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賀琴
(太原師范學院 體育系,山西 晉中 030619)
隨著《全民健身計劃》及《陽光體育活動》的全面深入開展,學校體育日漸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健康中國 2030”規(guī)劃綱要》中明確指出:“到2030 年,學校體育場地設施與器材配置達標率達到 100%,青少年學生每周參與體育活動達到中等強度 3 次以上,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優(yōu)秀率 25%以上[1]。由此可見,學校體育場地器材設施是確保以及實施“健康中國”國家戰(zhàn)略的前提條件。目前塑膠場地被我國廣泛應用,其類型豐富,包含田徑場、籃球場、網球場等,其透氣性、防塵性、美觀性及實用性等優(yōu)點深受廣大師生喜愛。太原市作為山西省教育典范,涵蓋省高職、大中小學,且教育資源豐富,在場地設備投入資金等方面優(yōu)與各地市縣,因此通過對太原市塑膠場地的現狀調查能夠折射出我省體育場地設施現狀,望為山西省場地設施管理局及太原市學校體育設施管理部門提供理論參考依據。
依據山西省太原市區(qū)域劃分,分別從太原市杏花嶺區(qū)、萬柏林區(qū)、迎澤區(qū)、晉源區(qū)、尖草坪區(qū)、小店區(qū)抽取大學及高職院校54 所、中學183 所、小學120 所,共357 所學校為研究對象,具體學校教師及學生為調查對象,具體研究對象如下表示。
表1 太原市大中小學抽取的研究對象分布情況
1.2.1 文獻資料法
收集與閱讀大量國內外關于POE 評價理論與體系的研究資料,熟悉當前我國對學校場地器材標準的綱性文件,以“學校場地設施”為關鍵詞查閱相關核心類期刊若干。
1.2.2 問卷調查法
詢問相關學科專家及場地設施管理局工作人員,設計《太原市大中小學塑膠場地設施現狀調查問卷》;POE 評價理論得以實施的前提是問卷調查,因此設計結構式調查問卷《太原市大中小學塑膠場地使用后主觀感受調查問卷》,通過大量發(fā)放問卷,了解目前太原市學校塑膠場地使用概括,并結合使用后主觀感受開展課題研究。
1.2.3 訪談法
選取各區(qū)部分學校分管體育工作領導、體育教師及不同年級學生,了解學校塑膠場地使用實際情況及后期保養(yǎng)維護工作。
1.2.4 數理統(tǒng)計法
用SPSS24.0 軟件對回收太原市學校塑膠場地狀況進行數字化處理,采用描述統(tǒng)計、多重響應分析對數據進行整合處理。
POE,全稱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可稱之為使用中或者使用后狀態(tài)評價。國外學者A.Frierman 等人將其定義為:“一個建成后并且可供使用的環(huán)境,能夠獲取使用人群的明確表達或暗示的需求度的評價”[2]?;诟鲊鴮κ褂煤笤u價理論的廣泛應用,總結出該理論具有廣泛適應性、完善的體系性及符合學術研究的科學性特點。
太原市位于山西省境中央,太原盆地的北端,華北地區(qū)黃河流域中部,其特殊地理位置及省會城市給予這座城市更多的機會,例如公共設施、資源優(yōu)與其他地市。塑膠場地以其傲嬌的姿態(tài)進駐各大中小學,但隨制作與加工、環(huán)境氣候、使用頻率、后期養(yǎng)護等多因素影響,塑膠場地使用的安全性一度被新聞媒體及各界人士推向輿論高潮,引發(fā)學術爭議。應用POE 評價理論通過塑膠場地使用者或使用對象主客觀感受了解場地使用現狀及使用滿意程度,建立系統(tǒng)問題反饋機制,再將其作用于開發(fā)者,促進塑膠場地安全有效、合理利用。因此對太原市學校塑膠場地開展POE 評價研究是必要的。
