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偉 張景源
目前金詞的研究成果比較豐富,資料整理有鐘陵編著《金元詞紀事會評》(黃山書社1995年版)、趙永源《遺山樂府校注》(鳳凰出版社2006年版)。宏觀研究有劉鋒燾著《金代前期詞研究》(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趙維江《金元詞論稿》(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陶然《金元詞通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丁放《金元詞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李藝《金代詞人群體研究》(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等。文學史研究有劉靜、劉磊《金元詞研究史稿》(齊魯書社2006年版)。其中,元好問詞無疑是研究的熱點,趙永源《遺山詞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為其中的代表作。左洪濤等人關注的是全真七子的詩詞創(chuàng)作(《金元時期道教文學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此外,劉揚忠、張晶、王昊、李靜、于東新等先生也有重要的金詞論文。
學術界對金詞研究較為充分,無論是宏觀方面還是重點詞人都有關注,但未能注意到金代詞人的地理分布。曾大興先生《中國歷代文學家之地理分布》將金代文學家與宋代合列,且未能針對詩、詞、曲等不同文體的作家。王尚義、徐宏平曾作《宋元明清時期山西各縣文人統(tǒng)計表》,同樣不能明了詞人的情況(《宋元明清時期山西文人的地理分布及文化發(fā)展特點》,《山西大學學報》1988年第3期)。
金代詞人的地理分布到底具有什么樣的特點?這個問題既關系到金代地域文化,又和詞這一文體的發(fā)展嬗變有關。探討金代詞人的地理分布對于金詞研究與文學地理研究的深化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金代之詞人,除卻籍貫未詳者6人,64位詞人中,以如今省份為單位計,列第一者為山西,14人。河北列第二位,為13人①山陰人張檝屬于山西,《全金元詞》誤屬浙江,其生平見《中州集》卷9。吉州人馮延登屬于山西,《全金元詞》誤屬江西,其生平見《中州集》卷5、《金史》卷124。。對應金代之行政區(qū)劃,是為河東南、北兩路、西京路南側(cè)地區(qū)(今山西?。?、河北東、西兩路、中都路南側(cè)地區(qū)(今河北省)。列第三者為山東,10人,為山東東、西兩路(今山東?。5谒倪|寧,9人,為東京路、咸平路(今遼寧?。?。余者分別為黑龍江5人,陜西、河南各3人,甘肅、安徽各2人,以及四川、寧夏、福建各一人②由于跨越兩代,由金入蒙的詞人有些被唐圭璋先生列入了《全元詞》,比如楊弘道、白華、耶律楚材、李冶、楊果、李庭、杜仁杰,未列入統(tǒng)計。。
表1 金代詞人籍貫分布表
由籍貫數(shù)據(jù)表格及相關史實分析,金代詞人之地理分布之總特征,大致有以下幾特點:
1.除卻今俄羅斯遠東的極北地區(qū),金代詞人廣泛的、呈點狀的分布于其國土。
2.金代詞人的分布密度,由西南向東北遞減,華北地區(qū)(含山東半島及中原地區(qū))密度較高,向東北出關始減,東北平原密度較低。
3.點狀分布的大環(huán)境下,有集點為群的塊狀分布。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部分:
(1)燕趙地區(qū)的真定府、河間府,及周圍的薊州、磁州、易州等地;(2)三晉地區(qū)的太原府,及周圍的澤州、代州,河中與河東等地;(3)內(nèi)蒙古、遼寧接壤地區(qū)的中京大定府,東京遼陽府、及周圍的廣寧府、蓋州、遼西、等地;(4)齊魯?shù)貐^(qū)的濟南府,及周圍的寧海、萊州、登州、東萊等地;(5)中原地區(qū)的汴京開封府,京兆府,及華陰、咸陽等地。
從金代歷史與文學發(fā)展的角度來看,詞人分布呈現(xiàn)出一些變化。金占北宋中原、關中、齊魯、冀南、晉南等地后,這些地域的詞人分布,也有一定程度的變化。其一,隨宗室南遷的詞人,打破了舊詞人分布規(guī)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詞人的分布密度與質(zhì)量,這一狀況在金初很為明顯,金中期逐漸緩解。其二,以汴梁為核心的中原地區(qū)詞人數(shù)量的銳減,這與汴梁失去政治重心的地位有直接聯(lián)系。這一狀況隨著金代政治重心逐漸南移,也顯緩和。其三,燕趙地區(qū)詞人數(shù)量的激增,這一現(xiàn)象,與金海陵王遷都燕京相關。
