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食用菌為例"/>
李 平,張 星,王維薇
(1.湖北工業(yè)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8;2.湖北農業(yè)科學院農業(yè)經濟技術研究所,湖北 武漢 430064)
2001年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qū)域一體化浪潮席卷,中國食用菌貿易額快速提升,已成為世界上重要的食用菌生產和出口國。2001年~2014年中國食用菌出口量和出口額情況見表1。另需要交代的是因出口統(tǒng)計口徑問題,2014年度食用菌出口貿易量值出現(xiàn)異常,這同海關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出現(xiàn)較大偏離。按照海關口徑2014年度中國共出口食(藥)用菌類數(shù)量為51.47萬t(干、鮮混計),與2013年相比增長了0.53%;創(chuàng)匯28.33億美元,比2013年增長了5.26%,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
由表1可以看出,中國食用菌出口總量在2001年~2013年間總體呈上升趨勢,其中2002年、2006年和2009年出口總量下滑,源于入世之初受到進口國實施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影響。2006年,作為食用菌進口大國之一的日本國頒發(fā)了《肯定列表制度》,其他國家采取相應舉措,對產品質量和包裝做出了更為嚴格的規(guī)定,從而對我國食用菌對日出口帶來了數(shù)量控制和價格抑制方面的影響;2009年,受到世界性金融風暴的影響,世界經濟整體形勢急轉直下,食用菌國際需求應聲下落,與此同時中國食用菌出口量也大幅下滑。中國食用菌的出口總額在近十年間呈現(xiàn)波動性增長趨勢,盡管2002年、2006年和2009年出于以上原因出口總量出現(xiàn)下滑,但出口總額仍舊保持增長。其中,2002年、2005年和2008年的出口總額漲幅較小,而2009年、2010年和2011年、2012年和2013年的出口總額漲幅較大。
此外從表1還可看出,中國食用菌出口量、出口額的增長趨勢基本一致,但2006年出現(xiàn)反常,可能是因為2005年7月央行進行匯率改革,致使當年幣種升值。除此之外,盡管出口總量和出口總額的增幅有正有負,但總量總體保持增長趨勢。
表1 2001年~2014年中國食用菌出口量和出口額Tab.1 Export volume and value of edible fungi in China from 2001 to 2014
2014年和2008年全國主要食用菌產區(qū)的出口數(shù)量和創(chuàng)匯金額情況見表2。
表2 2014年和2008年全國主要食用菌產區(qū)的出口量和創(chuàng)匯額Tab.2 Export volume and foreign exchange earnings of major edible fungus producing areas of China in 2014 and 2008
如表2所示,2014年中國食用菌貿易總量為58.21萬t,其中出口規(guī)模較大的省份為河南、山東、黑龍江、河北、福建、江蘇和四川等,均超過了0.36萬t。東部、中部、西部省區(qū)雖都有分布,相較于2008年食用菌出口規(guī)模較大的省份山東、廣東、湖北、河北以及江西和河南,中東部省區(qū)出口規(guī)模增長較為穩(wěn)??;從食用菌貿易創(chuàng)匯角度而言,湖北、福建、遼寧省份優(yōu)勢較大,其中湖北省創(chuàng)匯超過了8.2億美元,排名靠后的陜西省創(chuàng)匯額不足20萬美元,而2008年食用菌出口創(chuàng)匯較高的省份則為福建、廣東、湖北、山東、浙江,與同期出口規(guī)模情況較為一致。
現(xiàn)階段中國出口食用菌產品大概有30多個品種,根據(jù)這些出口食用菌的產品結構,可將其分為4個類別:罐頭類食用菌、干品類食用菌、鮮或冷藏類食用菌、鹽水類食用菌。將分別以這四類食用菌為切入點,分析食用菌出口品種結構,具體如表3~表6所示。
表3 2006年~2014年罐頭類食用菌出口量占食用菌出口總量比值Tab.3 Ratio of the export volume of canned edible fungi to the total export volume of edible fungi from 2006 to 2014
表4 2006年~2014年干品類食用菌出口量占食用菌出口總量比值Tab.4 Ratio of the export volume of dried edible fungi to the total export volume of edible fungi from 2006 to 2014
表5 2006年~2014年鮮或冷藏食用菌出口量占食用菌出口總量比值Tab.5 Ratio of the export volume of fresh or refrigerated edible fungi to the total export volume of edible fungi from 2006 to 2014
