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俍 攝影 王箏
10 月 9 日下午兩點,能容納近千名觀眾的京韻大舞臺早已座無虛席,來自湖北省內及專程從北京、上海等地趕過來的戲迷們正翹首以待大幕拉開。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十華誕而舉辦的京劇交響演唱會——《祖國頌》,將在這里呈現給戲迷。
據了解,湖北省京劇愛好者聯(lián)誼會參與演出的演職人員,都是非職業(yè)的京劇票友。一旦離開這縱情歌唱的舞臺,他們便回歸企業(yè)家、退休工人、大學生的日常身份。
過去九年多來,這群票友組織京劇進學校、進社區(qū)、進企業(yè)、進科技園區(qū),傳播國粹,為培養(yǎng)出更多的京劇愛好者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更為湖北京劇愛好者們保存了一方學演京劇的天 地。這一天,他們要在舞臺上,為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盡展風采。
一曲好聽的《頌歌》拉開了整場演出的序幕。
此次演出以“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主旋律,精選群眾喜聞樂見的現代京劇紅色經典名段,分四個樂章進行。湖北省京劇愛好者聯(lián)誼會的成員和特邀著名月琴演奏家等紛紛登臺亮相,《杜鵑山》《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一段段人們耳熟能詳的紅色經典曲目,讓觀眾沉浸其中,回味無窮。
聯(lián)誼會會長黃耀華感慨道:“用交響樂的形式唱響紅色經典,唱響著英雄們?yōu)樽鎳鴬^斗的情懷,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十華誕,獻上一份厚禮,是我們排練這場演出的心愿。演出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令我萬分感動!”
演出中,伴隨一曲“祖國的好河山寸土不讓”的高亢激昂旋律,戲迷們沉浸其中,觀眾席中一位老人伴著節(jié)奏用腳打起了拍子。表演者是武漢高科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黃峰,被問起為何有時間來參與這次演出,他說:“無它,就是一腔熱愛?!彼f:“作為中國企業(yè)家要有文化自信,要對自己民族的文化有一些必須的、必要的了解,也有傳承和弘揚國粹的義務。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我從事京劇的學習和研究,期望讓更多的人來了解中華文化?!?/p>
此次演出將西方交響樂與中國京劇藝術相結合,編排手法別具一格、呈現形式耳目一新,而籌劃這場“不一樣的演出”的人,正是中國三峽集團原總經理、湖北省京劇愛好者聯(lián)誼會創(chuàng)始人李永安先生??吹窖莩鲂问奖挥^眾高度認可,李永安倍覺欣慰,“宜昌三峽交響樂團是我2008年創(chuàng)立的,全部由交響樂愛好者自發(fā)組織起來,以演奏現代京劇為特色,既保留了京劇聲腔板式的完整性,又賦予戲曲音樂以鮮明的現代基調,使之更符合當代觀眾的欣賞趣味。觀眾的普遍認可,說明這種形式的演出是非常有意義的。”
談到京劇“文場三大件”,資深票友們如數家珍。月琴自成為京劇的主要伴奏樂器以來,與京胡、京二胡、小三弦互為補充、互相制約,成為京劇唱腔音樂塑造人物形象、刻畫人物性格的主要藝術工具。
隨著交響樂隊激昂的前奏響起,從香港回到家鄉(xiāng)武漢的著名月琴演奏家雷群安女士單憑一把月琴,就奏出了京劇《杜鵑山》中的高難度選段“亂云飛”,讓戲迷們領略到一種全新的韻味,紛紛驚呼“月琴還可以這樣演奏”?
在演奏前奏和二黃導板的段落時,雷群安通過奏出兩種不同的月琴音色來區(qū)分唱腔和伴奏;在演奏回龍段落時,其技法多樣,情緒高昂;在演奏慢板段落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在演奏散板段落時,讓人感受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的境界。
“亂云飛”一直是現代京劇中考驗青衣水準的核心唱段,其音域寬廣,高低音跨度大。而其將唱段演繹成月琴演奏,這種挑戰(zhàn)難度極大。隨著雷群安指尖在琴上依次流轉,“亂云飛”段落中充沛的激情和力量躍然而出。
這種創(chuàng)新顛覆了臺下觀眾的傳統(tǒng)觀念。來自宜昌的一位戲迷說這是他第一次看到以月琴為主奏樂器的演出,想不到原來在京劇器樂中的副行樂器月琴,也可以在舞臺中間獨奏,并與交響樂隊相互融合。
演出結束后,雷群安接受采訪時并不諱言月琴演奏“亂云飛”的難度,“京胡會更適合,因為它是弦樂器,拉起來有唱的調子;換成月琴,只有讓樂器聲線的顆粒性累積成線條,才能表達出唱的感覺,從技術上到戲曲韻味的還原上,都不容易?!?/p>
能為家鄉(xiāng)觀眾獻上這出不一樣的“亂云飛”,雷群安很開心,“我是在武漢成長起來的,藝術基礎也是在這兒打磨的。在家鄉(xiāng)的舞臺上展示月琴的獨特魅力,挺好的!”
據黃耀華介紹,湖北省京劇愛好者聯(lián)誼會前身是湖北中天京劇票社,“2010年在長江三峽集團原總經理李永安和湖北省京劇院院長朱世慧的倡議下,決定依托湖北省京劇院,在京劇藝術重鎮(zhèn)武漢成立一個高級別、高層次、高品位的京劇票社?!?/p>
九年多的默默耕耘,如今聯(lián)誼會已成為全國數一數二的京劇社團群體。黃耀華介紹說,聯(lián)誼會每個月會做兩次活動,省京劇院的專業(yè)團隊給票友做業(yè)務指導,并在場地和樂隊上全力支持,“我們聯(lián)誼會是業(yè)余社團不是專業(yè)的院團,但是在湖北省京劇院的平臺上,我們一直堅持精益求精的精神。九年多來,一直在努力提高京劇愛好者的藝術素養(yǎng),為普及京劇,為弘揚民族文化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回首發(fā)展歷程,李永安感嘆道:“九年多來我們到全國各地廣泛開展了交流和學習,得到了許多京劇名家的精心指導,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與省內多家著名票房開展了互動和交流;九年多來,我們由清唱發(fā)展到彩唱,由個人獨唱發(fā)展到對唱、表演唱,從演唱片段發(fā)展到演折子戲……九年多的時光真是彈指一揮間,票社為傳承國粹留下了獨特的印記?!?/p>
以“京劇與交響樂”作為演出形式的探索和嘗試,在全國都是罕見的,對于湖北省京劇愛好者聯(lián)誼會的演員來說更是一種挑戰(zhàn),也是一次成果展示。黃耀華感慨:“交響樂有它自身的特點,而現代京劇唱腔也有難度,二者磨合起來很難,為了達到最佳藝術效果,來自全國各地的參演票友僅現場磨合就花了數天,每天從早上8點一直排練到晚上,從唱腔到節(jié)拍一點點進行打磨?!?/p>
幾經春秋,寒暑錘煉,鍛造出永恒的紅色經典;時光飛逝,歲月更迭,不曾磨滅那些閃光的人物形象。湖北省京劇愛好者聯(lián)誼會票友們精心準備的這場演出,以中西交融的方式譜寫了梨園新韻,令人久久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