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智威 李蔚 黃志錦
(廣東省中山市板芙醫(yī)院 中山528459)
良性前列腺增生癥(BPH)是一種多發(fā)于中老年男性的疾病,前列腺增生可對尿道造成壓迫,導致排尿異常、小便刺痛等癥狀出現(xiàn),進而影響患者膀胱和腎臟功能,需及時治療[1]?,F(xiàn)階段,對于BPH患者,若滿足手術適應證,臨床上通常會進行手術治療,且術式較多,我院常用的是經(jīng)尿道等離子電切術(TUPKP)和經(jīng)尿道前列腺電切術(TURP)。本研究分組比較了TUPKP與TURP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癥患者的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8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雙盲法分為TURP組42例和TUPKP組43例。TURP組年齡 35~78歲,平均年齡(56.6±7.4)歲;前列腺質量40.6~125.3 g,平均前列腺質量(84.6±23.5)g。TUPKP組年齡36~78歲,平均年齡(56.7±7.3)歲;前列腺質量 40.5~125.4 g,平均前列腺質量(85.01±21.92)g。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經(jīng)多項臨床檢查確診為BPH,并經(jīng)病理學診斷確定為良性者。
1.3 排除標準 有手術禁忌證者;合并其他嚴重疾病者;有膀胱和前列腺手術史者。
1.4 手術方法
1.4.1 TUPKP組 采用TUPKP治療:選用雙離子電切系統(tǒng),調(diào)節(jié)電凝功率為80 W、切割功率為160 W;麻醉后,用0.9%生理鹽水對尿道進行沖洗后,將內(nèi)鏡置入,內(nèi)鏡下對輸尿管、前列腺等進行觀察;對于側葉增生者,于6點、12點處作標志溝,確保切口達到包膜處,于腺體增生部位前緣將黏膜環(huán)狀切開,對增生的側葉進行切除,切口與膀胱頸部相距5 cm,隨后對增生的腺體進行徹底切除;對于中葉增生者,通過點切術對前列腺進行切割,將精阜近端作為開端,對中葉、外科包膜展開分離處理,于5點、7點位作標志溝,對增生組織進行切除;隨后吸出切除組織,置入導尿管,用生理鹽水對膀胱進行沖洗。
1.4.2 TURP組 采用TURP治療:選用單極電切系統(tǒng),設置電凝功率為80~100 W,電切功率為180~200 W,灌注液選用5%甘露醇,其它手術步驟與TUPKP組一致。
1.5 觀察指標 (1)記錄兩組手術用時、術中出血量、留置尿管時間和住院時間。(2)隨訪6個月,采用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IPSS)對兩組治療前后的病情進行評估,分數(shù)為0~35分,得分越高,癥狀越嚴重;并測定兩組治療前后的最大尿流率(Qmax)。(3)統(tǒng)計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包括暫時性尿失禁、繼發(fā)性出血、尿道狹窄及前列腺包膜穿孔)。
1.6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 TUPKP組的手術用時、術中出血量、留置尿管時間和住院時間均少于TURP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s)
住院時間(d)TUPKP組TURP組組別 n 手術用時(min)術中出血量(ml)留置尿管時間(d)43 42 t P 66.72±4.52 75.72±3.48 41.829 0.003 187.08±17.23 338.72±18.92 38.650 0.004 4.82±1.02 7.52±1.34 10.468 0.037 5.92±1.13 9.76±2.32 9.736 0.039
2.2 兩組手術前后的IPSS評分和Qmax比較 術前,兩組IPSS評分和Qmax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IPSS評分均較術前降低,Qmax均明顯比術前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手術前后的IPSS評分和Qmax比較(±s)
表2 兩組手術前后的IPSS評分和Qmax比較(±s)
組別 n TUPKP組TURP組IPSS評分(分)術前 術后 t P Qmax(ml/s)術前 術后 t P 43 42 45.748 44.018 0.001 0.002 72.559 80.934 0.000 0.000 t P 23.47±2.33 23.46±2.38 0.019 0.562 6.35±0.72 6.34±0.83 0.059 0.629 5.14±0.25 5.15±0.21-0.199 0.721 18.92±1.22 18.89±1.08 0.120 0.528
2.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TUPKP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4.65%,低于TURP組的21.4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例(%)]
BPH屬于一種常見男性疾病,常見表現(xiàn)是尿急、尿頻、尿不盡等尿路刺激征,通常需進行手術治療。以往臨床上多采用開放性手術,患者需承受較大的痛苦和創(chuàng)傷,且并發(fā)癥多,術后恢復慢[2]。近年來,微創(chuàng)手術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經(jīng)尿道手術被廣泛地用于BPH的治療中,該類手術創(chuàng)面小、恢復快?,F(xiàn)階段,BPH治療中常用的經(jīng)尿道手術主要為TURP和TUPKP,可有效切除增生的組織。
本研究結果顯示,TUPKP組的手術用時、術中出血量、留置尿管時間和住院時間均少于TURP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IPSS評分和Qmax均較術前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在BPH的治療中,TURP和TUPKP療效相當,均可有效切除增生的組織,改善癥狀,從而改善最大尿流速。但TUPKP的手術用時和術中出血量更少,術后恢復時間更短,這是因為TUPKP操作過程中不會對患者包膜造成明顯損傷,而是對前列腺組織進行完整切除;而TURP采用單極電頻熱能進行切割,創(chuàng)面凝固厚度較薄,止血效果差,手術所需時間長,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較大,因此術后恢復時間較長[3]。
另外,TUPKP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4.65%,低于TURP組的21.4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在BPH患者的治療中,TUPKP的安全性高于TURP。其原因在于,TUPKP應用了等離子技術,術中產(chǎn)熱少,溫度低,對神經(jīng)和前列腺組織的損傷小,可預防由高溫引發(fā)的相關并發(fā)癥。同時,TUPKP對膀胱括約肌的損傷小,不會對膀胱儲尿和排尿功能產(chǎn)生明顯影響[4]。而TURP術中溫度較高,會對創(chuàng)面組織造成損傷,使前列腺包膜受損,且灼燒尿道還可能導致尿道狹窄。綜上所述,對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TUPKP與TURP的療效相當,都能夠有效切除增生組織,但TUPKP的手術指標優(yōu)于TURP,安全性更高,臨床上可根據(jù)實際需求靈活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