2006年~2014年,罐頭類食用菌出口主要有小白蘑菇、小花菇、金針菇、猴頭菇罐頭等。其中小白蘑菇罐頭所占比例最大,基本占罐頭類食用菌出口比重10%以上,2006年出口所占比例最大,占罐頭類食用菌出口比重的34.98%;其次是其他傘菌屬蘑菇罐頭,在食用菌出口中占比約為3%以上;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塊菌占比最小,并且2006年~2014年占比日趨減少,在2010年左右基本已停止出口。就罐頭類食用菌出口總量來說,2006年出口量最大為44.83%,2007年~2013年,出口總量呈現(xiàn)出較大波動,2012年~2014年出口總量猛增,超過了2006年的水平,達到了46.54%。
2.4 喉癌癌組織與聲帶息肉中Survivin、bcl-2、p53、caspase-3表達量比較 喉癌癌組織Survivin、bcl-2、p53表達量顯著高于聲帶息肉(P<0.05),caspase-3表達量顯著低于聲帶息肉(P<0.05),見表4。
2006年~2014年,干品類食用菌出口量占比呈現(xiàn)出上升趨勢,從2006年的4.74%上升到2014年的17.17%,除2006年~2007年出口量下降較為明顯。從出口種類方面來說,干傘菌屬蘑菇的出口量波動不大且出口量較小,均低于0.06%;干木耳的出口占比2006年~2014年變化較大,2014年占比高達5.61%,2007年則低至0.38%;而干銀耳和干香菇的出口量則逐年遞增。干銀耳的出口占比較小,約為0.3%,干香菇的出口占比波動較大,最低為2007年的0.99%,2014年最高達11.64%;其他各類干蘑菇的出口量呈現(xiàn)出在波動中不斷下降趨勢,但2014年大幅上升。截止到2014年,干品類食用菌出口總量占比達到18.17%,其中干香菇占比11.64%,干木耳占比5.61%,這說明干品食用菌出口以干香菇和干木耳為主。
2006年~2014年鮮或冷藏類食用菌出口量總體呈上升趨勢,除了鮮或冷藏的松茸出口量在下降之外,其他鮮或冷藏類食用菌經過2006年到2007年的出口下降之后,又呈現(xiàn)出逐年上升的趨勢。其中鮮或冷藏的金針菇出口量最大,2014年出口量占比3.73%,其次是鮮或冷藏的其他蘑菇。2013年以前,鮮或冷藏的其他蘑菇出口占比從未超過2%,但在2014年猛增到3.52%。這說明出口種類在不斷增加,食用菌出口產業(yè)呈現(xiàn)出多元化趨勢。
2006年~2014年,鹽水類食用菌出口量呈現(xiàn)出較大波動,波動幅度最大達5.65%;2011年最低,為0.94%,2006年最高,為6.59%。種類方面主要以鹽水類其他傘菌屬蘑菇的出口為主,其出口量基本超過此類食用菌出口量的一半以上,約為1.5%。鹽水類松茸的出口量一直比較穩(wěn)定,在2007年~2013年其出口量占比0.01%。鹽水類小白蘑菇出口占比波動較大,呈先下降后上升趨勢,2006年占比最大,為1.77%,2011年占比最小,為0.23%。
表6 2006年~2014年鹽水類食用菌出口量占食用菌出口總量比Tab.6 Ratio of the export volume of saltwater edible fungi to the total export volume of edible fungi from 2006 to 2014
中國食用菌產量比世界其他國家都要高,據(jù)海關數(shù)據(jù),中國食用菌產品主要輸出地分布在亞洲、美國和歐洲地區(qū)。小白蘑菇罐頭是罐頭類食用菌出口產品中的主導,下面首先以小白蘑菇罐頭為例分析中國食用菌出口市場結構,具體見表7。
表7 2006年小白蘑菇罐頭主要出口市場情況Tab.7 Main export market of canned small white mushrooms in 2006
由表7可看出,2006年俄羅斯、美國、德國和荷蘭等歐盟國家及日本,是中國小白蘑菇罐頭的主要出口市場,出口市場較分散。
中國干香菇年產量約為100萬t,在干類食用菌出口中占主要地位。以2006年中國干香菇的前10位輸出地為例,分析食用菌出口市場結構,具體見表8。
表8 2006年干香菇主要出口市場情況Tab.8 Main export market of dried Lentinus edodes in 2006
從表8可看出,2006年中國干香菇主要出口輸出地是亞洲的中國香港和日本。由于地域關系,中國周邊的國家或地區(qū),不管風俗習慣還是飲食習慣都與中國比較接近,所以這些國家對食品的需求特點與中國類似,對干類蘑菇的需求量較大。2014年小白蘑菇罐頭主要出口輸出地分析見表9。
表9 2014年小白蘑菇罐頭主要出口輸出地Tab.9 Main export area of canned small white mushrooms in 2014
由表9和表7可知,2014年與2006年相比,中國小白蘑菇罐頭出口的主要市場變化較小,仍然是俄羅斯居首位,出口額從2006年的41 750千美元上漲到2014年的44 470千美元。但是主要食用菌產品輸出地的貿易相對地位發(fā)生了一些變化:2006年出口到美國的小白蘑菇罐頭占其總出口量的16.55%,是中國小白蘑菇罐頭的第二大輸出國,但2014年出口到美國的占比為3.09%,落到第10位。2014年干香菇主要出口輸出地分析見表10。
表10 2014年干香菇主要出口輸出地Tab.10 Main export area of dried Lentinus edodes in 2014
