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雅平
(慈溪橫河中心衛(wèi)生院,浙江 慈溪 315318)
老年性陰道炎多發(fā)于絕經后婦女,是一種臨床常見病癥?;颊唧w內的雌激素水平在絕經之后迅速降低,陰道內環(huán)境所分布的菌群會在較短的時間之內出現失調,多種有害菌和致病菌就會趁此大量繁殖,從而導致陰道炎癥的發(fā)生[1]。為了尋求一種更加高效的治療方法,我院選取了部分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進行分組對照研究,分別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治療,現將報道如下。
將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老年性陰道炎患者中的116例設為研究對象,經電腦隨機分為觀察組(58例)和對照組(58例)。對照組中患者年齡在61歲至75歲,平均年齡為(69.32±3.16)歲;觀察組患者年齡在62歲至76歲,平均年齡為(68.76±3.49)歲。兩組患者的年齡、病情等基礎資料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采取甲硝唑栓聯合雌三醇軟膏的方法,每日睡前患者都要用清水清洗外陰部,戴好指套將1粒甲硝唑栓置入陰道深處,隨后在內部涂抹0.5 g的雌三醇軟膏。而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乳桿菌活菌膠囊,每日清晨也要清洗外陰部,戴好指套將1粒乳桿菌活菌膠囊置入陰道深處。各組患者在接受2周的治療之后停止用藥,詳細比較組間療效[2]。
記錄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和2周之后的療效。根據相關指導原則和本次研究中患者的實際表現情況,制定如下療效評判標準:若治療后患者外陰瘙癢、分泌物增多等主要臨床病癥消失,白帶恢復正常,記為顯效;若治療后患者外陰瘙癢、分泌物增多等主要臨床病癥消失,白帶沒有恢復正常,記為有效;若治療后上述各項指標均無改善甚至加重,記為無效[3]。同時分析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情況。
采用SPSS 18.0軟件研究內的數據開展分析,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等計量資料,實施t檢驗,采用率表示計數資料,開展x2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顯示觀察組中患者的治療效率顯著比對照組要高(P<0.05),見表1。
表1 對比不同治療方式下兩組患者的療效差異
研究顯示觀察組中患者的不良反應率與對照組相比不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對比不同治療方式下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率差異
老年性陰道炎是絕經婦女的一種常見病和多發(fā)病,主要的臨床表現為外陰瘙癢。女性在絕經之后卵巢功能減退,雌激素水平大大降低,陰道的PH值會處于一個比較高的狀態(tài),所以周圍環(huán)境的微生態(tài)以及菌群都會失衡,陰道炎癥由此產生。臨床治療的關鍵通常都是補充雌激素,但長時間使用患者子宮和乳腺會受到嚴重影響,甚至引起乳腺癌,因此長期給予雌激素并不是最佳選擇,現階段使用甲硝唑栓進行治療,單獨應用會出現一些并發(fā)癥和不良反應,和其他藥物和方法聯用能使療效更佳。
老年性陰道炎患者陰道環(huán)境菌群失調,乳酸桿菌數量減少,所以在常規(guī)使用甲硝唑栓和雌三醇軟膏的基礎上加用乳桿菌活菌膠囊能快速調節(jié)菌群失調情況,讓內部乳酸桿菌重新發(fā)揮主導作用,修復陰道黏膜屏障,起到抵御外界干擾的效果。
綜上所述,對老年性陰道炎患者采取甲硝唑栓、雌三醇軟膏和乳桿菌活菌膠囊聯合治療,可以顯著改善陰道內環(huán)境,提升治療效果,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