除了詞人數(shù)量,詞人的影響力也是需要考慮的一個因素。金代較有影響的詞人中,借才易代的宇文虛中和吳激為南方人,蔡松年為真定(今屬河北)人。本土出生的詞人中元好問為忻州(今屬山西)人,李俊民為澤州(今山西晉城)人,段克己兄弟為絳州稷山(今屬山西)人,蔡松年之子蔡珪為真定(今屬河北)人,王寂為玉田(今屬河北)人,黨懷英為泰安(今屬山東)人,王庭筠為蓋州熊岳(今遼寧蓋縣)人,趙秉文為滏陽(今河北滋縣),女真完顏亮等人也是發(fā)源于東北。這些重要詞人基本上屬于山西、河北與東北地區(qū),從另外一個角度印證了這些地區(qū)為詞人創(chuàng)作發(fā)達地區(qū)①對金代詞人的考量主要參考劉鋒燾《金代前期詞研究》,趙維江《金元詞論稿》,陶然《金元詞通論》,丁放《金元詞學研究》,趙永源《遺山詞研究》,劉靜、劉磊《金元詞研究史稿》等論著。。
詞興盛于宋代,金代詞人地理分布與宋代有何不同呢?
根據(jù)劉尊明、王兆鵬《唐宋詞的定量分析》關于宋詞作者的地域分布分析②劉尊明、王兆鵬:《唐宋詞的定量分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154頁。,宋代南方詞人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80%以上是南方人。北方幾個地區(qū)情況如下:河南69人,排名北方第一,山東36人,居第二位,以下依次為陜西13人,山西9人,河北6人,北京1人③宋代安徽詞人40人,但由于安徽多數(shù)領土屬于南宋,故未計入北方。。金代則發(fā)生了一些變化,山西、河北、山東分列前三名,陜西與河南并列第六。除了山東表現(xiàn)穩(wěn)定外,山西、河北有明顯的上升,而陜西與河南則下降顯著。造成這些變化的原因何在呢?
金代詞人地理分布變化的成因較為復雜,下面選取山西與河南為例進行分析。
山西(河東南、北兩路)的地域文化在宋金時期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北宋時山西由于毗鄰遼與西夏,為用武之地,民風樸直剛悍④參見《宋史》卷86《地理志》,及朱麗、張建偉《地方檔案文獻中的元代山西民族融合問題》,《運城學院學報》2018年第1期。。宋金易代,山西由邊境變?yōu)槲幕l(fā)達地區(qū)。比如隩州(今河曲)、代州的崞縣(今原平)、應州(今應縣)、忻州在金代在教育與科舉發(fā)達的地區(qū)。晉南的文化發(fā)展水平更高,比如澤州(今晉城),在金代總共產(chǎn)生了79名進士,在進士的地域統(tǒng)計中名列前茅。其所屬陵川縣尤其突出,共出了32名進士,其中包括六位狀元⑤李衛(wèi)鋒、張建偉:《金代狀元家族與文學》,《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12年第5期。。
因此,山西在金代詞人地理分布中獨占鰲頭不是偶然,在詩人方面也是如此。李正民先生《金代山西文學論略》指出,山西詩人占到《中州集》所收詩人的三分之二。金元詩壇領袖元好問為山西人,他與同時期的“河汾諸老”都對元詩產(chǎn)生重要影響。山西文學家對于形成獨具特色的金代文派,作出了巨大貢獻⑥李正民:《金代山西文學論略》,《山西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第2期。。
與山西的發(fā)展勢頭相反,河南則出現(xiàn)了較大程度的退步。北宋時河南作為首都所在地區(qū),文化非常繁榮⑦參見程民生《宋代地域文化》,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年。。女真南下攻宋,對河南地區(qū)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尤其是首都汴京(今開封)。金人攻破汴京后,大量人口被擄掠。盡管之后河南的經(jīng)濟與文化有所恢復,卻難以重現(xiàn)北宋時的風采了①參見王萬志《金代區(qū)域文化研究》,吉林大學2009年博士學位論文。。直到金末貞祐南渡,才使得南京(今開封)再次成為政治與文化中心,然而好景不長,隨著蒙古人滅金,開封,乃至河南地區(qū)又一次遭受了戰(zhàn)火的摧殘。