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茜,姜 紅,朱 聚,熊海英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武漢中心醫(yī)院 兒科,湖北 武漢430022)
病毒性心肌炎是兒科常見疾病,近年的發(fā)病率有逐年增高趨勢[1]。我國兒童病毒性心肌炎總發(fā)病率18.27/10萬,患病率21.83/10萬。在初生至17歲的猝死者中17%有心肌病理改變,在學齡兒童猝死者中有21%患有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的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目前認為與炎性細胞因子、免疫功能紊亂密切相關。高遷移率族蛋白1(HMGB1)是近年發(fā)現(xiàn)的一種重要的炎癥介質和致炎細胞因子[2],其與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未見報道。本研究通過聯(lián)合檢測病毒性心肌炎患兒血清HMGB1和轉化生長因子-β1(TGF-β1)、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探討其在病毒性心肌炎發(fā)病中的意義。
選擇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科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兒共96例,均符合1999年9月昆明全國兒童心肌炎、心肌病學術會議修訂的兒童病毒性心肌炎診斷標準,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繼發(fā)性心肌損害,發(fā)病前1-3周均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急性期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齡6.5-13.0歲,平均9.6歲;36例柯薩奇病毒B組(lgM抗體陽性,12例腺病毒(ADV)IgM抗體陽性。恢復期組: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齡6.3-13.7歲,平均9.5歲;37例柯薩奇病毒B組(lgM抗體陽性,11例腺病毒(ADV)IgM抗體陽性。選擇40名正常健康兒童為對照組,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6.4-13.5歲,平均9.5歲;近期無感染、腹瀉病史。
急性期組:給予黃芪注射液:黃芪注射液10 ml(神威藥業(yè)有限公司10 g/ml,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13020999)溶于5%葡萄糖200 ml,改良極化液(門冬氨酸鉀鎂10 ml、能量合劑0.5支溶于5%葡萄糖200 ml)靜脈滴注,1次/d;口服輔酶Q10、維生素C,2周(14 d)為1個療程?;謴推诮M:給予傳統(tǒng)的抗病毒、改善心肌代謝、極化液、維生素C及其他對癥診療[3]。
各組患兒在入院時采血,急性期在診療3 d、7 d、14 d時分別抽取清晨空腹靜脈血3 ml,立即注入硅化玻璃試管,3 000 r/min離心10 min,吸取上清,將血清分裝置于-70℃冰箱待測。
采用雙抗體夾心酶聯(lián)免疫分析法定量檢測各組患兒血清中TGF-β1、TNF-α和HMGB1水平。TGF-β1和TNF-α的ELISA檢測試劑盒購自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HMGB1檢測ELISA試劑盒購自美國R&D公司,使用美國BIO-RAD伯樂680型全自動酶標儀測定450 nm波長下吸光度值,用SPSS軟件繪出標準曲線,計算樣本值[4]。操作嚴格按照試劑盒要求,所有樣品設立復孔,由專人負責,在同一批內檢測。
與對照組比較,急性期組的TGF-β1、HMGB1水平明顯升高(P<0.05),TNF-α升高更為顯著(P<0.01),恢復期組TGF-β1較急性期稍降低,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NF-α、HMGB1明顯低于急性期組,但仍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各組血清TGF-β1、TNF-α和HMGB1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P<0.01;與急性期組比較,
▲P<0.05
TGF-β1第3 d、7 d無顯著變化,第14 d時明顯降低(P<0.05);TNF-α和HMGB1診冶第3 d、7 d、14 d均依次降低,各時間點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急性期組患兒診療不同時間點血清TGF-β1、TNF-α和HMGB1水平比較
注:與1 d比較,*P<0.05,**P<0.01;與7 d比較,▲P<0.05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柯薩奇等嗜心肌病毒感染人體,心肌細胞發(fā)生炎性浸潤、變性壞死或間質水腫的心血管疾病,以心肌代謝障礙和心功能改變?yōu)樘攸c,嚴重危害兒童健康。目前認為,病毒性心肌炎的發(fā)病與病毒直接損傷、病毒誘發(fā)的免疫反應有關,細胞因子在誘發(fā)免疫病理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5]。
本研究選擇病毒性心肌炎患兒96例為研究對象,檢測不同組患兒入院時血清TGF-β1、TNF-α及HMGB1的水平,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急性期組的TGF-β1、HMGB1水平明顯升高,TNF-α升高更顯著,恢復期組TGF-β1較急性期稍降低,TNF-α、HMGB1則明顯降低;結果提示: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患兒血清炎性細胞因子明顯升高,病毒誘發(fā)強烈的炎癥反應,這與朱冰[6]等的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中,恢復期組TNF-α和HMGB1均明顯恢復,而TGF-β1恢復不明顯,急性期組第14 d時仍較高,分析原因TGF-β1是重要的致纖維化細胞因子[7],其在恢復期水平仍較高,提示病毒性心肌炎患兒炎癥消退后仍存在心肌纖維化的危險[8]。本研究觀察到急性期患兒在第3 d、7 d、14 d時血清HMGB1依次降低,提示隨著診療進展,心肌的免疫病理損傷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TNF-α的變化趨勢與HMGB1相同,提示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時,單核巨噬細胞募集分泌TNF-α,使心肌炎性反應增強[9,10];隨診治炎癥反應及心臟自身免疫反應減弱,TNF-α也隨之下降??傊?,TGF-β1、TNF-α和HMGB1參與病毒性心肌炎的發(fā)病過程,聯(lián)合檢測有助于病情判斷及預后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