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共英 江俏菲 王勇
肺結核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傳染病,肺結核的治療療程≥6個月,要求肺結核患者有較好的服藥依從性[1-2]。近年來,隨著家庭勞動成員外出務工,多數(shù)留守、獨居年老的肺結核患者因年齡大、身體狀況差、文化程度低、衛(wèi)生觀念意識低,嚴重影響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導致自行停藥、中斷治療,嚴重影響了肺結核的療效。作者選擇分析本院診斷、治療的400例肺結核患者,旨在提高肺結核患者的服藥依從性,減少中斷治療,從而提高治療療效和治愈率。
1.1 一般資料 將2016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期間在本院結核病門診登記的經(jīng)臨床或實驗室診斷且在治的400例肺結核患者納入本研究。排除標準:(1)合并腦、心、肝、腎等重要臟器者;(2)肺外結核者;(3)存在抗結核治療禁忌癥者。將40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上門隨訪督導組)和對照組(家庭督導管理組),每組各20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職業(yè)、文化程度等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肺結核化療方案 所有患者均采用短期化療方案,≤60歲患者:FDC-2WREZ/4HR,即:2個月的強化期:H(異煙肼)、R(利福平)、E(乙胺丁醇)、Z(吡嗪酰胺)組成的復合固定制劑,1片(次·d),4個月的鞏固期:H(異煙肼)、R(利福平)組成的復合固定制劑,1片(次·d)。>60歲患者采用單味聯(lián)合用藥,即:2個月的強化期:H(異煙肼)、R(利福平)、E(乙胺丁醇)、Z(吡嗪酰胺)的散藥劑,4個月的鞏固期:H、R的單味聯(lián)合用藥,1次/d。藥物劑量均按公斤體重計算。
1.3 管理方法 家庭督導管理組(對照組):肺結核診斷后,需要抗結核治療的患者,選擇一名家庭成員作為患者服藥督導管理者,對其進行有關肺結核防治知識的短期培訓。囑其督導患者日??菇Y核藥的服用,陪同患者定期去醫(yī)院復查,觀察有關肺結核藥物的不良反應,做好患者病情、治療等記錄。(1)家庭督導員培訓內容:確定家庭督導員后,由結核病門診醫(yī)生或護士進行相關知識培訓。培訓內容:肺結核的危害性;規(guī)律服用抗結核藥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不規(guī)則或停服抗結核藥的危害性及嚴重后果;督導患者定期來醫(yī)院復查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等相關檢查,并配抗結核藥物;熟悉抗結核藥的名稱、劑量及服用方法;仔細觀察并詳細記錄患者抗結核治療期間的各種不良反應;掌握抗結核藥物的補服方法;定期消毒家庭環(huán)境,注意家庭衛(wèi)生;完成初治涂陽患者家屬的結核篩查。(2)家庭督導員的培訓方法:個別授課和實際指導相結合,培訓時間因人而宜,一般>20min;在治療期間,患者如果出現(xiàn)不良反應,隨時予以指導。(3)上門隨訪督導:先由結核病門診醫(yī)師建立上門隨訪檔案,記錄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家庭地址、電話號碼、確定隨訪時間、隨訪內容等。然后由結核病門診醫(yī)師、護士、疾控中心醫(yī)生和當?shù)匦l(wèi)生院防疫醫(yī)生組成的“移動結核門診”上門隨訪督導。上門隨訪督導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依從性低和停藥中斷治療的原因;肺結核知識的宣教和家庭預防措施;根據(jù)肺結核患者的停藥中斷原因和藥物不良反應,變更治療方案;處理服藥中出現(xiàn)的各種藥物不良反應;解答患者和家屬提出的各種問題等。
1.4 評估標準 (1)服藥依從:患者實際服藥次數(shù)>90%應服藥物次數(shù),則判定為服藥依從,<90%則判定為服藥不依從;(2)治愈:初治痰液涂片陽性肺結核患者在完成整個治療療程后,痰菌涂片復查,≥2次陰性者;(3)完成療程:痰液涂片陰性患者服藥≥6個月,肺部癥狀消失,有關影像學檢查提示結核病灶吸收好轉或穩(wěn)定,痰菌涂片復查≥2次陰性者。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采用χ2檢驗比較兩組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和有效性,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和對照組肺結核患者服藥依從率分別為96.0%和66.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8.48,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肺結核患者有效率分別為98.0%和80.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1.92,P<0.05)。見表1、2。
表1 兩組服藥依從性比較[n(%)]
表2 兩組療效比較[n(%)]
藥物依從性是指患者服藥行為與醫(yī)囑的一致性。肺結核的治療是一個緩慢長期的過程,需要≥6個月的療程,因此患者的服藥依從性直接影響治療的療效。但由于肺結核患者對疾病嚴重性及危害性的認識不足,且因結核病的治療往往需要多藥聯(lián)合治療,導致患者可能出現(xiàn)各種不良反應,上述因素導致一定數(shù)量的肺結核病患者自行停藥,而鄉(xiāng)(鎮(zhèn))、村的醫(yī)務人員又難以隨時督導患者按時和規(guī)范化服用抗結核藥物,從而導致肺結核治療失敗。鑒于肺結核病治療的這些特點,長期以來,家庭督導化療管理是一種行之有效且易被接受的管理方法[3-4],有效的督導管理能明顯提高患者的服藥依從性,確保肺結核患者堅持規(guī)范化、滿療程抗結核治療,提高抗結核治療的有效率和治愈率,故有效的督導化療管理方式對防治肺結核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5-6]。
但近年來,隨著我縣農(nóng)村家庭勞動成員外出經(jīng)商、勞務、打工數(shù)量不斷增多,家庭督導化療管理明顯減少,而鄉(xiāng)(鎮(zhèn))、村醫(yī)務人員又難以隨時督導,故而作者探索了一種新模式,醫(yī)務人員上門隨訪督導。而本研究發(fā)現(xiàn),此新模式(醫(yī)務人員上門隨訪督導)明顯提高患者服藥的依從性及治療有效性。其原因可能為:醫(yī)務人員與結核病患者再次面對面,不僅增進了醫(y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交流與溝通,同時醫(yī)生護士本身對患者的病情比較熟悉了解,還對肺結核患者服藥起到督促、提醒、教育作用,在當面回答患者服藥中出現(xiàn)的各種藥物不良反應的同時能及時進行處置,減輕了患者對藥物不良反應的恐懼,樹立了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明顯提高了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彌補了家庭成員督導化療管理方式的許多缺陷和不足。對治療未滿療程,結核病癥狀明顯好轉或消失、自行停藥中斷治療的患者,通過醫(yī)務人員的解釋,能自覺的繼續(xù)接受治療,實現(xiàn)滿療程而達到真正的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