其是汽車電噴系統(tǒng)中,通過測定尾氣中的氧離子含量,獲得混合氣的空燃比信號[1-2],將其轉化成電壓信號并及時反饋給電子控制單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ECU據此對噴油時間和進氣量進行修正,使混合氣的濃度保持在最佳空燃比的狀態(tài),達到節(jié)約能源和凈化尾氣的目的[3]。
氧傳感器作為檢測汽車尾氣中氧氣含量、控制發(fā)動機燃燒比的關鍵部件,需求量增加[4-5]。目前國內氧傳感器的組裝過程主要依靠人工或半自動化的生產方式,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為滿足市場需求,需分析氧傳感器零部件的裝配工藝、開發(fā)氧傳感器自動裝配設備,減少工人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
氧傳感器主要由接插件組件、線束組件、金屬保護罩組件等組成,其中金屬保護罩組件主要包括內墊片、基座和保護罩。為提高裝配效率和質量,針對金屬保護罩組件的裝配,設計了氧傳感器組件裝配機及其控制系統(tǒng)。氧傳感器組件裝配系統(tǒng)的研制能有效提高氧傳感器的裝配效率,節(jié)省人工成本和產品生產成本,為實現氧傳感器的全自動化生產提供支持。
內墊片、基座和保護罩是組成氧傳感器的必要零部件,其結構如圖1所示,三者裝配完成后如圖2所示,其中,基座的內錐面小端圓直徑略小于內墊片的小端圓直徑,基座的凸臺與保護罩的凹孔過盈配合,在外力作用下緊密配合。
圖1 氧傳感器零部件
圖2 裝配完成件
根據工廠實際生產要求,確定氧傳感器組件裝配機的工藝要求如下:零部件出料均勻、無卡料現象;內墊片、基座和保護罩在外力作用下緊密配合在一起;連續(xù)壓鉚時壓鉚性能一致、無過壓或壓不牢靠現象;壓鉚時不能使氧傳感器零部件出現開裂或機械損傷;壓鉚合格率高于99.5%。
氧傳感器組件裝配系統(tǒng)由機械系統(tǒng)、傳感檢測系統(tǒng)、氣動系統(tǒng)、PLC控制系統(tǒng)及圖形操作終端等構成。其中,機械系統(tǒng)包括設備箱體、線性移動組件、支具組件、轉盤上料組件、振動盤上料組件、基座送料組件、內墊片送料組件、保護罩送料組件和壓鉚組件,氧傳感器組件裝配系統(tǒng)的機械結構示意圖如圖3所示。
圖3 氧傳感器組件裝配機示意圖
氧傳感器組件裝配系統(tǒng)的工作過程如下:振動盤上料組件和轉盤上料組件啟動工作;內墊片送料組件通過氣缸將振動盤輸送的內墊片推送至支具正上方,吸盤吸取內墊片并放置于支具上;在此過程中,基座送料組件依次通過氣缸和氣爪將基座抓取并放置于支具上,使內墊片外錐面與基座內錐面接觸;保護罩送料組件和壓鉚組件動作,在將保護罩預提起后,線性移動組件帶動支具運動至壓鉚組件處;壓鉚組件二次動作,將保護罩與支具上的內墊片和基座裝配在一起。
由于氧傳感器基座的體積較大、質量較大,若采用振動盤上料的方式,則會產生較大噪音,干擾操作,因此設計了轉盤上料組件,如圖4所示,該組件主要由上料盒、撥爪、轉盤、基座送料導軌、直振體和交流電機組成。
圖4 轉盤上料組件
交流電機的運行帶動轉盤轉動,工人將上料盒內的基座推送至轉盤上,無序的基座隨轉盤的轉動而轉動,并在撥爪的作用下被自動撥向轉盤的外圓方向,依次進入基座送料導軌內,并在直振體的作用下到達氣爪抓取位置。采用此方案,工人只需定時更換基座上料盒,操作簡單,同時基座上料平穩(wěn),噪聲小,自動化程度高。
支具用于承載氧傳感器內墊片、基座和保護罩。線性移動組件一般不能承受與其運動方向垂直的較大正壓力,因此要求當壓鉚組件動作時,施加的壓力不能直接作用在線性移動組件上,為此,設計了一種浮動式支具組件,如圖5所示,該組件主要由承載支柱、支柱活動件、彈簧、彈簧保護罩、襯套和受力柱組成。
圖5 浮動式支具組件
壓鉚組件運動,施加作用力于氧傳感器零部件上,支柱活動件隨之向下動作至受力柱頂端,使壓力間接傳遞至機箱臺面上,可以延長組件使用壽命;同時,支具組件采用分體式結構,當出現故障損傷時,易于更換。
傳統(tǒng)的內墊片送料方式為:由工人進行拾取并放置于指定工位。由于氧傳感器內墊片尺寸較小,且為錐形結構,工人難以保障其抓取和放置的快速平穩(wěn)性,對工人的熟練程度和操作經驗要求較高,為解決上述問題,設計了內墊片送料組件,其結構如圖6所示,該組件主要由內墊片推送氣缸、內墊片攔擋氣缸、吸盤推送氣缸和吸盤組成,各氣動元件在PLC的程序控制下協(xié)調動作,可以平穩(wěn)地將內墊片放至支具上。
圖6 內墊片送料組件
