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懷強
最早熟悉的蔣煥余是創(chuàng)辦中堂藝術館的蔣煥余,以畫會友,切磋交流。他淡泊、隨和、寧靜、謙遜、好學,無論是名家大腕還是民間藝人都對他另眼相看。他搭建藝術家互動平臺,用高尚的藝術文化來凈化人們的心靈,借助這個平臺,他把宜興大地上一些藝術家聯(lián)結(jié)在一起,牽線搭橋并開拓了良好的文化市場態(tài)勢。
打開江蘇畫家蔣煥余的繪畫, 精神不禁為之一振,天地萬物,花鳥草木,風情萬般,江海山河,盡在胸中。蔣煥余鐘情于自己的精神山水,在自己筆墨框架下構(gòu)建自己的精神家園。
蔣煥余的山水畫給人的第一感覺便是筆墨的張力。在其筆下,山川、樹木、云水都有了鮮活的生命力。塑造物象時, 他努力讓物象的形態(tài)展現(xiàn)筆墨的力度與美感。他用筆精嚴、寫意到位,線條或粗如樹干,或細如發(fā)絲,皆勁健挺拔, 形成了堅實中透空靈、狂放中見厚重的畫風。在他的畫中,看似灑脫無羈的筆墨,實則蘊含了一定的法度。觀他的《西塞云山》,水光山色,與人對視,兩人乘舟為伴,或說或停;山上植被豐茂,古樹參天,瀑布飛流而下。此作用筆勁健,墨色厚重,點、勾、皴、染率性。
氣勢撼人是蔣煥余山水畫給人的又一感受。他的畫,讀之品之,均有一種恢宏的大氣象。他的山水畫多為鳥瞰式構(gòu)圖,博大而豪邁,他用開合、虛實、繁簡、濃淡和留白等手法,使畫面具有豐富的層次和高雅的意境。數(shù)只帆船漂流而來,那滔滔江水、巍巍崖壁都給人一種古意雄渾的感覺。仔細品讀蔣煥余的繪畫, 你可以深深地體會到畫中那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
在中國傳統(tǒng)思想中“, 天”與“道”是相連共生的“: 天”雖不可知,但“道”卻可循可知;只有敞開胸襟,用心體悟,才能真正地悟道。他堅持以道為本,師法造化,力圖在造化與自己心靈的相通處透顯藝術的精神和對生命的感悟。他用特殊的筆、墨、色表現(xiàn)出雨意朦朧的景象,云水與山氣混為一片。
畫中那虛無縹緲的意境折射出老莊哲學中的“虛無境界”,給人一種逍遙自在的審美感受。就像面對憨厚、坦蕩的人,身軀中一股靈動的生命力,扎實的造型中飽含著一種時代的陽剛美。畫如其人,讀他的作品,完全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熱愛生活、感情豐富的人,因為他的繪畫語言來源于生活,又比實際生活更高、更強烈、更典型,是他所深深熱愛的青山綠水,也是他有所回歸的家園。
他把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看作自己心中自然、文人情志的載體,正是這樣,只有遠離喧囂奢靡,戒絕功名利欲,以一顆積極進取、充滿美善的純凈之心去親近山水,才能修身養(yǎng)性、陶冶情懷、凈化人格,才能慧眼獨具,把自然之美提升為藝術之美。
在創(chuàng)作中,蔣煥余既能走出傳統(tǒng),賦予傳統(tǒng)以新的生命力,又能面向當代,以傳統(tǒng)筆墨再現(xiàn)當代人的風采。枝葉蒼翠的山巒, 山泉飛瀑,云濤風聲,聲聲入耳,華夏大地的壯麗景象由此窺見一斑。這便是蔣煥余以傳統(tǒng)的筆墨、精巧的構(gòu)思、當代人的感悟和熾熱的愛國之心所唱出的曲調(diào)。
一分汗水一分收獲,隨著蔣煥余畫作的頻繁面世,他在國內(nèi)外藝壇也屢屢收獲榮譽:作品入選中國美協(xié)主辦的全國紀念孔子全國書畫展、2004全國中國畫展,獲中國美協(xié)主辦的2004年全國中青年提名展優(yōu)秀獎、2004年全國國慶畫展銅獎、中國書畫報等單位評選的“2005年中國書畫百杰”稱號、中國美協(xié)主辦的2006年全國中國畫家提名展優(yōu)秀作品(最高獎)……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道德經(jīng)》)。相信“勤而行之”的蔣煥余,一定會取得更大的藝術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