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楊
北宋詞人柳永,原名柳三變,以風流著稱于世,野史中說他因愛與花街艷女廝混而仕途蹭蹬,為皇上所不喜,故又自嘲“奉旨填詞”,實際上,柳永一直有仕進之心,年四十八歲時(宋仁宗景祐元年)進士登科,先在浙江睦州做推官(掌文書、協(xié)助州官敷治公務(wù)),“同年成考”后轉(zhuǎn)任余杭縣縣令。
余杭傍海,兼有錢塘江穿境而過,自古得漁鹽之便。到任后,柳永體恤百姓,不折騰,簡政事,清代《余杭縣志》稱譽他“雖風雅不羈,而撫民清靜,安于無事……有潘懷縣風,百姓愛之!”“潘懷縣風”,是說晉代的大帥哥大才子潘岳在懷縣當縣令,政績顯著深得民心,今有柳永堪可與比。這頌詞似乎顛覆了柳永的野史形象,給了我們一個清政愛民的立體的詩人。近日讀柳永在余杭令上寫的《鬻海歌》,更給了我們一個內(nèi)心滾燙、深愛百姓、悲憫現(xiàn)實的詩人形象,足可佐證其何以會“有潘懷縣風,百姓愛之?!?/p>
《鬻海歌》寫的是長年在海邊煮鹽的亭戶們的艱苦生活,讀之令人心酸難抑。詩乃七言長詩,姑妙錄如下:
鬻海之民何所營,婦無蠶織夫無耕。
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鬻就汝輪征。
年年春夏潮盈浦,始灌潮波 成鹵。
鹵濃咸淡未得閑,采樵深入無窮山。
豹蹤虎跡不敢避,朝陽出去夕陽還。
船載肩擎未遑歇,投入巨灶炎炎熱。
晨燒暮爍堆積高,才得波濤變成雪。
自從潴鹵至飛霜,無非假貸充糇糧。
秤入官中得微直,一緡往往十緡償。
周而復(fù)始無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
驅(qū)妻逐子課工程,雖作人形俱菜色。
鬻海之民何苦門,安得母富子不貧。
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廣皇仁到海濱。
甲兵凈洗征輪輟,君有馀財罷鹽鐵。
太平相業(yè)爾惟鹽,化作夏商周時節(jié)。
全詩共224 字,以寫實之筆長嘆鹽民之苦,于今已是學者們研究我國古代鹽業(yè)發(fā)展沿革的寶貴文獻。在柳永的筆下,鹽民們上山伐木,下海煮鹽,終年勞作,所得甚微?!胞u濃咸淡未得閑,采樵深入無窮山。豹蹤虎跡不敢避,朝陽出去夕陽還”,回來后,雖“晨燒暮爍堆積高,才得波濤變成雪”,人累得脫了形,仍然無法逃避官家繁重的苛捐雜稅,無奈之下還得承受民間放高利貸者的冷血盤剝,所謂“周而復(fù)始無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驅(qū)妻逐子課工程,雖作人形俱菜色”。對此,柳永流露出了深切的同情,并希望他治下的百姓都能過上太平富足的生活——“太平相業(yè)爾惟鹽,化作夏商周時節(jié)”。
在《宋詩選注》里,錢鐘書對《鬻海歌》的意義作了精辟的評價:“讀過《鬻海歌》才知道《樂章集》并不能概括柳永的全貌,使我們對他的性格乃至宋仁宗的太平盛世都另眼相看了?!?/p>
誠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