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振儒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要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chuàng)新、能打勝仗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當前,宣傳思想工作進入守正創(chuàng)新的重要階段,做好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關鍵在人、在隊伍。作為河北省委機關刊,《共產黨員》雜志是意識形態(tài)工作和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陣地,切實肩負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必須深入開展增強“四力”教育實踐工作,準確領會“四力”的深刻內涵與內在聯系,努力打造一支既堅定“守正”、又善于“創(chuàng)新”的新時代黨刊隊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很強的工作,從來不是單純的業(yè)務工作,講政治是第一位。沒有清醒的政治頭腦,就無法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黨刊作為宣傳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陣地,增強“四力”是政治要求,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tǒng)領,把好政治信念這個“總開關”,以“四力”的全面增強把黨刊姓黨、政治家辦報的原則落到實處。
堅持政治統(tǒng)領首先要站穩(wěn)政治立場。始終堅持黨刊姓黨、政治家辦刊,是黨刊事業(yè)安身立命、擔當有為的根本之道。必須做到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意志為意志、以黨的使命為使命,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不斷增強政治定力,秉持政治思維和戰(zhàn)略思維,即便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誘惑干擾面前,也能夠看得準、看得透、看得遠,保持“亂云飛渡仍從容”的政治定力。
堅持政治統(tǒng)領重點要加強理論武裝。政治上的堅定源于理論上的清醒。黨刊人要始終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秉持歷史思維和辯證思維,以清醒的理論自覺、堅定的政治信念、科學的思維方法,充分發(fā)揮黨刊理論宣傳的主陣地作用,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tǒng)一,不斷筑就黨的理論宣傳新高地。
堅持政治統(tǒng)領最終要經受實踐檢驗。面對意識形態(tài)領域錯綜復雜的形勢,作為黨刊人,要把旗幟鮮明講政治落實到崗位上、行動上、成效上。積極發(fā)揮黨刊舉旗亮劍的作用,敢于擔當、主動發(fā)聲,抵制錯誤觀點,支持正確思想言論,讓黨的旗幟高高飄揚;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彰顯黨刊特色和優(yōu)勢,做強做精主題宣傳,讓黨的主張成為時代的最強音;強化“大黨建”思維,積極構建立體化、全覆蓋的黨建宣傳服務體系,讓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報、黨刊、黨臺、黨網等主流媒體必須緊跟時代,大膽運用新技術、新機制、新模式,加快融合發(fā)展步伐,實現宣傳效果的最大化和最優(yōu)化。如何應對融媒時代的新挑戰(zhàn),不斷提高自身順應時代發(fā)展要求的高強本領,對黨刊人來說,是一場不容回避的自我革命。近年來,河北《共產黨員》雜志既保持著做好主業(yè)的戰(zhàn)略定力,同時也主動適應、積極創(chuàng)新,成為全國首家黨建類融媒期刊,通過手機掃描文章的二維碼,使期刊實現了“可讀、可聽、可觀看、可互動、可分享”的五大功能,走在全國黨刊融合發(fā)展的前列。在此過程中,初步實現了由傳統(tǒng)紙媒向現代融媒轉變的流程再造,采編人員融合發(fā)展的意識不斷增強。面對融媒時代新要求,提高融合傳播意識和能力是新時代黨刊隊伍建設的重要著力點。
黨刊要占領新時代傳播的制高點,就必須加強傳播手段建設和創(chuàng)新,加快內部體制機制改革,破解難題、補齊短板,使黨刊采編人員盡快練就全媒體時代的“十八般武藝”,不僅僅是看期刊、瞄基層,還要學會盯網上、看手機移動端;不僅僅是滿足于普通意義上的文采飛揚、妙筆生花,還要緊跟技術變革步伐,使自己成為新媒體領域的“神行太?!?,把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黨刊事業(yè)發(fā)展的最大增量。
增強融合傳播能力,首先要增強媒體深度融合意識。要順應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出現對輿論生態(tài)、媒體格局、傳播方式帶來的深刻變化,善于運用H5、直播、短視頻等新技術新應用,始終懷有本領不足的危機感,不斷學習探索融媒時代受眾喜聞樂見的新形式、新內容,掌握輿論引領主導權。要重塑采編發(fā)流程,實現資源共享、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質變,放大一體化效能,以“沉舟側畔千帆過”的緊迫感,以“每天創(chuàng)新一厘米”的姿態(tài),實現包括傳播手段和話語體系在內的全方位創(chuàng)新。
增強融合傳播能力,必須克服“本領恐慌”,增強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做好宣傳工作的政治洞察力,準確嫻熟的文字起草和寫作能力,掌握新媒體期刊的制作能力,善于運用新技術新手段進行組織傳播的能力,上下銜接、橫向溝通的組織協(xié)調能力,為把黨刊打造成新型主流媒體提供有力支撐。