由表8和10可看出,干香菇的輸出市場基本未發(fā)生變化,主要集中在亞洲地區(qū),但是中國干香菇主要輸出地區(qū)的貿易相對地位變化很大,2014年越南取代日本成為中國干香菇第一大出口市場,出口到日本的干香菇占其總出口量之比從2006年的42.66%降至7.04%。
前文分析了中國食用菌的產量和出口貿易格局及變動情況,將利用線性回歸模型對食用菌產業(yè)出口總體形勢作出預測。
為了對中國食用菌出口形勢進行預測,選取了年份作為解釋變量,出口量和出口額作為被解釋變量,從而設立如下具體回歸模型:
式中:Y1指食用菌出口總量;a1為待估系數(shù);c1為隨機變量;Y2指食用菌出口總額;a2為待估系數(shù);c2為隨機變量。
根據(jù)以上各個變量的性質和特征選取了2001年~2014年作為樣本,采取計量經濟方法對中國食用菌出口形勢進行預測。詳細的樣本數(shù)據(jù)見表11。
運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對以上模型進行線性回歸,其回歸預測見表12和表13。
表11 2001年~2014年食用菌出口總量和出口總額Tab.11 Total export volume and total export amount of edible fungi from 2001 to 2014
表12 食用菌出口總量預測回歸Tab.12 Forecast of total export volume of edible fungi
表13 食用菌出口總額預測回歸Tab.13 Forecast of total export amount of edible fungi
由表12得到線性回歸方程:
式(3)回歸系數(shù)表明,中國食用菌出口總量與時間呈正相關,隨著時間推移,食用菌的出口總量將以每年1.61萬t的速度迅速增加,可預見中國出口總量第一的地位將更加鞏固。
由表13得到線性回歸方程:
式(4) 說明,食用菌出口總額與時間呈正相關,隨著時間推移,中國食用菌出口總量將以每年18 425.21萬美元的速度迅速增加,同樣可以預見中國出口總額第一的地位也將更為鞏固。
根據(jù)上述線性回歸方程,得出中國食用菌出口總量和出口總額預測情況,見表14。
綜上可見,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時間每往前推移1年,中國食用菌出口總量增加1.61萬t,出口總額增加18 425.21萬美元。2030年中國食用菌的出口總量將達到83.44萬t,出口總額將達到551 035.30萬美元。按照預測的發(fā)展速度中國在2030年時世界第一大食用菌出口國的地位將更加鞏固。
表14 食用菌出口總量及出口總額預測值Tab.14 Forecast value of to tal export volume and emount of adible fungi
以當前經濟全球化和國內經濟常態(tài)化的視角,以作為低碳循環(huán)型產業(yè)典型代表的食用菌為例,深入分析其貿易和生產狀況,對綠色農業(yè)發(fā)展均能提供參考借鑒。利用2001年~2014年度中國食用菌貿易數(shù)據(jù),從食用菌出口總量和創(chuàng)匯值、主產省區(qū)、貿易商品結構、貿易國別結構等展開時空分析,在此基礎上對該低碳型農產品出口形勢做出總量預測。結果表明,2009年經濟危機對中國食用菌出口造成的影響已逐步消除。其中,中東部省區(qū)出口規(guī)模增長較為穩(wěn)健,湖北、福建、遼寧省份的創(chuàng)匯優(yōu)勢較大且與同期出口規(guī)模情況較為一致,其中湖北省超過了8.2億美元,排名靠后的為陜西省,其創(chuàng)匯額不足20萬美元??傮w來看,近10年中國食用菌出口總量及創(chuàng)匯值呈波動上升趨勢,但出口商品結構主要以罐頭類食用菌、干品類食用菌、鮮或冷藏類食用菌、鹽水類食用菌為主,產品結構需進行調整;中國食用菌出口品種較多,輸出地分布在亞洲、美國和歐洲地區(qū),但單一品種總量依然較小,重點出口產品有待優(yōu)化;中國食用菌出口總量和出口總額預測表明,隨著時間往前推移1年,中國食用菌出口數(shù)量將增長1.61萬t,出口額將增長18 425.21萬美元。根據(jù)預測,2030年時,中國將繼續(xù)坐穩(wěn)世界最大食用菌出口國的地位并遙遙領先于其他國家,市場競爭力將進一步提升。相應的啟示有:第一,從促進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和農業(yè)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角度出發(fā),不斷協(xié)調和優(yōu)化低碳型產業(yè)的支持政策;第二,嚴把農產品質量安全觀,加強質量安全認證體系建設;第三,不斷提升食用菌全球產業(yè)鏈價值,持續(xù)改善食用菌貿易市場結構;第四,通過科技創(chuàng)新驅動食用菌產業(yè)技術水平提升,增進產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第五,加大投入力度,加強食用菌科技研發(fā)、生產、精深加工、市場營銷專門人才培養(yǎng);第六,堅持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化建設,不斷增加產業(yè)附加值;第七,加強組織化程度,提高抵御國際市場風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