2.3.1 太原市學校塑膠場地整體概況
表2 太原市357 所學校有無塑膠場地
所調研太原市357 所學校中,鋪設有塑膠場地學校有200 所,未鋪設的有157 所(表2)。實地調查得知,在大學及高職院校大多設置400 米標準田徑場,網球場、羽毛球場等;在各區(qū)小學調研中發(fā)現,部分小學所鋪設塑膠場地為200、300m 非標準田徑場,其他輔助塑膠活動場地較少,與其分管體育領導溝通得知由于其經費與學校建筑面積受限,導致塑膠場地建設落后。上述,塑膠場地鋪設及普及程度正在逐步覆蓋到大中小學,成為開展學校體育活動主體場所。
2.3.2 太原市學校塑膠場地數量基本情況
表3 太原市大中小塑膠場地分區(qū)數量
結合表2,表3 系統(tǒng)分析在太原市各類學校中塑膠場地鋪設及使用狀況。表3 顯示,在橫向區(qū)域劃分中,擁有塑膠場地最多區(qū)為小店區(qū),其次為迎澤區(qū),但小店區(qū)與迎澤區(qū)間還存在一定數量差異,這與區(qū)域學校數量及生源數有較大關系。在縱向學校對比中可得知,塑膠場地使用更多的集中在中小學,其中中學93 所,小學78 所,而高職高專及大學所占數量分別為12 所、18 所。
2.3.3 太原市學校塑膠場地類型基本情況
表4 太原市學校塑膠場地類型
表5 太原市塑膠場地類型頻率
結合表4、5 得出,太原市學校塑膠場地類型主要為田徑場、籃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場、排球場及網球場。其中非標準田徑場及籃球場個數居多,集中在高中、小學及大學。標準田徑場次之,主要集中在大學,在調研活動中發(fā)現,部分高校為滿足師生教學需求,鋪設兩塊以上標準田徑場,籃球場若干。與學校分管體育教師溝通得知,2018 年10 月教育部對我省各大學及高職院校進行審核評估,其中體育場地器材方面作為總要評估考核項目,因此各高校在學校體育場地設施投入中未表現出“囊中羞澀”狀態(tài)。
表6 太原市學校塑膠場地使用時間*學校類型
實地調研發(fā)現,山西省中小學積極響應國家“陽光體育”號召,開展課間操及大課間體育活動;通過訪問得知,部分學校將課間操放置在早晨9:30-10:00,開展一些學校特色體育活動,如足球操、籃球操、國學武術操等;將大課間放置在下午最后一節(jié)課后,時間為半小時,主要進行分類項目活動或學校體育教師開展的特定項目比賽訓練,例如田徑隊訓練、足球隊訓練或者花樣跳繩隊訓中。體育課為我國教育部規(guī)定的各類學校學生的必修課程,因此各類學校在體育活動中能夠充分利用學校塑膠場地。早操與課后體育鍛煉開展相對較好,這與國家政策要求努力提升我國青少年身體素質息息相關。
表7 太原市學校塑膠場地使用時間*場地類型
在太原市學校塑膠場地使用時間及場地類型統(tǒng)計表中可看出,學?;@球場在各個時間段的使用頻率最高,這與學生興趣愛好息息相關,其次為學校非標準田徑場,最后為學校排球場。在所調研學校中,排球場及網球場地在中小學數量較少,而數量較多的是大學及高職院校,而各高校對早操、課間操、課后體育鍛煉并未作出硬性要求,因此出現場地利用率相對較低態(tài)勢。
塑膠場地的后期管理與養(yǎng)護是確保場地合理高效使用、場地良性運作、延長使用壽命的必要手段。良好的場地管理與維護是進行體育教學、開展體育競賽及課后體育活動的基礎,并且能及時預防體育場地器材傷害事故的發(fā)生,部分學校將其納入體育安全保障機制措施中。
2.5.1 太原市大中小學塑膠場地設施的管理情況
表8 太原市學校塑膠場地設施管理情況