氧傳感器組件裝配系統(tǒng)的氣動控制原理圖如圖7所示。氣源即壓縮空氣,由空氣壓縮機提供,經過氣動三聯件處理后達到所要求的空氣質量,凈化后的空氣共分為9路,其中有7路經過5通先導式電磁閥和速度控制閥后分別到達相應的氣缸內;一路同樣通過電磁閥和速度控制閥,然后到達氣爪內;還有一路通過真空發(fā)生器組件控制吸盤動作,完成對內墊片的吸取和釋放。電磁閥通過PLC程序控制其通斷情況,進而控制氣缸的伸出與縮回動作[6];速度控制閥采用排氣節(jié)流型,對排出氣流有所限制,不會造成活塞桿急速伸出或縮回,保證氣缸動作的平穩(wěn)性[7-8]。
圖7 氣動控制原理圖
控制系統(tǒng)通常包含信息檢測單元、驅動控制單元、人機交互監(jiān)控單元及電源管理單元等[9]。氧傳感器裝配系統(tǒng)采用PLC實現對各傳感檢測器及氣缸、電機等的控制;采用圖形操作終端對系統(tǒng)參數進行實時顯示和調整。
氧傳感器組件裝配系統(tǒng)對內墊片、基座和保護罩自動上料和自動裝配由控制系統(tǒng)實現,該控制系統(tǒng)以PLC為核心,以觸摸屏為人機交互窗口,要求具備幾下功能。
(1)故障檢測及報警功能:該控制系統(tǒng)可以自動檢測各傳感器工作是否正常;檢測系統(tǒng)各執(zhí)行元件,如氣缸等是否到達指定位置;實時反饋和顯示系統(tǒng)運行狀態(tài),系統(tǒng)非正常運行時,及時停機,并通過觸摸屏和三色燈進行報警顯示。
(2)狀態(tài)切換功能:該控制系統(tǒng)包含兩種控制模式,即手動控制和自動控制,并能完成兩種狀態(tài)間的自由切換。手動控制主要用于系統(tǒng)維護及調試;自動控制用于實際正常運行,實現各部件間的協(xié)調動作。
(3)停止和急停功能:分別通過“停止”按鈕和“急?!卑粹o來實現,若按下“停止”按鈕,則中斷當前正在運行的動作;若按下“急停”按鈕,則停止所有動作,設備停機。
氧傳感器裝配系統(tǒng)包含25個輸入點,14個輸出點,總計39個點,系統(tǒng)的I/O口分配情況如表1所示。
根據輸入、輸出口數量,綜合考慮PLC的性價比,選擇型號為FX3U-64MT-ES-A的PLC,該款PLC自帶兩路高速通訊接口(RS-422和Mini-USB),32點輸入,32點輸出,AC電源,220V電壓,晶體管輸出,能夠滿足設備使用要求。
PLC是一種存儲程序的控制器,用戶將控制程序編好并導入PLC中,PLC的控制功能就是通過運行用戶程序來實現的[10-11]。采用GX-Works2設計PLC控制程序,控制流程如圖8所示。
表1 PLC的I/O分配表
圖8 PLC控制流程圖
圖形操作終端主要包括觸摸屏和“啟動”、“停止”和“急?!卑粹o[12],用戶可通過觸摸屏實時進行系統(tǒng)狀態(tài)監(jiān)測和參數設定,觸摸屏是簡單、方便的人機交互方式[13]。
選取GS2107-WTBD型觸摸屏,該型號觸摸屏擁有RS422和RS232多個通信端口,能快速與PLC實現數據交換通信,滿足工況使用要求。通過GT-Designer3進行觸摸屏界面設計。圖形操作終端的操縱界面示意圖如圖9所示。
圖9 圖形操作終端操縱界面示意圖
由圖9可知,氧傳感器組件裝配系統(tǒng)的圖形操作終端界面共包含3層。第一層顯示界面:圖形操作終端通電后,2s后進入“啟動界面”;第二層顯示界面:“啟動界面”上設計了5個觸摸鍵,分別為“設備概要”界面、“設備調試選擇”界面、“內墊片吸取”界面、“基座抓取”界面和“自動裝配”界面;第三層顯示界面:進入“設備調試”界面后,可根據要求進入各個界面進行點動調試,分別為“步進電機調試”界面、“交流電機調試”界面、“內墊片有無檢測”界面、“基座有無檢測”界面、“保護罩有無檢測”界面和“三色燈調試”界面。
以步進電機的調試界面為例進行說明,其他部件的調試界面可參照設計。如圖10所示,“步進電機調試”界面包括狀態(tài)監(jiān)測和動作調試兩部分,工人可手動控制步進電機的啟動和停止,從而切換和監(jiān)視支具在放料工位原位與裝配結束工位間的位置,若處在相應位置,則對應指示燈亮。
圖10 步進電機調試界面
(1)根據氧傳感器零部件—內墊片、基座和保護罩的裝配工藝要求,設計了氧傳感器組件裝配機及其關鍵組件。采用轉盤上料和振動盤上料的方式,提高了氧傳感器零部件的上料速率;設計了支具組件,可將壓鉚力間接作用于機箱臺板上,延長組件使用壽命,且更換方便;設計了內墊片送料組件,可實現對薄小型墊片的平穩(wěn)取放料。
(2)根據控制要求,對氧傳感器組件裝配機的控制系統(tǒng)進行設計。利用氣動裝置與PLC控制結合使用,便于操控,動作可靠;選取PLC FX3U-64MT-ES-A作為控制核心,觸摸屏為人機交互窗口,分析PLC控制流程和觸摸屏操作界面,使系統(tǒng)在程序控制下穩(wěn)定有序地工作。
(3)目前該設備已投入實際生產使用,運行狀態(tài)良好,生產效率較之前提高了52%,良品率達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