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奇智 林麗云 周 莉 許建平 羅文沈 王建蔚 楊聯(lián)君 陳斯亮
1.深圳市龍崗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廣東深圳 518112;2.深圳市龍崗區(qū)中心醫(yī)院,廣東深圳 518117
胰腺癌是全球范圍內最常見的腫瘤之一,并且在我區(qū)也是癌癥致死原因的一種主要類型[1]。大樣本多中心的研究發(fā)現(xiàn)很多基因參與了胰腺癌發(fā)生,因此,對胰腺癌相關發(fā)病病因及其聯(lián)系相關基因分析,詳細了解有關胰腺癌分子遺傳學機制,為后期臨床醫(yī)學者對胰腺癌診斷、治療提供理論基礎,成為現(xiàn)階段研究熱點問題[2]。通過特異基因學標記和相關表型改變,上述標記作用利于對胰腺癌高危人群識別,使早期發(fā)現(xiàn)、預防、治療成為可能[3]。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通過檢測胰液miRNAs 成分,可作為早期臨床診斷一項指標[4],為探討miRNA-203、CA199、CEA 基因在胰腺癌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作用以及作為胰腺癌的早期診斷篩查的分子指標的可能性,本研究通過搜集我院胰腺癌患者的病例樣本共計698 例,其中36 例證實為胰腺癌樣本,旨在進一步了解其篩查效果。
表1 miRNA-203、CA199、CEA的相對表達量與臨床病理特征之間的相關性(±s)
表1 miRNA-203、CA199、CEA的相對表達量與臨床病理特征之間的相關性(±s)
臨床病理特征 n miRNA-203達量 CA199達量 CEA表達量 F P性別 女 16 1.59±0.24 1.40±0.25 1.42±0.24 2.940 0.063 男 20 1.65±0.36 1.59±0.15 1.47±0.36 1.790 0.176年齡(歲) ≤60 18 1.49±0.17 1.48±0.36 1.46±0.15 0.070 0.933 >60 18 1.46±0.15 1.45±0.13 1.43±0.21 0.150 0.060分化程度 低 12 1.20±0.16 1.36±0.19 1.22±0.14 3.370 0.047 中 12 1.64±0.18 1.56±0.17 1.45±0.17 3.630 0.038 高 12 2.01±0.19 1.23±0.18 1.88±0.25 47.990 0.000浸潤深度 T3+T4 18 1.28±0.14 1.51±0.14 1.25±0.36 6.470 0.003 T1+T2 18 1.56±0.13 1.26±0.14 1.47±0.24 7.380 0.002淋巴結轉移 有 20 1.21±0.17 1.97±0.15 1.35±0.36 54.230 0.000 無 16 1.99±0.15 1.30±0.36 1.89±0.19 35.460 0.000遠處轉移 無 20 1.67±0.18 1.26±0.19 1.48±0.21 22.430 0.000 有 16 1.05±0.15 1.50±0.17 1.44±0.18 34.200 0.000腫瘤大小 >5cm 19 1.45±0.19 1.44±0.17 1.48±0.21 0.230 0.798 ≤5cm 17 1.43±0.17 1.42±0.16 1.41±0.18 0.060 0.943
納入我院擬診斷胰腺癌患者的病例樣本共計698 例,其中有36 例證實為胰腺癌樣本(注:部份病例由深圳市龍崗區(qū)中心醫(yī)院提供),本次試驗開展對胰腺癌浸潤程度按照國際抗癌聯(lián)盟標準分類[5],并采用國際WHO 診斷標準對淋巴分化進行診斷[6]。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經(jīng)過臨床病理診斷確診為胰腺癌患者;(2)納入對象均為初診患者;(3)術前未實施有關治療措施;(4)經(jīng)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1)未簽訂知情同意書;(2)一般資料不全者。胰腺癌組中男20 例,女16例,年齡65~88 歲,平均(71.3±1.6)歲。正常對照組中男452 例,女210 例,年齡64~89 歲,平均(72.4±2.5)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儀器 賽默飛HM340 切片機,徠卡 Excelsior AS 冰凍機,奧林巴斯BX53 顯微鏡,美國ABI-750 實時熒光PCR 分析儀,雅培I2000 化學發(fā)光分析儀。
1.2.2 試劑 RNA 提取試劑及TaqMan RNA 檢測試劑由中山大學達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達安基因,CEA、CA199 檢測的雅培原裝試劑由深圳市安研有限公司提供。
所有研究對象抽取外周血,使用雅培I2000 化學發(fā)光分析儀檢測外周血的血清中CEA 及CA199的表達情況。本次試驗開展納入對象均予以RNA提取試劑盒進行RNA 提取,miRNA-203 的相對表達量采用TaqMan RNA 試劑盒檢測,將RNU6 作為內參并進行校正。試驗開展利用熒光實時定量反應,嚴格按照PCR 操作說明書進行。當檢測結果中Ct 數(shù)值顯示為20~32 之外時,需采取第二次檢測。計算采取公式為△Ct=CtmiRNA-203、CA199、CEA-CtRNU6,反應miRNA-203 的相對表達量。