調查顯示在使用塑膠場地的200 所學校中,基本都設有場地器材管理人員,無管理人員學校僅18 所,訪問得知無器材管理員學校在體育課或者使用器材時由負責教師統(tǒng)一安排發(fā)放回收器材;在管理人員專兼職數量統(tǒng)計中得知,除省大部分高校外,太原市中小學場地設施管理人員多為兼職人員,由此可見,學校對塑膠場地器材管理重視程度較低;調研中158 所學校都設有關于塑膠場地器材管理的相關規(guī)章制度,而無相關規(guī)定文件的學校僅有40 所,說明在規(guī)章制度制定方面各學校還是較為積極的。
2.5.2 太原市學校塑膠場地制度管理類型
依據表8,對涉及學校塑膠場地管理制度類型進行調查研究,發(fā)現關于場地器材管理維護制度大多體現在圖1 所示的8 類文件中。圖1 顯示,省各高校在塑膠場地器材設施管理制度方面相對健全,省高職院校在《體育場地器材報損制度》上略有欠缺;中小學在場地安全、衛(wèi)生、保管、借還登記方面制度較為完善,但在場地租借、損壞器材賠付及器材報損制度上存在欠缺。經訪談得知,較多中小學塑膠場地并不對外開放,也不涉及場地租借,因此在學校并未制定相關管理規(guī)定。下圖所示太原市各類學校塑膠場地設施管理制度相對健全,但經實地走訪,太原市大部分學校在制度落實實施方面并不理想,制度與實踐操作相分離,并未做到依制管理,依制行事。
圖1 太原市學校塑膠廠地規(guī)章管理制度類型
2.5.3 太原市大中小學塑膠場地設施的維護保養(yǎng)狀況
塑膠場地、器材的良性運作離不開后期保養(yǎng)與維護。在表9 中可見,能夠進行場地經常維護與及時維護的學校僅43 所,占總數的21.5%,而持從不維護及湊合使用的學校共157 所,占總數的78.5%。調查顯示,學校對塑膠場地后期養(yǎng)護態(tài)度并不統(tǒng)一,多數學校認為投入資金建成場地供教學使用即完成該場地的價值,并不愿意在后期養(yǎng)護上浪費學校經費,這從另一角度也充分體現出大多學校并未把場地安全防范于未然意識提升到一定高度。
表9 太原市學校塑膠場地設施維護保養(yǎng)概況
基于POE 評價理論,以學校體育教師和學生作為主要調研對象,對其塑膠場地使用后主觀感覺進行心理量表等級劃分,共分為5 個等級,分別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分別計分5、4、3、2、1,依據問卷數據,客觀反映使用后滿意度。
塑膠場地使用滿意度評價選取下圖中7 個指標作為評價內容。如圖2 所示,在塑膠場地衛(wèi)生環(huán)境方面大學及中小學處于L1和L2等級,而高職高專使用后認為一般,這與學校場地管理具體措施相關。使用主體不滿意的指標主要集中在塑膠場地的照明條件及場地夏季防雨冬季防滑兩項上,尤其體現在大學和各高職院校;在塑膠場地類型及活動空間尺度上多數中小學持不滿意態(tài)度,經實地走訪發(fā)現,部分中小學各年級設置班級數較多,導致體育課或者課外體育活動時場地嚴重受限,人均場地占有量嚴重不足的情況出現,該兩項也是調查中滿意度最低的指標。
表10 使用者滿意度評價量化標準
圖2 太原市學校塑膠廠地使用滿意度量表圖
2.7.1 太原市學校塑膠場地中存在問題
2.7.1.1 太原市學校塑膠場地分布相對合理,但總體覆蓋率有待提升
塑膠場地覆蓋率是評估學校體育場地合格達標的重要指標。太原市學校塑膠場地占所調研數量一半以上,但場地覆蓋存在區(qū)域、地域和結構空間差異,如高職院校以標準塑膠場地為主,而中小學則以符合學??臻g地理環(huán)境的非標準場地為主;調研發(fā)現市區(qū)學校與郊區(qū)學校在塑膠場地覆蓋率上差異較大,表現為市區(qū)學校場地覆蓋率高于郊區(qū)學校。
2.7.1.2 學校塑膠場地類型缺乏多樣性,不能滿足教、學需求
