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永恒
(050200河北省石家莊市鹿泉區(qū)抱犢寨風景區(qū))
日前,從網上看到多篇關于對聯(lián)領字的文章,發(fā)現(xiàn)存在著不少認識上的混亂,極易誤導后學,故特著此文,以正訛辨謬。
談論領字,須先弄清楚什么是領字?據(jù)陸偉廉先生《對聯(lián)經》的定義:領字是指添加于一組自對句前頭,但其本身并不參加自對的字詞或短語。其字數(shù)一般為一至三個。偶爾有四個字的例子,但極為少見。
領字的『領』,為引領、統(tǒng)領之意。所謂領字,指引領、統(tǒng)領后面的自對句的字。領字的作用,在于提掇引起其后的自對句的鋪排,使之更具聳動的效果。
領字,可以譬作奧運會入場式上走在各國家隊前面舉牌牌的引領人。引領人不是運動員,所以不參加比賽。領字也不是自對的部分,所以不參與自對。
既然是統(tǒng)領,那么引領的必然是一組(至少兩個)具有統(tǒng)一屬性的分子。短聯(lián)(上下聯(lián)各自只有一個單句的聯(lián)為短聯(lián))的句子是單獨個體,不出現(xiàn)分句,所以不會有領字。有時非自對句前面也會出現(xiàn)貌似領字的字,這種字,在詞學上有人也稱為領字,但因其引領的下文不是具備相同屬性的集體,所以筆者以為只是提掇詞,而非領字。某先生文中把『又是一年春草綠,依然十里杏花紅』中的『又是』『依然』指為領字,則更屬大謬。
領字是伴隨自對句的出現(xiàn)而出現(xiàn)的。因為早在漢賦中便有了自對句,所以漢語的領字,最遲在漢賦中就出現(xiàn)了。如賈誼的《鵩鳥賦》:『且夫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黄渲械摹呵曳颉痪褪穷I字,它引領的是下面的自對句『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辉偃缑冻说摹镀甙l(fā)》有句:『且夫出輿入輦,命曰蹶痿之機;洞房清宮,命曰寒熱之媒;皓齒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膿,命曰腐腸之藥?!黄渲械摹呵曳颉灰彩穷I字,它引領的是一組復合式的自對句。
晉代左思的《蜀都賦》中也有領字的運用:『蓋聞天以風月為綱,地以四海為紀』,其中『蓋聞』就是領字。『于是乎邛竹緣嶺,菌桂臨崖?!黄渲械摹河谑呛酢患词穷I字。
唐代王勃的《滕王閣序》中:『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其中的『勃』是一字領。
格律詩是沒有領字的,但詞也有領字。如宋代程垓的詞《南浦·暮春》中有『記題葉西樓,吹花南浦』。其中的『記』就是領字。
曲中也有領字。如清代孔尚任《桃花扇》中的句子『哪知道梅開有信,人去越遙』,『哪知道』是三字領。
以上所舉各例,領字所引領的均為自對句。雖然有的自對不是那么工整,但其形式一望便知是自對句。
對聯(lián)因為更廣泛地運用自對句,所以用領字的情況更多。如馬長卿題成都濯錦樓長聯(lián)中的句子:
溯煙云墨妙,李杜才奇,軾轍名高;
想石室英儲,岷山秀毓,江漢靈炳。
其中的『溯』『想』就是一字領。而『煙云墨妙,李杜才奇,軾轍名高』『石室英儲,岷山秀毓,江漢靈炳』為三相自對句。
再如李善濟題青城山第一長聯(lián)的句子:
回思峨眉秋月,玉壘浮云,劍門細雨;
莫道趙昱斬蛟,佐卿化鶴,平仲馳騾。
其中的『回思』『莫道』是二字領,所領也是三相自對句。
再如佚名題安徽太平金柱塔聯(lián):
趨步來南天門、北天門,一塔橫江,中流砥柱;放眼去東梁山、西梁山,雙峰排闥,半壁屏籬。
其中的『趨步來』『放眼去』是三字領。『南天門、北天門』『東梁山、西梁山』雖句子成份簡單,但讀起來仍是分句,所以也是自對句。
如孫髯翁的云南昆明大觀樓長聯(lián),同樣用到領字: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臻煙o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shù)?,點綴些翠羽丹霞,莫孤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shù)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其中上聯(lián)的領字是『看』與『莫孤負』,下聯(lián)的領字是『想』與『只贏得』。
有人曾經問我:難道『趁蟹嶼螺洲』的『趁』字不是領字么?我說不是。因為它是自對的一部分,與下面的『更』字構成對仗。所以它不是領字,『更』也不是。
筆者于一九九三年創(chuàng)作的二百七十四字長聯(lián)——《抱犢山長聯(lián)》,其中多處運用領字。且看:
陟此靈峰,覺天高地迥,心曠神怡:雖無泰岱之雄、昆侖之偉、匡廬之秀、華岳之奇,恰東臨巨野,西接重巒,北走京畿,南通鄂豫??貢x冀之咽喉,實玄恒之佐命。莽莽蒼蒼,民情樸厚;轟轟烈烈,霸業(yè)倉皇。有慷慨悲歌之士,有留連吊古之徒,有吟風寄傲之才子,有遁世逃禪之隱人。今我來游,幸中原非昨日,眼界放寬,看龍騰大澤,虎躍平岡,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懷其故事,嘆谷變陵遷,朝新代異:漫說夏商之壤、燕趙之疆、漢室之封、唐廷之治,想周穆青驄,淮陰赤幟,顏卿肝膽,元裕詞章。誠一時之排場,亦百載之過客。滔滔滾滾,不息川流;構構營營,誰牽烏住?是荒丘蔓草之煙?是廊廟殘墻之月?是冰渡滹沱之帝王?是名登竹帛之官宦?昔賢已往,又滄海起洪波,旌旗搖動,催禹甸春回,堯疇雨潤,黎蒸富庶,國運隆昌。
此聯(lián)連續(xù)運用領字,每個領字后都有句數(shù)不同的自對句。其中上聯(lián)的『覺』是一字領,『雖無』是二字領,『恰』也是一字領,最后的『看』也是一字領。下聯(lián)相對應位置的『嘆』『漫說』『想』『催』都是領字。
對聯(lián)的領字,字數(shù)一般為一至三個。偶爾有四個字的例子,但極為少見。前面我們舉的例子中,一字領、二字領、三字領均有出現(xiàn)。四字領由于極為罕見,目前所能見到的,唯張之洞題君山湘妃祠聯(lián)中之句。其句如下:
恰點染得翠靄蒼煙,絳霞綠樹;
將又添些帆風櫓雨,荻露葭霜。
關于領字,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要不要講求平仄?對這個問題,人們眾說紛紜。有人說必須嚴格按對聯(lián)的平仄規(guī)則創(chuàng)作,如陸偉廉先生即持此觀點。但也有人說『平仄不拘』。
就古人的實例看,很多是平仄不拘的。如上舉孫髯翁大觀樓長聯(lián)中的『莫孤負』與『只贏得』,其平仄就不合規(guī)則。
筆者個人把握的原則是:一字領可以寬些,不講究就不講究了。因為領字處讀的普遍輕,尤其是一個字,要略頓一下,不講究也無違和感。但二字領、三字領、四字領則盡可能要講究。因為二個字以上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音步,以保持整體協(xié)調為宜。
還有一點就是:一字領在上下聯(lián)對偶上也可以寬些。甚至可以詞性不對。但二字領、三字領,以及四字領,就要盡可能保持對仗的工整。