采用SPSS19.0 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t檢驗,多組間對比選擇F檢驗,將臨床病例因素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計算相關性,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2 miRNA-203、CA199、CEA相對表達量的高低與臨床病例因素之間的關系
miRNA-203、CA199、CEA 的相對表達量分別為1.036,1.532,1.135,95%CI為0.323~0.534,0.369~0.547,0.412~0.632。miRNA-203、CA199、CEA 相對表達量與患者的年齡、性別、發(fā)病的部位及瘤組織大小并無相關性(P>0.05);而淋巴受累、腫瘤分期、分化程度、腫瘤侵襲深度、是否轉移等方面,CA199、CEA、miRNA-203 相對表達量的上升(P<0.05),CA199、CEA、miRNA-203 相對表達量的上升與淋巴受累、腫瘤分期、分化程度、腫瘤侵襲深度、是否轉移風險有關,見表1。
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分析miRNA-203、CA199、CEA 相對表達量的高低與臨床病例因素之間的相關性,CA199、CEA、miRNA-203 相對表達量的上升增加了淋巴結轉移的風險,調整之后風險的OR=5.05,95%CI為1.14~23.45,P=0.004,見表2。
胰腺癌組與對照組miRNA-203、CA199、CEAmRNA 表達情況比較,胰腺癌組CA199 相對表達量的上升,CEA、miRNA-203 表達的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隨著現(xiàn)階段我國診斷技術不斷先進,對胰腺癌患者實施分子生物學檢查具有一定優(yōu)勢,能應用于疾病早期診斷及其篩查,利于后期疾病治療,改善預后[7]?,F(xiàn)階段臨床對疾病診斷實施采用新技術,具有特異性差、敏感性低缺點,實際應用過程中會存在假陽性、假陰性,實際診斷存在一定缺陷。同時,目前實際研究過程中,對分子標志物均是有關腫瘤相關性,并非特異性[8-9]。此外,對任何一類腫瘤早期診斷、篩查并非完全依靠單向操作方式完成,現(xiàn)階段胰腺癌篩查、早期診斷均是以多項指標聯(lián)合檢測以提高早期診斷率。
表3 miRNA-203、CA199、CEA mRNA表達情況
癌胚抗原(CEA)診斷胰腺癌的特異度非常高,從而保證了其診斷的準確性,但是靈敏度卻較低,但是CEA 也因其非器官特異性,影響臨床判斷,因此,不能單一的作為胰腺癌的腫瘤標志物[10]。研究表明,胰腺癌血清中存在大量的CA199,并且具有極強的特異性87%和靈敏度79%,在胰腺癌早期診斷及預后方面都有很高的參考價值[11]。但是CA199 也存在于結腸腫瘤或膽道或急性膽管炎患者血清中,因此,也不能單一作為胰腺癌的早期診斷分子標志物[12]。miRNAs 作為一類具有調控功能非編碼小分子RNA,并廣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因此,miRNAs 會因腫瘤組織自身所存在特異性、穩(wěn)定性成為一種潛在分子標志物[13-14]。有學者經(jīng)過Meta 分析發(fā)現(xiàn),miRNAs 診斷胰腺癌的敏感度高達89%,特異度高達93%,血清及其組織中存在異常表達miRNAs,同時并對血清中miRNAs 進行驗證,miRNA-203 可以作為胰腺癌潛在的血清分子診斷標志物[15]。
本研究通過聯(lián)合檢測miRNA-203、CA199、CEA 表達程度及其與臨床特點的相關性,以期了解miRNA-203、CA199、CEA 基因在胰腺癌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作用以及作為胰腺癌的早期診斷的分子指標的可能性,結果顯示,CA199、CEA、miRNA-203 相對表達量的上升,增加了淋巴結轉移的風險,組間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綜上,miRNA-203、CA199、CEA 的聯(lián)合檢測與胰腺癌發(fā)生發(fā)展及預后有一定的相關性,有助于腫瘤的侵襲和轉移篩查及預測。
摘 要
研究類論文應寫成冠以“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結果(Results)和結論(Conclusion)小標題的結構式摘要。
結構式摘要的“目的”應注意與題名范圍對應,目的與結論呼應;“方法”需交代病例收集來源、時間,分組方法,研究指標及方法,統(tǒng)計學方法;“結果”需給出主要指標的數(shù)據(jù),給出統(tǒng)計學處理結果(統(tǒng)計量和統(tǒng)計值),結果中的指標應與方法中提及的對應;“結論”與目的呼應,不做不成熟的論斷;慎用“本研究證實”、“本研究發(fā)現(xiàn)”、“本研究表明”、“本研究顯示”的表述,建議使用“本研究提示”。建議前瞻性臨床試驗研究的論著摘要應含有CONSORT 列出的基本要素。綜述、述評、個案報道、經(jīng)營管理、政策研究等方面文章的摘要采用敘述式。
摘要的內容應包括綜述的主要目的、資料來源、綜述時所選擇的研究數(shù)目及這些研究是如何選擇的、提煉數(shù)據(jù)的規(guī)則及這些規(guī)則是如何應用的、數(shù)據(jù)綜合的最重要的結果和結論。
摘要應著重反映研究中的創(chuàng)新內容和作者的獨到觀點;不要簡單地重復題名中已有的信息。摘要具有自明性,可獨立成文。摘要中不列圖、表,不引用文獻,不加評論和解釋。
摘要中可以使用公知公認的縮略語、代號等。除了公知公認者外,摘要及正文首次出現(xiàn)時須注明全稱或加以說明,其后應直接使用縮略語。新術語或尚無合適漢語譯名的術語,可使用原文或在譯名后括號中注明原文。
英文摘要與中文摘要內容相對應,但為了對外交流的需要,英文摘要可酌情略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