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亮,晉曉明
(天津華北地質勘查局核工業(yè)二四七大隊,天津 301800)
深部金屬礦產探測一直以來都是探礦的難點,而目前探礦正向更深層次發(fā)展,這是解決資源短缺問題的關鍵所在。為此,需要對地球物理方法給予高度重視,以解決深部找礦中的技術問題。
在實現深部地學填圖以后,能根據區(qū)域成礦背景及規(guī)律進行找礦靶區(qū)的確定。地學填土過程中對地球物理方法進行合理應用能有效解決下列問題:
(1)掌握沉積蓋層具體構造,并確定風化層實際厚度,對基底及其起伏變化情況進行研究。以某銅鎳礦床為例,它和基底侵入巖之間具有十分緊密的關系,同時在基底上還含有中生代到新生代的沉積建造,其厚度可以達到300m。為了掌握基底及其起伏變化情況,根據比例為1:50000的重磁資料開展深部填圖,同時充分考慮鉆孔資料確定基底起伏情況,由此確定很多具有代表性的靶區(qū),為后續(xù)深部找礦提供了可靠參考依據[1]。
(2)能構建反演模型,為深部構造的確定提供技術支持。對于金屬礦床而言,它的形成和基于巖漿作用的深大斷裂存在緊密關聯(lián),很多銅礦與金礦都是沿著區(qū)域深大斷層進行分布的?;诖?,根據區(qū)域的重力及航磁資料及其線性異常和斷裂之間的相互關系,能掌握深大斷裂實際延伸情況,進而為靶區(qū)確定奠定良好基礎。
(3)實現深部巖性填圖進而準確找出礦層賦存位置。因金屬礦的形成及分布和巖性具有緊密關系,所以可借助地球物理方法開展深層次巖性填圖,以此確定在多種物理性質的巖體中存在的不同形態(tài)。比如某金礦就和深層次的花崗巖體密切相關,基于此通過對區(qū)域內磁測數據等的分析和應用,制成了這一巖性在整個區(qū)域中的分布圖,從而推導出金礦所在位置。
這一方面主要體現在:在地下淺表可以發(fā)現的金屬礦,包括大型與超大型金屬礦及多金屬礦,都是地球內部會在發(fā)展過程中發(fā)生物質或能量的交替產生的,并非在地表產生和不斷堆積的。由于礦物元素會發(fā)生運移與聚集,所以大型與超大型金屬礦及多金屬礦都會收到深層物質或能量持續(xù)交換作用的影響,其中的熱物質在不斷運移或上涌時和介質圍巖發(fā)生蝕變交代?;诖?,必然涉及到深層介質和構造基本格局、物質形態(tài)與運移、物質基本屬性與它的空間展布等內容。采用傳統(tǒng)地質方法基本上無法解決以上問題,盡管采用超深鉆探的方法也能獲取深層信息,但現階段深度最大的鉆孔也無法解決現存的問題,而且超深鉆井需要很大成本,使用起來非常不便。由此可見,可能只有借助地球物理方法才能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比如大地電磁與天然地震。其中,以某地區(qū)進行的電磁探測為例,除了能探明地殼基本結構,探測深度在0km~50km范圍內,還探明了礦區(qū)中主要成礦物質的具體來源和運移方向,同時對礦區(qū)形成原因給出相應的解釋[2]。
針對和圍巖之間有較大物性差異的賦存深度較大的隱伏式礦體,無論是采用航空的方法還是在地面采用地球物理的方法,都能實現直接找礦,尤其是低空飛行與借助直升機開展高精度探測。比如某鐵礦區(qū)就運用了以直升機為載體的航空磁法進行探測,同時以精細解釋結果為依據進行布孔,現在已經有三個鉆孔見礦,其中一個鉆孔在721.97m~770.36m的深度范圍內共發(fā)現6層礦體,總厚度為14.8m,在礦石中,礦物以磁鐵礦為主,此外還含有黃銅礦及雌黃鐵礦。利用相同的方法在其它區(qū)域也能獲得良好的效果[3]。
充分利用現有的鉆孔,在井中開展地球物理勘查工作,能直接查出在鉆井周圍具有較高密度的其它礦體?,F在西方國家對井中的地球物理給予了很高的重視,比如井中TEM與激電。
比如,加拿大借助井中TEM的方法在某個鋅銅礦中發(fā)現新礦體,其所處深度為500m,這個結果為此礦床新增了近300萬噸的資源量。此外,澳大利亞通過對鉆孔密集區(qū)實施井中TEM,在深層次找到很多新礦床[4]。
近幾年,隨著礦山不斷開采,很多淺部的礦產資源都面臨枯竭,在這種情況下,應開始向深部延伸,也就是對更深層次的礦體進行探測。以塔爾納赫礦床為例,它的形成和分布都受到塔爾納赫侵入體影響,在六十年代中期,重點探索位于西南部相對較淺的區(qū)域,此后為了保證資源儲量,實際的探測工作轉變?yōu)闁|北向,該區(qū)域的侵入體主要埋藏于700m~2000m的深度范圍內。在實際的深部找礦勘探工作中,可采用電測深、高精度重力探測及瞬變電磁。
圖1 侵入體在東北向上的分析模型
在地面觀測到的部分區(qū)域重力異?,F象,其幅值在1.3mGal左右,它的異常峰值處在侵入體加厚處,在整個異常中,有30%~40%是由于蝕變巖石產生的。該侵入體在東北向上的分析模型如圖1所示。根據這一模型對斷裂帶向東的動力效應進行計算,其結果等于0.7mGal,向西的動力效應結果等于0.4mGal,對于蝕變巖石,其重力效應等于0.25mGal,可見,采用這一模型通過計算得到的重力效應結果和相關曲線完全一致。
利用TEM方法、電測深方法與鉆孔探測等多種方法掌握侵入體實際深度,先借助視電導率曲線對10Ω·m到40Ω·m的層位實施追索,這一層和通古斯群相對應,于測點間這一層位實際埋深將產生突變,這說明在兩點之間存在斷距可以達到250m甚至更大的斷層。處于通古斯群以下的層位,其電阻率等于300Ω·m,層厚在200m~300m范圍內,在它的下方,電阻率有所升高的部分可能是含礦層。此后通過鉆孔確認了這一模型是準確無誤的,由此找出很多硫化物礦體,使深部找礦得到技術層面上的突破。
綜上所述,在今后的工作中,面對探測深度日益增大,對精度提出的要求不斷提高的新要求,應持續(xù)完善并開發(fā)具有更高分辨率和更深有效勘探深度的新裝置,對正演和反演基本理論及深部找礦信息綜合處理予以加強,研制出對深部找礦有重要意義的相關軟件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