因此,河南的詞人由北宋時的北方第一淪落為金代的并列第六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除了一些地區(qū)的劇烈變動之外,金代詞壇還有值得注意的現(xiàn)象,就是出現(xiàn)了新的詞人分布區(qū)域。由于領土的限制,在宋代880名詞人中,沒有一位詞人分布在東北地區(qū)與甘肅、寧夏等西北地區(qū)②參見劉尊明、王兆鵬《宋詞作者的地域分布》,《唐宋詞的定量分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隨著女真人統(tǒng)一北方,這些地區(qū)的文化逐步發(fā)展,終于出現(xiàn)了詞人分布,其中黑龍江5人,甘肅2人,寧夏1人。東北地區(qū)與甘肅、寧夏地區(qū)為詞人籍貫新出現(xiàn)的區(qū)域,拓展了詞人分布的區(qū)域,為詞壇發(fā)展的新氣象。
金代的詞人在群體方面也有值得重視之處。詞人群體大致可劃為以下五類:
1.北方民族詞人
北方民族詞人的出現(xiàn)同樣是對宋詞的拓展,值得關注。金代的民族詞人包括女真族6人,契丹族1人,占金代詞人總數(shù)的10%。女真族詞人都屬于皇族完顏氏,包括海陵王完顏亮、世宗完顏雍、密國公完顏璹、金源郡王完顏璟、宗室完顏從郁。契丹族詞人為耶律履,也是遼代皇族后裔。從地域上講,他們都發(fā)源于東北。
2.借才易代詞人
金破北宋入主中原后,一些北宋文人羈留北方,以宇文虛中、吳澈為代表,他們的到來使得金代詞壇,乃至金代文學擁有了較高的起點。
3.國朝詞人
即成長于金代的詞人,這是金代詞人的主體。如蔡珪、黨懷英、趙秉文等,代表了金代詞壇的主流。
4.全真道士詞人
王重陽本是陜西咸陽人,他于大定年間到山東傳教。他與弟子存詞非常多,占現(xiàn)存金詞半數(shù),但質(zhì)量并不高,多為寡淡無味的說教之辭。
5.遺民詞人
即由金入蒙之詞人,國亡而不仕。此類詞人當推元好問、段成己、段克己兄弟二人。這些金源詞人在金亡后,或者隱居不仕,或者修史著述,或者擔任學官③金代詞人群體的劃分,詳見李藝《金代詞人群體研究》,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于東新《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金代詞人群體研究》,河北大學2010年博士學位論文。。
金代詞人除了身份不同外,他們在科舉與仕宦有何特點呢?
根據(jù)筆者統(tǒng)計,金代詞人科舉及第者為35人,正好占到詞人總數(shù)的一半。詞人有仕宦經(jīng)歷者為43人,占61.43%,其中京官26人,占到仕宦者的五分之三。
表2 金代詞人科舉與仕宦情況表
金代詞人的這一特點與宋代類似?!霸诩灴煽嫉?80位宋詞作者中,可考為進士的有425人,約占總?cè)藬?shù)的一半?!边@說明“進士是宋詞作者隊伍中的主力軍”①劉尊明、王兆鵬:《唐宋詞的定量分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157頁、第158頁。。
可見,詞這一詩體在上層知識分子中較為普及,同時,詞的俗化也不容忽視,集中體現(xiàn)在全真道士借助于詞傳道。
作為區(qū)域性的民族政權,金代在政治與文學等領域受到的重視不夠,實際上,金代在許多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在詞人的地理分布上,金代不同于宋代,東北地區(qū)與西北地區(qū)的加入是詞學版圖一次大的拓展。女真族與契丹族詞人的出現(xiàn)豐富了詞壇的內(nèi)容,開民族詞人之先聲,元代在此基礎上繼續(xù)發(fā)展,詞人的民族成分更為豐富②參見張建偉、殷昆《論元代詞人的地理分布》,未刊稿。。金代詞人多數(shù)有科舉與仕宦的經(jīng)歷,沿襲著宋代的路子,但是王重陽等全真道士詞人的崛起標志著詞的通俗化,這一現(xiàn)象與詞曲之間的嬗變有著密切的關系③參見趙維江《略論金元詞的類曲傾向》,《齊魯學刊》2003年第3期;左洪濤《金元時期道教文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王昊《“詞曲遞變”初探——兼析“唐曲暗線說”和“唐宋詞樂主體說”》,《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9年第3期;張石川《白樸與元初詞曲之嬗變》,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