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英
摘 要:為了提高山杏產量,增加農民收入,發(fā)現通過應用山杏修剪技術、平茬更新技術進行土壤水分管理,選育優(yōu)良品種,提高了當年最長新梢生長量、株高、冠幅,山杏結果量明顯增加,山杏復壯平茬更新技術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山杏;復壯;平茬更新
中圖分類號:5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190430024
山杏是一種耐干旱、耐瘠薄、耐寒冷、適應性極強的樹種,是中德項目造林的主要樹種之一。因其果核具有一定的經濟利用價值,所以深受百姓的喜歡。然而,由于經營粗放,對山杏疏于撫育管理,本地區(qū)現有老齡山杏的產量逐年下降,甚至不結果,不能給群眾帶來經濟效益。北票市屬于山地丘陵地區(qū),山杏資源比較豐富,通過復壯平茬更新來提高山杏產量是切實可行的。
1 試驗目的
通過本次試驗,在不影響其生態(tài)效益的前提下,通過引入和應用山杏修剪技術,平茬更新技術,進行土壤水分管理,選育優(yōu)良品種,提高山杏產量,增加農民收入。
為了提高山杏產量,增加農民收入,發(fā)現通過應用山杏修剪技術、平茬更新技術進行土壤水分管理,選育優(yōu)良品種,提高了當年最長新梢生長量、株高、冠幅,山杏結果量明顯增加,山杏復壯平茬更新技術值得推廣應用。
2 試驗區(qū)林地概況
試驗區(qū)林地位于北票市西官鎮(zhèn)松臺溝村。土壤為褐土,坡向東北,坡度8°~10°,土層厚度大于20cm。栽植于1990年,為山杏純林,坡上部有零星油松分布,山杏平均樹高2m,平均每667m2保存株數100株。此前未采取任何撫育管理措施,近幾年經濟效益甚微。
3 試驗材料及方法
3.1 材料
修枝剪、手鋸、鐵鍬、斧子、油漆、刷子等。
3.2 試驗方法設計
主要對山杏樹進行平茬復壯、修剪2種技術措施,每種技術措施單獨設立試驗小區(qū),小區(qū)內設有試驗區(qū)和對照區(qū),采用簡單對比法進行。每2行杏樹為1個小區(qū),2個小區(qū)(試驗區(qū)和對照區(qū))組成1個區(qū)組,重復次數依杏樹數量的多少而定。
3.3 試驗面積步驟與措施
3.3.1 平茬復壯措施
在樹液停止流動后到樹木萌動前1—3月份期間進行。主要采用利斧、快鎬、手鋸將樹干從地面處截除,不傷樹根,保持樹樁高度小于5cm,然后用濕土埋住樹樁,埋土厚度10cm左右,以防水分流失。待樹萌生枝長到15~20cm時,及時除萌,選留1~3個生長良好的萌條定株。平茬復壯面積為0.67hm2。
3.3.2 修剪技術措施
在樹木萌動前1—3月期間,主要用手鋸、剪子將杏樹不同部位的枝條進行疏、縮、截等處理,通過修剪達到通風透光,改善杏樹生長環(huán)境,促進復壯更新,提高產量。在修剪傷口處涂抹油漆,防止水分流失和病蟲侵入。山杏修剪技術試驗面積為0.67hm2。
3.3.3 對照區(qū)
保持樹體的原貌,不采取任何處理措施。
4 后期撫育管理
4.1 修樹盤
2010年4月下旬開始,將試驗地塊內每株山杏樹都修建一個直徑1m的樹盤,四周筑埂,埂約高出樹盤內土面15cm左右。并做到隔1a翻1次樹盤。
4.2 防蟲,防病、防兔害
為防止杏小食心蟲、紅疣枯枝病的危害,每年5月上旬在試驗區(qū)內對杏樹噴0.3度石硫合劑1次,每年6月開始隨時監(jiān)測天幕毛蟲和毒蛾幼蟲的蟲口密度,一旦超過標準及時用藥防治。對平茬處理的萌生枝條,2010年11月初用防兔多效復合劑涂抹樹干,防山兔危害。
4.3 疏枝修剪
試驗開始的第2年(2011年),早春樹液流動前進行疏枝修剪。對平茬和修剪處理的小區(qū)內杏樹進行定株和疏枝,以后不需再進行剪控處理。
5 調查記錄
試驗實施的當年冬季(2010年1—3月),在各個試驗小區(qū)(含對照區(qū))內,各重復中間每行選20株具有代表性的山杏樹做為調查標準株(如重復次數大于5個時,標準株數量可減少至5~10株),用紅油漆做出標記后進行下述項目調查。
平茬株:2010年調查各株新枝萌生量,樹高、冠幅,2011—2013年調查各株最長新梢生長量、樹高、冠幅、結果情況。
修剪株:2010年調查新枝萌生數量、株高、冠幅、結果情況。
對照株:2011—2013年調查各株當年最長新梢生長量、株高、冠幅及結果情況。
6 實驗結果
通過實驗對比山杏修剪技術、平茬更新技術及對照株樹木生長結果情況調查,大大提高了當年最長新梢生長量、株高、冠幅,山杏結果量明顯增加,山杏復壯平茬更新、修剪技術值得在山杏資源豐富的北票地區(qū)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