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桂平
德州市臨邑縣人民醫(yī)院口腔科,山東德州 251500
口腔頜面部腫瘤為臨床常見惡性腫瘤類型,其以老年人作為高發(fā)人群,研究顯示,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以癌較為常見,而肉瘤一般較少,癌腫大部分均是鱗狀細胞癌,而其次則為腺性上皮癌,還有基底細胞癌、未分化癌、淋巴上皮癌等??谇话┐蟛糠职l(fā)生于暴露部位,并且伴有癌前病變過程,對口腔癌的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治療十分重要。而癌前病變也是一種能演變成為癌病理變化,例如慢性潰瘍、色素斑、白斑等。并非上述所有病變都會發(fā)展為癌,還要取決于其他因素,最后演變?yōu)榘┑膬H為少數(shù)。為了預防口腔癌的發(fā)生,應積極治療上述病變,并消除各種不良的慢性刺激因素,如戒煙、拔除殘根及殘冠和去除不良修復物等。對于可疑病變,應嚴密隨訪,必要時作活檢或切除。目前臨床對于該疾病通常以手術方式治療,而選擇適宜的手術方式具有重要意義。研究顯示,手術治療能夠使患者治療效果明顯提升,同時能夠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降低患者不良反應,達到改善患者預后的目的[1-3]。該研究對收取時間在2015年2月—2016年2月的100例老年口腔頜面部腫瘤患者實施分析,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為老年口腔頜面部腫瘤患者,例數(shù)100例,采用抽簽分組方式對研究對象100例進行分組。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和家屬均知情同意研究,均為自愿。②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國老年口腔頜面部腫瘤的診斷標準。③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4]。排除標準:伴有臟器疾病,精神疾病[5]。
觀察組: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齡范圍在62~88歲,平均年齡為(75.98±1.24)歲;腫瘤類型:頰部 10例、腮腺10例、舌體10例、下唇10例、口底10例。
對照組:其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齡范圍在63~88歲,平均年齡為(76.34±1.82)歲;腫瘤類型:頰部 11例、腮腺10例、舌體10例、下唇10例、口底9例。
兩組老年口腔頜面部腫瘤患者的性別、年齡、腫瘤類型等各項資料對比,兩者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示能夠進行對比。
①對照組老年口腔頜面部腫瘤患者方法
治療內容: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治療,治療方式主要以化療治療為主。
②觀察組老年口腔頜面部腫瘤患者方法
治療內容:觀察組實施手術治療,手術麻醉方式以局麻為主,并消毒處理患者手術切口部位,選擇小針頭對患者手術切口和位置進行定位,并根據(jù)定位部位進行做一道切口,并逐層將患者皮層和皮下組織進行切開。對于存在舌癌和牙齦癌患者來說,對其實施常規(guī)根治術治療,手術結束后對切口進行縫合[6]。
對比觀察組、對照組兩組老年口腔頜面部腫瘤患者各項指標、康復時間以及治療效果。
統(tǒng)計學數(shù)據(jù)處理采取SPSS 25.0統(tǒng)計學軟件,其中計量資料用(±s)表示,進行 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觀察組老年口腔頜面部腫瘤患者Hb(122.76±1.87)g/L、LY(1.89±0.23)×109/L、TP(65.55±1.99)g/L 、ALB(39.99±1.23)g/L、PA (0.89±0.23)g/L 均高于對照組 (P<0.05)。 見表 1。
表1 100例老年口腔頜面部腫瘤患各項指標(±s)
表1 100例老年口腔頜面部腫瘤患各項指標(±s)
組別 時間Hb(g/L)LY(×109/L)TP(g/L)ALB(g/L) PA(g/L)觀察組對照組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后t值治療后P值99.45±1.23 122.76±1.87 99.65±1.87 109.87±1.23 40.721 9<0.05 0.99±0.34 1.89±0.23 0.93±0.45 1.12±0.45 10.773 7<0.05 51.68±1.23 65.55±1.99 51.29±1.87 56.03±1.26 28.580 2<0.05 27.67±1.83 39.99±1.23 27.87±1.22 31.23±1.87 26.993 4<0.05 0.44±0.12 0.89±0.23 0.65±0.03 0.21±0.11 18.859 8<0.05
觀察組老年口腔頜面部腫瘤患者康復時間 (17.23±1.09)d 短于對照組(P<0.05)。 見表 2。
表2 100例老年口腔頜面部腫瘤患者康復時間[(±s),d]
表2 100例老年口腔頜面部腫瘤患者康復時間[(±s),d]
組別康復時間觀察組(n=50)對照組(n=50)t值P值17.23±1.09 26.68±1.87 30.871 8<0.05
觀察組老年口腔頜面部腫瘤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8.00%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100例老年口腔頜面部腫瘤患者治療效果
老年口腔頜面部腫瘤為臨床常見的疾病,該疾病在臨床具有較高死亡率和發(fā)病率,若治療不及時,易導致患者生活質量受到影響,同時威脅患者生命安全。雖然手術易導致患者機體造成一定創(chuàng)傷,能夠將腫瘤病灶徹底清除,能夠保證治療的有效率[7-10]。應根據(jù)患者癌腫病變情況(例如組織來源、分化程度、生長部位、病變大小以及淋巴結轉移等)和患者的全身狀況來決定治療方案。治療措施具有多種,例如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化學藥物治療、免疫治療、冷凍外科、激光及中草藥治療等。多數(shù)病例應采用綜合治療以取得較好的療效。手術切除的目的仍是口腔癌的重要治療手段。局部病灶應采用根治性切除,必要時應進行頜下淋巴結清掃術或頸淋巴結清掃術。
目前臨床對于該疾病一般以化療和放療治療為主,雖然上述治療方式能夠使患者病灶得到短暫的控制,但毒副作用較大,易增加患者術后并發(fā)癥風險。故此,手術能作為治療該疾病的首選方式。研究認為,對于老年口腔頜面部腫瘤患者來說,應根據(jù)其病情具體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方式,進而使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提高[11-12]。從兩組患者各項指標來看,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手術治療在老年口腔頜面部腫瘤中具有較高治療效果,能夠使其機體各項指標得到改善,進而早期恢復健康;兩組康復時間相比較,觀察組康復時間短于對照組,提示手術治療能夠縮短患者老年口腔頜面部腫瘤康復時間,促進其早期恢復正常機體。
該文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治療前,兩組老年口腔頜面部腫瘤患者各項指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治療后,觀察組老年口腔頜面部腫瘤患者 Hb(122.76±1.87)g/L、LY(1.89±0.23)×109/L、TP(65.55±1.99)g/L 、ALB(39.99±1.23)g/L、PA(0.89±0.23)g/L 均高于對照組,兩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老年口腔頜面部腫瘤患者康復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老年口腔頜面部腫瘤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8.00%高于對照組(P<0.05)。相關學者在“口腔頜面部腫瘤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觀察”研究中,選取7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分別實施手術治療、放射治療,根據(jù)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100.00%高于對照組患者82.05%,其與該次研究大致相似,在該次研究中觀察組老年口腔頜面部腫瘤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8.00%高于對照組80.00%,由此證明手術治療對口腔頜面部腫瘤患者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老年口腔頜面部腫瘤臨床手術治療效果顯著,且能夠縮短患者康復時間,改善患者各項指標,值得進一步推廣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