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亦安冉
邱玫瑰女士的玫瑰青花瓷與蘇州園林結(jié)緣已不止一次
一件件青花瓷靜如煙水、氣韻生動
初夏時節(jié),立夏過后的第二天,拙政園玉蘭堂內(nèi),由蘇州大學周秦教授發(fā)起的孟夏雅集迎來高朋滿座,從江浙滬、福建等地專程趕來的江蘇省詩詞協(xié)會、上海昆曲研習社、中國昆劇古琴研究會、吳門琴社等約50位知名詩人、曲友、琴人、書畫家,走進拙政園,再續(xù)雅集良辰美景。
江南地界風雅秀美,園林雅集素有傳統(tǒng),往常的雅集,常常以花為媒,這一次有點不一樣。一眾知名文化界、曲藝界人士,在雅集召集人、蘇州大學教授周秦的帶領下,先欣賞了一場陽春白雪的玫瑰青花瓷展。
雅集人士先欣賞了一場陽春白雪的玫瑰青花瓷展
素玉胚,青花瓷,盈水淺,舞翩躚,裙闕飛揚。以昆曲《牡丹亭》為靈感的德化窯·玫瑰青花瓷展以“尋·游園今夢”為主題展開,設計者邱玫瑰把中國古典戲劇《牡丹亭》的故事作為軸線,貫穿于一件件瓷器作品中:牡丹亭·尋夢、杜麗娘、牡丹追夢、書中自有顏如玉、園林清曲、園林昆曲、水袖、滿園芳……瓷器作品的名字充滿了園林昆曲的意境美感。
雪白的瓷器上,設計者輕輕拈起畫筆,以一抹青花,寫意昆曲夢,“杜麗娘”頭上的牡丹花瓣,輕薄通透,珠花細致入微,蘭花玉指,水袖輕甩……一件件青花瓷靜如煙水、氣韻生動。昆曲《牡丹亭》開啟了邱玫瑰的探索之路,從事陶瓷創(chuàng)作與設計20余載的邱玫瑰,一次次把《昆曲六百年》里牡丹亭的形象,進行各種場景的嘗試。邱玫瑰說,《牡丹亭》是我個人在德化新青花瓷創(chuàng)作中所“尋”的美好的“桃花源”。展覽布局于蘇州拙政園,看似偶遇,實為有心。白瓷、昆曲、青花三者互相融合,意境高雅。
邱玫瑰的玫瑰青花瓷與蘇州園林的結(jié)緣不止一次,曾經(jīng)在滄浪亭里辦過個展,這一次又來到拙政園。邱玫瑰說,這次展出的主題是“尋·游園今夢”,作品本身就是循著昆曲的靈感創(chuàng)作出來,這一次展覽,能夠和園林雅集結(jié)合在一起,在詩情畫意中,得到昆曲界、詩詞界的捧場,非常感動,真的圓了自己的一個夢。
園林雅集,自古有之。園林,是文人雅集的上佳場所。觀展后,眾人循著園林曲徑來到拙政園玉蘭堂雅集。
當天,不大的拙政園玉蘭廳里坐滿了知名文化學者和曲藝愛好者,花窗外綠意盎然,周秦教授介紹嘉賓,拙政園管理處主任薛志堅致上歡迎詞:“今天我們的主題是尋夢,因為一個夢,瓷器藝術和園林精華展示在了一起,讓我們,也讓來園林的公眾對美有了更深的體會。作為一個旅游從業(yè)者,我們要把園林這個文化遺產(chǎn)很好地守護下去,而活態(tài)的傳承,園林少不了雅集”。
雅集之始,照例由周氏父女開場,蘇州大學教授,著名的昆曲學者周秦先生擪笛,女兒周南,青年曲家、上海戲劇學院的博士,為大家獻上一曲《長生殿·驚變》【泣顏回】∶“花繁濃艷想容顏,云想衣裳光璨。”
中華詩詞協(xié)會顧問周篤文先生和幾位詩人現(xiàn)場即興填詞:
《西江月·己亥孟夏園博雅集并呈玫瑰女史》:風火十年同路,云泥兩處尋花??蓱z肪玉至無瑕,為有玫瑰德化。驚夢三生纏繞,游園一曲咿呀。賞心樂事但誰家,卻是斜陽西下。
《浣溪沙·園博雅集》:夢里游園德化泥,誰持彩筆共傳奇,牡丹亭上展高低,一曲昆腔傳萬代,八方雅士頌千詩,空前盛會會相知。
……
著名詩人和吟誦家魏嘉贊為大家?guī)砹艘謸P頓挫的詩歌朗誦。
古琴大師裴金寶一曲《平沙落雁》,吳門琴派的儒雅氣質(zhì)令四座屏息,側(cè)耳傾聽。
來自福建的曲友一曲閩南語的《將進酒》鏗鏘有力。
律師戴愛華的清唱《牡丹亭·驚夢》 【山桃紅】“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中規(guī)中矩。
當天,來自福建、無錫、常州、桐鄉(xiāng)、吳江、太倉等等地方的傳統(tǒng)文化愛好者紛紛登臺獻藝,曲藝家們現(xiàn)場彈唱,書法家們現(xiàn)場揮毫潑墨,一次次將雅集推向高潮。
慢與品,是當下的奢侈品。傳統(tǒng)藝術究竟要以怎樣的新面目給人們帶去美的熏陶?玫瑰青花瓷的創(chuàng)新算一種,新時代的園林雅集也算。白瓷青花,絲竹昆曲,一席茶,一支花,一場詩曲,使更多的人體味了一回古代文人雅士的雅致生活。
夕陽西下,曲終人散,拙政園里綠意正濃,生活還要繼續(xù),清音余韻熏陶之下,園林文化和生活方式真正兩相融合。
雅集由周秦、周南父女開場
拙政園玉蘭堂外綠意盎然
活態(tài)的傳承,園林少不了雅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