增強融合傳播能力,必須精準把握解決問題的方法路徑。要把媒體融合的現狀底數摸清,把自身存在的問題不足找準,把信息技術發(fā)展的規(guī)律趨勢研究透,借鑒國內外媒體融合發(fā)展的成功案例,提出自身科學有效的解決路徑。目標一經確定就要按照“四個干”工作機制謀事干事,做到干什么任務精準、誰來干責任清晰、怎么干措施得力、什么時間干成時限明確,為把黨刊打造成新型主流媒體提供重要保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提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指出,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對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者而言,手里的考卷上始終有一道必答題,就是如何做好“聚民心”這篇大文章。作為黨刊人,必須堅持百姓情懷、人民本色,把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理念熔鑄到增強“四力”的工作實踐中去。
以人民為中心首要在如何贏得民心。要著力增強“眼力”,善于觀察辨別,真正解決好“為了誰”“我是誰”“依靠誰”的問題。在眾聲喧囂的輿論場中,要堅定傳承黨刊基因,堅守黨的建設宣傳教育初心,把服務人民群眾作為黨建宣傳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要著力培養(yǎng)一支既懂黨建又懂宣傳的復合型人才隊伍,在做強刊網主業(yè)的同時,延伸教育手臂,提供黨課、培訓、黨務知識咨詢等服務,讓黨的主張真正走進廣大干部群眾的心靈深處,化為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科學認識、理性思考和精神動力。
以人民為中心重點在如何凝聚人心。要著力增強“腦力”,提升思想的敏銳性和開放度,以黨刊之理性化人心結,以黨刊之魅力凝聚共識。組織刊發(fā)在國內、省內具有影響力的理論文章及時評言論,找準公約數,畫出同心圓;把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理念用生動具體、可觸可信的新人新事鮮活呈現,做到見人見事、見思想見精神;堅持“開門辦刊”的價值取向,組織特約專家、特約記者、特約通訊員等多層面的作者隊伍,唱響多聲部的主旋律,以此凝聚共識、匯集力量、回應民聲。
以人民為中心關鍵在如何直抵人心。要著力增強“筆力”,強化受眾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憑借“感染人、吸引人、打動人”的話語魅力,觸動靈魂、溫潤心靈。要用尊重規(guī)律的態(tài)度書寫,用真切感人的事實講述,用與群眾感同身受的情懷表達,使黨刊的每篇文章既教育人、鼓舞人,又尊重人、關心人,讓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切實際、入民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糾正“四風”不能止步,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應該說,作風建設是增強“四力”的重要抓手和堅實基礎,只有作風過硬才能保證能打勝仗。近年來,在新聞宣傳戰(zhàn)線廣泛開展的“走轉改”活動,就是以“轉作風”為著眼點的重大舉措,以作風轉變帶動良好文風,以良好文風磨礪優(yōu)良作風。增強“四力”,不僅是政治要求和能力要求,更是錘煉黨刊人過硬作風的現實檢驗。
深化“走轉改”,體現在調查研究上,就是要俯下身、沉下心、察民情。只有不斷增強“腳力”,才能更好地增強“眼力”“腦力”“筆力”,把情況問題摸清楚,把好招實招提出來。要堅持和發(fā)揚黨刊人重視調查研究、善于調查研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不斷強化群眾思維、實踐思維,在黨刊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建立健全常態(tài)化的調查研究工作機制,人人參與調研、人人注重調研,在最基層了解黨建實際、把握輿情動態(tài),有效發(fā)揮黨刊在黨建宣傳決策中的智庫作用。
深化“走轉改”,體現在學習運用上,就是要切實做到“上連天線、下接地氣”。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要將“站在天安門想問題”和“站在田埂上找感覺”有效結合,吃透吃準中央精神和省委要求,準確把脈基層黨員群眾的需求,去偽存真、去粗取精,使黨建宣傳既有政治高度、又有情感厚度,既有理論深度、又有民生溫度,緊跟中心、更接地氣、引發(fā)共鳴。
深化“走轉改”,體現在文章寫作上,就是要讓受眾愿意看、聽得懂。筆力來自真實,也來自平實;來自真情,也來自鮮活。越是信息發(fā)達便捷,越要把基層一線當作最好的課堂,把廣大群眾當作老師和朋友,把“我們想講的”變成“他們想聽的”,把“他們想聽的”融進“我們想講的”。撰寫深入淺出、言簡意賅的文章,不空不泛、不浮不夸,出爐“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文字,于“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間,不斷提升黨刊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薄八牧Α标P乎黨刊人黨性觀念、自身形象和事業(yè)發(fā)展,建設一支符合“四力”要求的新時代黨刊隊伍,既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新聞宣傳戰(zhàn)線的諄諄教誨,也是黨刊履行好使命任務的必由之路。要深入開展增強“四力”教育實踐工作,堅持融入日常、抓在經常,鼓勵引導黨刊人以雙腳丈量大地、以慧眼洞察天下、以智腦思考生活、以妙筆書寫時代,在行穩(wěn)致遠的實踐中,經風雨、見世面、長見識、出成果,不斷推動黨刊事業(yè)再辟新境界,為新時代全面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做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