不同塑膠場地滿足不同教學需求。太原市塑膠場地類型多為田徑場、籃球場,而其他功能性場地如網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毽球場等場地較少。實地調查得知在太原市高校其他類塑膠場地基本不能滿足學校體育教學需求,常常出現“占場地”現象;中小學由于體育課程設置的基礎性加之學?;顒訄龅叵拗?,在塑膠場地類型建設上相對于高職院校表現出場地類型單一化特征。
2.7.1.3 各類型塑膠場地使用率受限,未能實現場地設施使用多元化要求
塑膠場地的合理、多元化使用是體現場地價值的唯一標準。為提供便捷、良好的體育鍛煉環(huán)境,各類體育塑膠場地應運而生,但在太原市學校各類場地只限應用與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中,導致部分場地因較少使用導致荒廢,這與場地建設初衷相悖。
2.7.1.4 塑膠場地管理規(guī)章制度完善,但管理與后期養(yǎng)護具體措施落實滯后
完善的規(guī)章制度的制定是為更好履行職責保駕護航。太原市學校體育場地器材管理規(guī)章制度相對完善,但實際履行情況卻不盡人意,塑膠場地器材管理出現“有據可依,無人可管”的現狀,出現專職場地器材管理人員缺乏,場地養(yǎng)護知識經驗不足,導致場地使用壽命大大縮短現象產生。
2.7.1.5 塑膠場地使用主觀滿意度不高,在場地活動空間指標上尤為突顯
使用者主觀反饋是促進改革提升的重要手段。太原市學校塑膠場地使用不滿意評價主要集中在場地功能不健全、場地活動空間受限因素上。場地功能不健全主要體現在市高職院校,如場地的照明條件、冬季防滑及夏季防雨指標上;場地活動空間受限主要體現在中小學,如人均場地占有量小,“占”場地開展課程等因素上。
2.7.2 太原市學校塑膠場地使用優(yōu)化提升策略
2.7.2.1 統(tǒng)籌規(guī)劃,提高學校塑膠場地總體覆蓋率
嚴格依據國家關于學校場地器材規(guī)劃標準,逐步增加學校塑膠場地數量,并嚴把質量關;省教育廳應加大場地設施資金投入力度,尤其針對郊區(qū)及教學條件較差學校;依據政策引導,科學縮小市區(qū)、城區(qū)場地差異,逐步提高學校塑膠場地總體覆蓋率。
2.7.2.2 供需合理,滿足體育教學多樣化需求
各學校依據課程大綱要求,學生年級特點,理清學校體育場地與課程供求關系及現狀,依據國家推出的體育藝術“2+1”要求,合理配置學校體育場地、器材,逐步實現體育課程多樣化、教學內容多元化目標。
2.7.2.3 因校制宜,實現塑膠場地使用功能多元化
依據所在學校塑膠場地器材實際情況,設置科學合理利用途徑、利用時間,在條件允許情況下,各學校可采取對外免費或適當收費的開放政策,增強場地器材開放性的同時提高場地器材使用率,使學校資源走進社會,達到學校場地資源的優(yōu)勢共享。
2.7.2.4 協(xié)調統(tǒng)一,保障制度與管理養(yǎng)護措施協(xié)同性
體育塑膠場地器材保障制度與履行措施兩手抓。各類學校在思想層面應重視塑膠場地器材后期保養(yǎng)與維護,積極組織專人學習場地后期養(yǎng)護知識與技能;為學校塑膠場地器材設置“專人專管”崗位,不斷提升專管人員職業(yè)素養(yǎng)水平,為延長場地使用壽命及預防體育傷害事故發(fā)生盡綿薄之力。
2.7.2.5 博采眾長,提升使用者主體滿意度
在塑膠場地使用滿意度方面,太原市各高校應依據學生實際需求,對場館設施做出合理配置,例如高校學生籃球愛好者較多,可酌情安裝照明設備并在不同季節(jié)設置合理照明時間;依據課程性質對現有場館設施進行改造,減少自然因素對場地使用的影響;中小學應依據本校師生人數建設符合國家要求的體育場館設施數量,避免“人多地少”的現象;各類學校間在場地設施使用滿意度上應博采眾長,揚長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